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李瑞芳的結果 展開
李瑞芳
眉戶戲藝術家,代表作《楊貴妃》
李瑞芳,1935年12月21日出生於甘肅天水,眉戶戲旦角藝術家、戲曲導演、國家一級演員。畢業於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1953年在長安大舞台首演眉戶劇《梁秋燕》。1956年主演碗碗腔從“皮影戲”搬上舞台的第一齣戲《金琬釵》。1982年憑藉戲曲影片《杏花村》獲得了藝術節金獎。1986年憑藉主演碗碗腔《楊貴妃》獲得陝西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中國藝術節西北薈萃獲金獎。2005年地方政府為表彰她對藝術的突出貢獻發行了《李瑞芳五十年藝術生涯》《李瑞芳紀念郵票》。2011年獲得了秦腔表演藝術家終身成就獎。2017年12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作品有《梁秋燕》《苦菜花》《女巡按》等。
1951年從天水的“部隊文工團”轉業到延安民眾劇團做演員。

領導人和藝術家
1954年連演現代眉戶劇《梁秋燕》108場。
1955年演出現代眉戶劇《梁秋燕》獲得“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之讚譽。同年出演了黃俊耀創作的現代眉戶劇《糧食》。
1956年首次在碗碗腔從皮影戲搬上舞台的第一齣戲《金琬釵之借水、贈釵》中任主演。
1960年開始排演秦腔、眉戶、華劇現代劇。文革期間開始排演革命題材劇目。
1963年在陝西省政法學院大劇場出演眉戶與秦腔結合劇目《雷鋒》,在劇中飾演雷鋒的母親。
1967年主演了眉戶劇《紅燈記》,此劇在七十年代被改為秦腔劇目。
1973年主演了碗碗腔《紅色娘子軍之常青指路》一折。
1976年主演的現代眉戶劇《杏花村》獲得了陝西省戲曲調演一等獎。
1977年主演了張曉斌改編的碗碗腔《蝶戀花》,在劇中扮演主角楊開慧。
1980年主演了碗碗腔《愛與恨》劇中扮演山丹丹,再獲陝西省省直戲曲調演一等獎。
1982年主演的眉戶劇《杏花村》被拍攝為戲曲電影,並獲首屆陝西省藝術節大獎。
1986年主演了新編華劇《楊貴妃》劇中扮演楊玉環,在陝西省首屆藝術節中榮獲表演一等獎,中國藝術節西北薈萃獲金獎。該劇獲陝西戲曲保留演齣劇目。

碗碗腔《貴妃醉酒》——李瑞芳
1989年主演了碗碗腔《法門軼事》劇中扮演武則天,獲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銀牌獎。
1992年主演了芬蘭話劇移植改編的《真的·真的》劇中飾阿格法。同年同劇組赴芬蘭出演。
1993年主演華劇《真的·真的》劇組,應文化部藝術局邀請到北京公演,受到中央領導、文藝界專家及觀眾的高度評價;同年與《真的·真的》劇組雙赴四川成都參加“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獲主演一等獎。
2005年出席“紀念李瑞芳成功演出《梁秋燕》五十周年”的大型演藝活動,同時進行了“李瑞芳《梁秋燕》紀念郵票”的簽售活動;同年出演了京劇移植的碗碗腔劇目《貴妃醉酒》,在劇中扮演楊貴妃。
2008年出席了陝西電視台、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聯辦的《愛是永恆的主題》大型賑災義演。
2011年出席了“秦腔表演藝術家終身成就獎”評選活動慈善義演。
2012年在陝西省文化廳,陝西電視台組織的戲曲大賽中擔任評委嘉賓。
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989年趙士荷先生因病去世。
眉戶戲 | 眉戶戲 | 碗碗腔 | 碗碗腔 | 秦腔 | 秦腔 |
《糧食》 | 《梁秋燕》 | 《金琬釵》 | 《楊貴妃》 | 《白蛇傳》 | 《向陽川》 |
《十二把鐮刀》 | 《杏花村》 | 《真的·真的》 | 《白玉鈿》 | 《雷鋒》 | 《恩仇記》 |
《曲江歌女》 | 《杜鵑山》 | 《貴妃醉酒》 | 《愛與恨》 | 《紅燈記》 | 《劉志丹》 |
《盤店》 | 《古道別》 | 《法門軼事》 | 《女巡按》 | 《蟠桃園》 | 《寫狀》 |
《苦菜花》 | 《紅燈記》 | 《紅色娘子軍》 | 《蝶戀花》 | 《楊貴妃》 | 秦腔版 |
播出時間 | 節目名稱 | 簡介 |
2010-02-18 | 紀念"尚小雲"先生誕辰110周年 | 尚小雲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演出。以及秦腔、晉劇名家李瑞芳、王愛愛等一同舉辦. |
2010/8/10 | 戲苑百家 | 本期節目是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旦角演員李瑞芳的專訪,(戲苑百家/2010年第32期) |
相關參考:/
2008年出席了陝西電視台、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聯辦的“愛是永恆的主題”大型賑災義演。
2011年出席了“秦腔表演藝術家終身成就獎”評選活動慈善義演。
2017年11月紀念馬健翎誕辰110周年大型戲曲晚會,捐贈兩萬元。
1982年被調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1997年從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職位退休。

李瑞芳戲劇角色圖集
李瑞芳的唱腔不僅很美,而且給人一種健康飽滿的感覺。她“將傳統技巧運到現代戲曲人物身上”這點很好。(梅蘭芳論)
李瑞芳嗓音渾厚圓潤,扮相俊秀端莊,唱腔甜潤清脆,優美動聽,行腔委婉柔和,清麗細膩,吐字清晰,歸韻準確。李瑞芳真切充沛的感情和豐富多彩的表演技巧,使觀眾嘆服。在歷史題材劇目《楊貴妃》中,李瑞芳創造性地將傳統戲曲與現代音樂劇熔於一爐,以新穎的表現手法,使該劇體現出令人蕩氣迴腸的藝術美感。(中國日報網評)
五十個春秋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是短暫的,而對於李瑞芳那樣有遠大抱負的人來說卻足以創造輝煌。李瑞芳幾十年如一日,心繫祖國,情系人民,魂系舞台。在中國戲曲藝術的道路上可謂顛峰疊起,一路輝煌。李瑞芳揮灑給觀眾的是汗水和熱情,銘刻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是一個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李瑞芳以自己的實踐為戲劇後來者樹立了光輝的典範。是戲曲藝術界勇於開拓、勇於創新的一面旗幟。也是一位真正的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李瑞芳女士是我們羲皇顧里的沃土中長出的一朵艷麗的戲曲之花。
李瑞芳將眉戶劇《梁秋燕》連續主演了一千多場成為戲曲史上的空前奇迹。之後她大膽創新,“洋為中用”將北歐話劇《真的,真的》搬上地方戲舞台。她不僅戲演得好,生活中也多才多藝,並且經常參加義演,為戲曲的宣傳與普及發揮了餘熱,不愧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人民網評)
“楊貴妃優美提神,李瑞芳一枝獨秀。”(香港日報評)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 獲獎1次
2011第1屆 ·秦腔表演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獲獎
中國戲曲金三角獎 獲獎1次
1993 ·主演一等獎 獲獎
陝西省藝術節 獲獎2次
1989第2屆 ·銀獎 獲獎
1986第1屆 ·表演一等獎 獲獎
中國藝術節 獲獎1次
1986 ·西北薈萃獲金獎 獲獎
陝西省戲曲獎 獲獎2次
1980 ·省直戲曲調演一等獎 獲獎
1976 ·戲曲調演一等獎 獲獎

平江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