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
1950年創立的公立學校
草業界的“黃埔軍校”
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1950年在西北率先開始了草原科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53年招收草原學研究生,1964年招收本科生,1972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草原系,1984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草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1989、2002、2007年連續三次被教育部批准為草業科學國家重點學科。
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
設有草業科學、植物保護、生物資源利用技術3個本專科專業,其中草業科學專業有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4個完整的草業人才培養層次。建有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草坪研究所、天祝高山草原試驗站、武威黃羊鎮牧草試驗站、蘭州牧草引種試驗站、蘭州有害生物測報站、景泰牧草產業化基地、青海三角城羊場教學實習及科研基地、蘭州市城關區五一山造林站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編輯出版全國性學術期刊《草原與草坪》雜誌。原植物保護系2003年被農業部批准為“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認證單位” 。
草業學院現有教職工74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6人,講師(實驗師)20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41人(其中校外兼職15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獎獲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1人,中國農業科學院一級傑出人才1人,甘肅省省屬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3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555創新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0人,省級優秀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客座教授6人。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376名,其中博士生51人,碩士生165人,本專科學生1160人,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草業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先後為全國各地培養草業、植保方面的本專科生、研究生5000餘人。其中草業科學學科點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人數分別佔全國同類專業培養人數的40%和50%。畢業的研究生除農業系統的單位外,還被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南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等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錄用。全國著名的草坪企業家中,有70%畢業於本學院。
草業學院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草業學院的幾代科技人員堅持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與時俱進地創立了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綜合順序分類法,提出了高山草原划區輪牧、評定草原生產能力的畜產品單位指標系統、草原季節畜牧業、草業生態系統與系統耦合、草業是與農業和林業並立的第一性生產、營養體農業等重要科學理論,為我國草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九五”以來,我院共有20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培育成甘肅紅豆草、甘農一號雜花苜蓿、甘農二號雜花苜蓿、甘農三號紫花苜蓿、天藍苜蓿等牧草新品種。出版各類專著、工具書和統編教材30餘部。同時,有三項成果獲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承擔國家計委、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中國科學院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科技攻關等重大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10多項。
草業學院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銀行(WB)、全球環境基金(GEF)、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等國際組織及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德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長期保持著合作與交流關係,依託項目選派青年教師出訪、研修。學院也經常邀請中外專家來我院訪問、參觀、講學,舉辦國際、國內各種研討會和培訓班。
草業學院全院師生員工滿懷信心,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對草業、植保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草業科學在全國的研究特色和學科優勢,努力將草業科學學科點建成我國高級草業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國家基地,植物保護學科點建成甘肅省植物保護學科知識創新的龍頭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更好地為西部地區及全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服務。
草業界的“黃埔軍校”——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
黨委書記:唐正剛
院 長:師尚禮
黨委副書記:田新會
副 院 長:張德罡
副 院 長:白小明
副 院 長:劉長仲
學院現有教職工77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兼),教授(編審)2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9人。有博士生導師25人,碩士生導師54人(含校外兼職20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人選3人、第二層次人選1人,甘肅省省屬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555創新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1人,客座教授6人。
