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悟寺建於紫岩山之主峰,海拔1500米,因其高峰插天,雲霧常繞,因而以雲霧寺名之。寺前有白沙溝,后枕風嶺,玉屏纏繞;寺左有棋盤石、望鄉台、玉香屏:右有月亮石、老虎寺;寺周古柏老杉,翠竹叢林,清秀密藏,寂靜幽深,時有密雲環繞,恍如身在雲霄。晴日遠眺綿竹平原,沃野千里。
![雲悟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f/m8f13f3a0c4c1cc0a172467d2a1a66c58.jpg)
雲悟寺
俯視
綿竹河水,川流不息,晚問則見萬家燈火,時滅時隱,有若晨星閃爍。在春冬二季滿山白雪皚皚,好似銀色世界,若遇濃霧細雨,草木皆冰,琳琅滿目,草如晶花,樹似
瑤林,如此奇觀妙景,四時之中遊人不絕,或朝山
拜佛,或觀景覽勝,或消暑度假,以解除城市之塵囂,堪稱祗園之色相,晉熙壯觀絕景之一也。
![雲悟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7/m5772935f8f62295b9f147f51de9c2780.jpg)
雲悟寺
雲霧寺是明代
嘉靖年問立禪祖師創建,至明
萬曆年(1577年)有
湖廣僧真空於寺圓寂后,由其徒如聰,四川內江人(俗姓劉),於寺整修殿堂,擴建兩廊,在寺周種植杉、柏、
茶樹,達二萬餘株,招徒信端、信樂、信林、信清四人,如聰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六月十二日臨終重發十萬八千大願,囑徒繼承弘揚
佛法,維護
寺宇,不許分居,一粒同食,募集資金鑄造鐘、罄、
雲板,作鎮寺之寶,其徒於次年季冬月遵命如願鑄成。
雲悟寺僧初系佛門
禪宗蓮蓬派,至1940年因海林大師退院,由
密宗能海法師接掌,改建為密宗道場,法師於1941年在寺
講經傳法;又於1943年在寺講經,舉辦《護國金剛道場》,並在寺翻譯藏傳經典,弘揚佛法,達三月之久,以此更寺名雲悟寺。法師對寺宇維護整修、植樹造林、文物保護,不遺餘力,率先垂範。寺內珍藏有《頻迦大藏經》兩藏,影印《宗磧砂藏經》一藏,共計三藏,法師由藏請回
文殊、
普賢彩繪藏畫像各一幀,畫藝高超,令人肅然起敬。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
里氏8.0級的
汶川大地震,位於四川綿竹的雲悟寺,在此次大地震中主體建築完全垮塌,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