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堡
旅遊景區
瓦窯堡,是陝北名堡,享有“天下堡,瓦窯堡”之譽。以瓦窯堡會議而全國知名,有“瓦窯堡革命舊址”。詳見“瓦窯堡革命舊址”。
元初的瓦窯堡,南北長而東西窄,橫卧龍虎山東端。東面南河環瀾,岸接平川;西靠龍虎山、七楞山(中原山),層巒疊嶂;北瀕秀延河,懸崖峭壁,四周群山環繞,南河、秀延河交匯而形成灘塗,臨河砌堤,逐漸形成了城郭。明、清時期,原來的舊城堡,經多次整修,至清雍正年間,已形成了陝北一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商賈雲集,貿易發達。同治年間,回民義軍入境與駐防在瓦窯堡的清軍相抗衡,烽煙不斷。同治七年(1868),義軍攻佔瓦窯堡,年底降了清王朝。此時的瓦窯堡斷壁殘垣,滿目瘡痍,幾乎變成了廢墟。
瓦窯堡
瓦窯堡
這位龍大人,不僅注重軍務,安撫人民,而且還十分重視教育。他在龍虎山修建了“正誼書院”,並不惜耗費巨資在楊家園則和張家溝兩處購買幾百垧川地,作為“學田”。清末至民國初,安定縣不少的知名人士,均出自該書院。安定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這位“龍大人”息息有關。因此,把他推為安定近代教育的奠基者,當之無愧。
瓦窯堡
這座古老的城堡,不僅飽含著歲月滄桑,見證著歷史文化;而且它本身還承載著人們的美好嚮往,演繹出富有浪漫色彩的動人故事。據說瓦窯堡原名望瑤堡。相傳很早以前城西的中原山是坦蕩如砥的平川,這裡住著一個勤勞善良的小夥子,名叫大山。他家貧如洗,靠打柴賣草為生。西天瑤池王母娘娘的小女兒愛他勤勞善良,私自下凡和他結為夫妻,恩愛異常。他成親還不到百天,王母娘娘派天兵將小女帶回天庭,活活拆散了一對恩愛夫妻。大山眼望瑤池,心裡有說不出的痛苦。他紋絲不動地站在那裡,慢慢就變成一個大土堆。那土堆一天向上長一大截,到了第七天,竟長成七楞大土山。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後,怕大山長得接上天,便拋下面銅鏡,把大山壓住。從此大山再也長不上去了。但是,倔強的大山還是終日眼巴巴地望著瑤池,盼望夫妻團圓。於是,人們把這裡叫做望瑤堡。這座大山也就叫中原山,又因它有七道塄,所以又叫七楞山。後來,因當地燒磚瓦的陶窯很多,人們以訛傳訛,將望瑤堡叫成了“瓦窯堡”。因為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為這個古老的城堡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
瓦窯堡會議舊址
瓦窯堡,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以她不屈的英姿,向人們默默地敘說著昔日的崢嶸歲月,也昭示著未來的輝煌前景。
瓦窯堡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為中共中央駐地。
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舊址現存了20餘孔磚砌窯洞,包括瓦窯會議舊址、中央軍委舊址、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及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等。瓦窯堡會議舊址為院落1座,內有面東的磚窯5孔,正中一孔為會議室,北起第二孔為張聞天舊居。毛澤東舊居有東征前、后居住的磚窯兩處,均為東向,一處4孔,一處5孔。
1935年12月13日,毛澤東率部取得直羅鎮戰役勝利后,到達瓦窯堡,住城內中山街中盛店院內。院落坐西向東,有磚窯兩排,前後院由磚砌過洞連接。毛澤東居住在後院右起第1、2孔窯洞內,兩孔窯洞有過洞相連。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從這裡出發,率領紅軍進行東征。5月21日,東征取得勝利后,又返回瓦窯堡,住城內前河灘二道街一院落內。院內有磚窯5孔,坐西面東,毛澤東住左起第2孔和第3孔窯洞內,第2孔窯洞築有地下防空洞。劉少奇舊居,位於城內鐵獅子巷一四合院內。當時,由劉少奇任委員長的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在瓦窯堡成立,西北執行局機關即設於此。1936年1月17日,根據中共政治局的決定,劉少奇離此往天位於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為中共中央駐地。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西北軍委(中央軍委)舊址,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校址,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共有兩處。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策略,史稱“瓦窯堡會議”。還有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舊址,位於城內米糧山東南麓一所大院內,1936年6月1日,在此舉行了紅軍大學開學典禮。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將瓦窯堡革命舊址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周恩來的舊居位於城內前河灘靠城牆邊一大院內,此院同時是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張聞天舊居於城內二道先街田家院。
