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陳麗芳的結果 展開
陳麗芳
京劇旦角
陳麗芳(1911年-1957年),北京人,為光緒年間四喜班演員陳福勝之子,京劇旦角。代表作《四郎探母》《紅鬃烈馬》《戰蒲關》《三娘教子》《御碑亭》《虹霓關》等。
陳麗芳,北京人,是程硯秋的第二個正式弟子。其父陳福勝,工鬚生,為清光緒年間四喜班演員,也曾為譚鑫培配過戲,王又宸、孟小如均從其學戲。麗芳弟兄三人,長兄名陳鴻喜工花旦,有子是富連成名青衣陳盛蓀;其弟陳文英工凈。
麗芳幼入朱幼芬主辦的福清社科班。出科后又從諸如香、趙芝湘學戲,曾歷搭梅蘭芳、荀慧生、馬連良、奚嘯伯、楊小樓等班演出,嗓子好,為30年代著名的二路旦角。1934年曾與雷喜福合演於中和戲院,極受觀眾好評。麗芳久慕程派藝術並私淑程派諸多代表劇目,1934年10月經孔綴庵先生介紹在北平新豐樓正式行拜師典禮,向程硯秋學習了《金鎖記》、《罵殿》等戲,時有“小御霜簃”之雅譽。
平時常貼演的劇目有:《四郎探母》、《紅鬃烈馬》、《戰蒲關》、《三娘教子》、《御碑亭》、《虹霓關》等。1945年以前曾與譚富英合拍了京劇藝術片《四郎探母》,后因嗓音失潤而脫離舞台。1950年曾應邀在梁花儂主辦的西北藝校任教,1953年又調入中國戲曲學校,擔任程派戲的教學工作。1957年病故,年僅46歲。
他的演唱中規中矩,始終給名角挎刀配戲,未能大紅大紫。
1933年5月,農曆癸酉年:程硯秋二次重組鳴和社程硯秋第二次重組鳴和社,蓋因1932年1月1日硯秋赴歐洲考察戲曲音樂,旅歐遊學逾一年又六個月,返北平后即著手重組。除恢復1930年原班外,先後邀請趙桐柵、李多奎、俞振飛(1934年9月)、鍾喜久、鐘鳴岐、陳麗芳(1935年1月),又以劉盛蓮易趙桐柵(1935年3月),以琴師周長華、任志林易穆鐵芬,以鼓師白登雲易杭子和(1934年9月),另請劉連榮、譚富英、陳少霖加入,而使“鳴和社“名角彙集,保證了硯秋能夠連連排演新劇。1934年10月26日,農曆甲戌年九月十九日:陳麗芳拜程硯秋為師陳麗芳於“新豐樓”飯莊拜程硯秋為師,介紹人為孔綴庵。1938年10月15日,農曆戊寅年八月廿二日:《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首次連演在吉祥戲院由譚富英與王泉奎、陳麗芳聯袂上演了全部《龍鳳閣》(即《大·探·二》),一時間九城轟動,萬眾爭睹。從此,“銅錘連唱三折”之風盛起,開創了這出傳世佳作演出的新形式、新局面。1940年12月24日,農曆庚辰年十一月廿六日:新民會冬賑義務戲新民會冬賑義務戲,長安夜場言菊朋、陳麗芳《武家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