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呂鄉

河北保定清苑區下轄鄉

東呂鄉,又稱東閭鄉,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地處清苑區東南12千米,東與大庄鎮、蠡縣桑園鎮接壤,南與溫仁鎮為鄰,西連張登鎮,北接石橋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8千米,南北最大陽離14千米,總面積59.09平方千米。

東呂鄉,因鄉政府駐地位於東呂村而得名。1984年5月,改建為東呂鄉。1996年1月,南王莊鄉併入。截至2019年10月,東呂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東呂村。人口4.00萬人(2002年)。

歷史沿革


東呂鄉在清苑區的位置
1953年,建東呂鄉。
1958年,建東呂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建為東呂鄉。
1996年1月,南王莊鄉併入。
2021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保定市唐縣等9個縣(區)進行鄉級行政區劃調整,保定市清苑區撤銷東閭鄉,設立東閭鎮。
2021年12月22日,保定市清苑區東閭鄉舉行撤鄉設鎮揭牌儀式,標誌著清苑區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邁進一大步。

行政區劃


2013年末,東呂鄉轄東呂、翟庄、北宋村、南宋村、南蠻營、南王莊、田蒿、南營頭、北營頭、韋各庄10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19年10月,東呂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東呂村。
東呂村北宋村南蠻營村南營頭村田蒿村
翟庄村南宋村南王莊村北營頭村韋各庄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呂鄉地處清苑區東南12千米,東與大庄鎮、蠡縣桑園鎮接壤,南與溫仁鎮為鄰,西連張登鎮,北接石橋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8千米,南北最大陽離14千米,總面積59.09平方千米。
東呂鄉
東呂鄉
地形地貌
東呂鄉地處冀中平原,全部為陸地。
自然災害
東呂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瀝澇、風災等。最嚴重的一次瀝澇發生在1954年8月;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

自然資源


2017年,東呂鄉耕地面積61581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末,東呂鄉轄區總人口4717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0人,城鎮化率2.4%。另有流動人口17人。總人口中,男性23985人,佔50.85%,女性23192人,佔49.15%;17歲以下11266人,佔23.8%;18~35歲13644人,佔28.92%;36~60歲14683人,佔31.12%;61歲以上:7584人,佔16.0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47147人,佔總人口的99.93%:少數民族有蒙古族4人、回族7人、滿族14人。2013年人口出生率23.39‰,人口死亡率1.78‰,人口自然增長率21.6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98人。
截至2017年末,東呂鄉常住總人口47330人。
截至2018年末,東呂鄉戶籍總人口48025人。
人口4.00萬人(2002年)。

經濟


綜述
2013年,東呂鄉農業總產值6.0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1%,農民人均純收入10081元;工業總產值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1.9%;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0.85億元。
2017年,東呂鄉農業總產值626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45元;工業總產值375787萬元。2017年,東呂鄉企業個數共467個,企業從業人數4037人,其中工業企業297個,規模以上5個。
2018年,東呂鄉工業企業467個,規模以上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5個。
第一產業
2013年,東呂鄉耕地面積6.25萬畝,人均1.33畝。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2013年糧食種植面積4.58萬畝,生產糧食21901噸,人均464.23千克,其中小麥4818噸,玉米14908噸。生產花生151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茄子、西瓜等。2013年蔬菜種植面積3.27萬畝,產量10.58萬噸,主要品種是茄子、西瓜,其中白菜產量7209噸,菠菜產量2996噸,黃瓜產量1819噸,茄子產量16060噸:西瓜種植面積3.09萬畝,產量13.73萬噸。
畜牧業以飼養豬、羊、家禽為主,2013年生豬飼養量0.45萬頭,年來存欄0.3萬頭:羊飼養量0.76萬隻,年來存欄0.55萬隻:家禽飼養量0.51萬隻,上市家禽0.31萬隻。
2017年,東呂鄉糧食播種面積為42160畝,糧食總產量23172噸。
第二產業
2013年,東呂鄉工業以手拉葫蘆、紡織等業為主。東呂村為全國最大的手拉葫蘆加工生產及出口基地,佔全國總銷量的70%。2013年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210萬元:擁有工業企業366家,就業人數14000餘人。
2013年末,東呂鄉有商業網點380個,職工50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0.85億元:城鄉集留市場8個,年成交額1.7億元;出口總額2100萬美元;電信業務收入200萬元。

交通


2013年,東呂鄉有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20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3年末,東呂鄉有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1191人,專任教師37人;小學9所,在校生8567人,專任教師101人,小學適嶺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57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主要學校有東呂中學、南宋村中學。
2013年,東呂鄉教育經費1443.04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305.5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89.97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074.689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站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2.04%,比上年降低2個百分點。
2017年,東呂鄉有初中1所,小學9所,幼兒園8所,在校生5380人。
體育事業
2013年末,東呂鄉100%的村安裝有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
文化事業
2013年末,東呂鄉有有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0個: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811萬餘冊。冀中笙管樂(北宋村古樂)為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醫療衛生
2013年末,東呂鄉有衛生院1所,病床57米,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3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2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2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04人。2013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4.48萬人,參保率95%。
基礎設施
2013年末,東呂鄉有線電視用戶1000餘戶,入戶率13%;郵政局代辦所1個,業務總量35萬元,其中純收入5萬元。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13.94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7萬門,固定電話用戶50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5%;行動電話用戶2.35萬戶,寬頻接入用戶4000戶。
2013年,東呂鄉有35千伏變電站2座。
社會保障
2013年末,東呂鄉醫療救助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9人次,共支出11.79萬元,比上年增長-2.7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58戶,人數1164人,支出125.37萬元,比上年增長34.8%,月人均89.64元,比上年增長27.1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3.97萬元,比上年增長20.99%。

文化


名稱來歷
東呂鄉,又稱東閭鄉,因鄉政府駐地位於東呂村而得名。
北宋村古樂
北宋村是清苑區東呂鄉的一個村莊。相傳宋朝時,此處毗連建成南北兩個村。後來在宋金戰爭中,兩村淪陷,村民心繫大宋,遂取名宋村,居北者稱北宋村,在南者為南宋村。
北宋村古樂傳說起源於漢、唐時期,但已無法考證。20世紀60年代,北宋村古樂一度中斷,改革開放后,音樂會才得以恢復,並定名為“北宋村古樂會”。2006年7月,古樂會開始排練,中斷了半個世紀的北宋古樂聲再次奏響。
北宋古樂會基本編製二十餘人。樂隊以管樂器笙、管、笛演奏為主,弦樂、打擊樂配合。演奏曲目宮廷樂和道教樂相結合,演奏時分前後兩排、呈扇形錯落排列,演奏形式有領奏、齊奏、合奏等。主要樂器:笛子6桿、笙3個、管子2桿、板胡1把、二胡1把、中胡1把、低音胡1把、雲鑼2架、堂鼓1面、蘇鑼1面、手鑼1面、中京鑔1面、鐺鐺鑼1面。
北宋村古樂已搜集整理出《賞元宵》《水龍吟》《青天歌》《荷花放》《阿郎子》《滾碌碡》《十二層樓》《八版》《上堂鼓》《萬年歡》《得勝令》《杆子網子》《大四景》《四盞帽》《春來》等20餘支保留演奏曲目,其中《大四景》《杆子網子》《滾碌碡》《荷花放》《水龍吟》等,為河北省罕見曲目,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北宋村古樂以其古老而完整的曲目、細膩的演奏、樂器的編排、原汁原味的傳承,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2019年10月,北宋村古樂入選河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