瓦窯堡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10月2日瓦窯堡(bǔ)解放,中共中央北方局駐西北代表團、中共陝甘晉省委、西北軍委於十月三日由延川永坪移駐於此,瓦窯堡遂成陝北革命根據地中心。
10月19日,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及中共中央機關進入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縣),經短期休整后,於10月底經保安東進。11月3日,中共中央常委洛甫(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秦邦憲)在甘泉縣下寺灣村聽取了紅十五軍團政委程子華、中共陝甘晉省委副書記郭洪濤、西北軍委主席聶鴻鈞彙報,隨即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西北軍委,下同),任命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王稼祥、林彪、聶鴻鈞、徐海東、程子華、郭洪濤為委員。同時決定毛澤東率第一軍團南下與紅十五軍團會師並指揮前線作戰;周恩來負責組織局和後方軍事工作。西北軍委後方辦事處設於瓦窯堡,負責管理前方供給、兵站及軍委委託指揮的軍區、軍分區。
1935年11月7日,洛甫、博古、羅邁(李維漢)、董必武、劉少奇等率中央機關抵瓦窯堡。市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數千人至南門夾道歡迎。
1935年11月1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布:在陝甘晉蘇區設立蘇維埃中央政府辦事處(簡稱西北辦事處,下同)。決定西北辦事處為陝甘晉蘇區最高政權機關,在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下工作,其最高領導機構為主席團,由博古任主席,下設財政部(林伯渠任部長)、土地部(王觀瀾任部長)、國民經濟部(崔田民任部長)、教育部(徐特立任部長)、司法內務部(蔡樹藩任部長)、勞動部(鄧振詢任部長)、工農檢查局(羅梓銘任局長)。翌年一月增設外交部(博古兼任部長)、交際處(伍修權任處長兼秘書長)。
西北辦事處成立后,陝甘晉省撤銷。西北蘇區劃分為陝北省(馬明方任主席)、陝甘省(王生玉任主席)、關中特區(秦善秀任主席)和神府特區(喬鍾靈任主席)。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陝北省委(郭洪濤任書記)、中共陝甘省委(朱理治任書記)、中共關中特委(賈拓夫任書記)和中共神府特委(楊和亭任書記)。
1935年11月12日,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在瓦窯堡成立,劉少奇任委員長,高長久任組織部長,蔡乾任文化教育部長,朱學輝任國家企業部長,管瑞才任社會福利部長,劉群仙任女工部長。嗣後,各縣工會工作聯席會議在瓦窯堡召開,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全體人員蒞會,討論和修改工會章程,起草《工會選舉法》,決定將陝甘晉省工會籌委會改為陝北省總工會委員會(同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合署辦公)。
1935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機關報《紅色中華》在瓦窯堡復刊,接續江西停辦時刊期,出刊第241期。
同月,原蘇區中央局改稱西北中央局,書記洛甫,下設宣傳部(洛甫兼部長,吳亮平任副部長)、白區工作部(張浩任部長)、組織部(羅邁任部長),履行中央職責,領導全黨工作。
直羅戰役后,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從前線出發轉道安塞於十二月十三日秘密抵達瓦窯堡,中央軍委亦隨之遷入瓦窯堡下河灘。瓦窯堡遂成中國革命的紅都。
紅都瓦窯堡
瓦窯堡曾在1935年至36年間為中共中央駐地,著名的《八一宣言》也起草於此。如此重要的紅色景點,喜歡歷史的當然不可以錯過,舊址為窯洞形式(似乎延安的大部分紅色景點都位於窯洞中),主要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西北軍委(中央軍委)舊址,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舊址,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等紀念地等景點。多是通過圖片和實物進行展示。整箇舊址並不大,大致一小時左右就可以遊覽完。
外部交通
鐵路:每天有兩趟夕發朝至的列車從西安至延安之間對開往返。
公路:延安市內有210國道通過,北可以到榆林,南可以至西安,十分方便。
內部交通
乘延安至子長縣城的班車或火車可達瓦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