草業學院現設有草業科學、草坪管理和植物保護3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草業科學專業有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4個完整的人才培養層次,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草業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同時還開辦自學考試本專科專業4個,有農業推廣專業(草業、植物保護領域)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草業科學專業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形成了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為主,繼續教育為補充的多形式、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作為中國草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學院先後為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培養草業科學方面的專業人才3038人(其中本專科生2622人,碩士研究生331人,博士研究生85人),植物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1770人(其中本專科生1584人,碩士研究生84人,其他102人)。同時,學院還為全國20多個少數民族培養草業專業人才500多人,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279名,其中博士生64人,碩士生318人,本科生897人。
◆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作為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草業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在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方面居全國29個同類專業之首,被國內外同仁譽為“中國草業的黃埔軍校”。
◆草業科學學科點在1983年和1994年兩次受國家農業部的委託,主持制訂了全國草業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
◆全國著名草坪企業家中約70%,全國省級草原站(處)長及技術、管理骨幹約60%畢業於本學院草業科學專業,甘肅省植保管理系統及教學單位約70%的技術骨幹,全國高校和科研單位草業科學學術帶頭人大多畢業與本學院。
◆畢業生中,國家級優秀專家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人選”2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傑出人才1人,博士生導師40餘人,國家一、二級學會正副理事長20餘人。
◆畢業生中有中紀委委員1人,省級幹部2人,廳局級幹部10餘人。
一、專業代碼:090201
二、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草業科學系統理論、研究和管理方法及實踐技能,能夠在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從事草業生產管理、研究、教學和推廣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專業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學、環境科學和草業資源保護、持續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草地資源開發與保護、草業經營與管理、人工草地、草產品加工、草坪綠化、畜牧和環境科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草地資源開發與經營管理、牧草栽培育種與加工、草坪綠化和草原保護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四、主幹學科:草業科學
六、修業年限:四年
七、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一、專業代碼:090103
二、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農業病、蟲、草、鼠生物學及其致害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控制技術的基本技能;受到為害經濟植物的病、蟲、草、鼠鑒定、識別的基本訓練,具有植物病、蟲、草、鼠害的監測和防治的基本能力,能夠在農業及其他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植物保護工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三、專業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農業病蟲草鼠生物學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各類病蟲草鼠的種類鑒定、識別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植物病蟲草鼠害的監測和防治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科學和農業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鑒定、識別、監測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掌握植物病原物的侵染過程、病害的發生和流行規律;害蟲發生、為害規律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病蟲害防治的原理、途徑和方法;
5.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農業和植物保護學科的前沿和發展趨勢;
6.掌握化學農藥的作用機制及合理使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7.熟悉與農業生產和植物保護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8.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9.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
10.有一定的英語交流能力,專業英文文獻閱讀和處理能力。
四、主幹學科:作物學、生物學、植物保護學
五、主要課程:植物學、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普通遺傳學、田間試驗與統計分析、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農學概論、果樹蔬菜栽培學。
六、修業年限:四年
七、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八、相近專業:農學
植物保護實驗教學中心
植物保護實驗教學中心下設植物病理學實驗室、昆蟲學實驗室和農藥學實驗室等3個實驗室,另有昆蟲標本室、植物病害標本室、養蟲室3個輔助功能室,總面積1680多平方米;擁有800元以上的設備857台(套),總價值844.98萬元;中心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15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4人;實驗指導教師20人。植物病理學實驗室和昆蟲學實驗室分別於2000年和2002年通過省級合格實驗室評估。中心的主要任務包括:① 全校4個學院9個專業20門課程的實驗教學;② 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的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科研訓練;③ 作物保護、草地生物多樣性2個博士點,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作物保護、草地生物多樣性5個碩士點研究生的論文製作。
植物病害標本室收藏有植物病害臘葉標本500餘種,盒裝標本1500多盒,病原玻片標本3500多張;昆蟲標本室存有昆蟲干制標本800多科2000多盒,液浸標本百餘種,農業害蟲生活史標本500多盒。
植物病理學實驗室下設4個功能室。可開展植物病原鑒定、病原生物學、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微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實驗和研究工作。
昆蟲學實驗室下設4個功能室。可開展昆蟲分類鑒定、昆蟲生物學、昆蟲生態學、害蟲生物防治、農業害蟲綜合治理等方面的實驗和研究工作。
農藥學實驗室下設3個功能室。可進行農藥的生物測定、農藥殘留分析、農業害蟲抗藥性、植物源和微生物農藥的開發利用、植物化感作用等方面的實驗和研究工作。
草業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草業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1972年,總面積4244平方米,擁有800元以上的設備857台(件),總價值844.9815萬元。主要承擔全校2個學院5個專業18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中心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15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4人,實驗指導教師35人。
草業科學實驗教學中心下設草地資源與環境、草地農學、草坪學3個實驗室。
草地資源與環境實驗室 本實驗室為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由草地生態室、草地生物地球化學室、反芻動物營養生態室、牧草育種室、生物技術室、草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室等組成。
草地資源與環境實驗室在學院、學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世界糧農組織(FAO)和韓元、日元貸款、重點學科經費的資助下,購置了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主要大型儀器有:同位素15N測定儀、氣相色譜儀、定氮儀、酶聯免疫分析儀、光譜分析儀、基因分析儀、PCR儀、氨基酸分析儀、生物顯微鏡、氣質聯用系統、自動控制滅菌鍋、超純水裝置、氮磷鉀消解器、等離子光譜發射儀、光電葉面積儀、超凈工作台、乾燥箱、培養箱和光合測定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火焰光度計、多功能振蕩器等。
該實驗室主要承擔博士、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實驗實習、畢業論文製作,以及草業生態、牧草和草坪草種質資源與轉基因育種、高寒草地生態系統修復與重建、牧草加工、草食動物營養與生態、草地土壤生物、社區草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草地農學實驗室 草地農學實驗室由牧草栽培室、動植物標本室、生態化學室等組成。
該實驗室主要承擔草業科學專業本科生牧草栽培學、牧草育種學、飼料加工與貯藏、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土壤學、草原生態化學、植物分類學、牧草種子學、遺傳學、草坪學、生物技術、牧草病理學、草坪有害生物防治、植物生態學等課程100多個實驗的教學任務。另外,還承擔了部分研究生的教學實習、畢業論文製作和科學研究工作。
草坪學實驗室 草坪學實驗室用於草坪學相關學科各分支方向的科學研究和草坪科學專業研究生的相關教學實習、實驗。該實驗室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的研究:草坪基況評定標準的研究和演示;優良草坪草引種試驗及生理特性測試;草坪草種質資源的遺傳分析,包括形態遺傳標記和DNA分子標記的研究;應用細胞工程技術和基因工程技術改良草坪草的品種特性;草坪灌溉方式的演示;草坪及園林規劃設計圖的製作和評價。
1. 國家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簡介
一、學科發展歷史
甘肅農業大學草學學科點是全國最早開展草業科學教學與研究的基地之一,1950年在西北率先開始草原科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53年在全國招收首批草原學碩士研究生,1964年成立草原專業,1972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草原系,1984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草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1987年由甘肅省教委批准建立省級重點學科,1988年被教育部批准為我國唯一的草業科學國家重點學科點,1992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草業學院,1999年教育部批准設置第二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2001年建立畜牧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2、2007年連續被教育部批准為草業科學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草業科學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獲草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12年獲批草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二、研究方向
學科點立足西北,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及甘肅河西走廊荒漠綠洲為重點研究區域,以草業生態系統中土壤、牧草(草坪草)、家畜、微生物等要素為重點研究對象,圍繞甘肅乃至全國草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大科技問題,不斷凝鍊學科方向,拓寬研究領域,形成了草類種質資源與育種、草地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草地家畜系統及其優化、草地有害生物及其控制、草坪綠地建植與管理五個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
三、學術梯隊
學科點擁有一批知名度高、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的教授、學者。現有教學科研人員76人,其中院士1人(兼),教授28人,副教授19人。有國務院草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國家級優秀專家2人,省級優秀專家2人,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7人,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各1人,柔性引進國內外客座教授4人。有8人為國家一級、二級學術團體顧問和正、副理事長,7人擔任國家級學術刊物主編或副主編。
四、科學研究
草學學科點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幾代教學科研人員堅持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在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甘(肅)新(疆)荒漠綠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創立了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綜合順序分類法等重要科學理論,形成和完善了草原划區輪牧、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草原鼠蟲害預測預報、草坪建植與管理、生態植被恢復等技術體系,研製出了草食家畜營養飼料舔磚、生態菌肥、壁飾草毯、生態綠化磚和網草皮等新產品。近年來,在牧草種質創製與利用、牧草新品種育種、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根瘤菌、根際促生菌研究與開發利用等方面優勢與特色明顯,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繼續保持著領先地位。
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科技部、農業部、教育部和甘肅省科技支撐計劃等重大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30多項。
五、人才培養
學科點作為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草業科學人才培養基地,截止2014年,培養了涵蓋20多個民族的本、專科畢業生3500多人,授予碩士學位565人,授予博士學位145人。1987年,即培養出我國第一位草原科學博士,比其他院校相同學科早10年。畢業生遍布全國 30個省、市、自治區的草業教學、科研、推廣和管理部門以及部分國際組織、國外研究機構和企業。
畢業生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黨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1人,十七大代表2人,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七屆中紀委委員1人。國家和省級草原站(處)長及技術和管理骨幹的60%、國內著名草坪企業中約70%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畢業於本學科。在全國開設草業科學專業的30個院校中,有22個院校的骨幹教師畢業於本學科。為甘肅乃至西部和全國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的草業高級人才,極大的推動了我國草業教育、草業科技和草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六、學術交流
草學學科點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銀行(WB)、全球環境基金(GEF)、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及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德國、加拿大、美國等20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的大學、科研機構長期保持著合作與交流關係。依託項目選派中青年教師出訪、研修,邀請中外專家訪問、參觀、講學,舉辦國際、國內各種研討會和培訓班。
近五年,接待國外來訪學者56人,有23名老師出國訪學或開展國際合作研究。2003年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中心聯合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2012年與紐西蘭梅西大學聯合成立了“甘肅農業大學-紐西蘭梅西大學草地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七、基礎條件建設
目前,學科點下設6個系,2個實驗中心,6個專業實驗室;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1個一級、4個二級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設草業科學、草坪管理2個本科專業,有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4個完整的草業人才培養層次。
建有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草業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工程實驗室、甘肅農業大學-紐西蘭梅西大學草地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甘肅農業大學草坪研究所等研發平台,以及天祝高山草原試驗站、武威黃羊鎮牧草試驗站、甘肅農業大學校內牧草實訓基地、甘肅農業大學高爾夫草坪實訓基地等校內外科研、教學基地。實驗室總面積5120m2,儀器設備1500台(件)、總價值1800多萬元。編輯出版全國性學術期刊《草原與草坪》。
學校訂購本學科主要專業期刊、重要圖書60餘種,開通了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萬方資料庫、銀盤(ovid)資料庫、proquest資料庫、施普林格(Springer LINK)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新東方教學資料庫7個與本學科相關的資料庫。基礎條件良好。
2. 省級重點學科-植物保護學科簡介
學科發展歷史及現狀
植物保護學科始建於1959年並於同年開始招收植物保護本科專業,1980年成立植物保護系,199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3年12月植物保護系併入草業學院,在學院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重組的過程中,將原草原保護教研室併入植物保護學科,使植物保護學科的師資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研究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寬,學科優勢更加明顯和突出,學術地位得到較大提高。
植物保護學科是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現設植物病理系、昆蟲學系和農藥學系。有植物保護本科專業,作物保護、草地保護學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作物保護、草地保護學5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農業推廣在職碩士專業學位(植物保護領域)授權點。基本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多規格辦學格局。
學術隊伍
該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7人(另有兼職人員7人),其中教授9人(另有兼職教授7人),副教授9人,高級實驗師1人,博士22人,碩士2人。有博士生導師7人(另有兼職博導2人),碩士生導師8人(另有兼職碩導5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3人,甘肅省創新人才工程人選6人,甘肅省領軍人才3人甘肅省優秀教師2人,甘肅省教學名師1人,全國三八紅旗手1人。有2人擔任國家一級學術團體理事,1人擔任國家一級學術團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4人擔任省級學術團體常務理事(其中2人為副理事長)。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學術隊伍。
研究方向
學科點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病理學(植物病原學,植物病害及綜合治理,植物病原分類及多樣性);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昆蟲系統學及多樣性,昆蟲生態,害蟲綜合治理,害蟲生物防治);農藥學(生物農藥開發與應用,有害生物抗性監測與治理,農藥合成與農藥新劑型研製)草地保護學(草地昆蟲與害蟲防治,草地微生物與病害防治,草地嚙齒動物與鼠害防治
教學與科學研究
長期以來,該學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針對青藏高原及中西部乾旱地區的病蟲害持續控制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深入開展研究,在草地病蟲鼠害防治的生態學基礎及預測預報技術、農業害蟎分類及抗性機理、植物病原真菌分類及病原區系、特色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或領先水平,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
“十一五”以來,該學科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對科技和人才的需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教學和科研成果。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0項,其中國家級及中央各部位項目25項。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教育廳級獎5項;5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19項,獲國家專利8項,制定甘肅省地方標準9項,育成抗蟲品種2個,發現病原真菌和昆蟲新種各1個。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核心刊物300篇,SCI和EI收錄23篇。主編、副主編教材和專著10餘部。在GenBank中登錄200細菌的16S rDNA序列和100多個真菌的ITS序列。系統研究了高山草原主要蝗蟲的種內和種間競爭機制,建立了多項預測模型和計算機管理專家系統,為蝗蟲的測報和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生物農藥研究與開發獲得新突破。已研製出頂孢黴菌可濕性粉劑,枯草芽孢桿菌發酵生產的最佳配方,為產品的工廠化生產創造的條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農業行業專項、甘肅省科技支撐、甘肅省科技攻關等項目2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