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
呼倫貝爾五泉山自然風景區
五泉山自然風景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與大興安嶺北麓交匯處的阿拉賢山脈的五泉山下,該山因山下有額日格尼阿爾鮮(生命之泉)、加列尼阿爾鮮(智慧之泉)、巴音布拉格(富饒泉水)、昂了布拉格(珍貴的泉水)、維納阿日善(聖泉)5眼清澈甘純,千年流淌,四季噴涌的泉水而得名。
五泉山自然風景區範圍6.8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最高峰海拔937.7米。東至原大雁煤業公司倫多河自然公路,西至駱駝山峰;北起白樺林邊緣,南至阿拉賢山脈。主要旅遊資源有五眼天然冷泉(名五泉)、阿拉賢山脈、寶勒高湖、樟子松林以及保存完好的濕地、草原等。
五泉山自然風景區由原大雁礦務局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最初為呼倫貝爾市大雁礦務局職工療養基地,后對外經營;國有企業改革後由大雁礦業集團經營,今由鄂溫克族自治旗政府接管。
五泉山自然風景區,位於內蒙古風光秀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與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交匯處鄂溫克族自治旗,海拔937.7米,區域範圍6.8平方公里。景區南部的阿拉賢山脈主要有三座山峰,分別是五泉山、敖包山和大鵬山,山間有龍圖溝和北亞拉溝。
五泉山
1996年晉陞為自治區級自然風景區,2002年授予呼倫貝爾市文明單位稱號。該景區是以草原風光、民族風情、森林景觀為特色的綜合性旅遊區。
五泉山寶勒高湖的對面,有一座卧佛山,形似仰卧的巨佛,佛口微開,傳說有人在夜裡11--12點鐘的時候看到過佛光閃現,這座卧佛山在這裡一卧就是幾千年的歷史,傳說五泉山這塊風水寶地聚集了天地之精華,極具靈性,是潛心修養,一心向佛的聖地,這尊數千年如一日仰卧在草原勝景中的巨佛給人無限遐想,五泉山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尊大佛的佛光普照才人傑地靈,安康祥和。
相傳,清朝的鄂溫克族大將軍海蘭察,出生在巴彥嵯崗一帶。他自幼喪父,從小開始放牧,身體瘦弱,並不強壯。一天,海蘭察發現一頭熊,它總是跟在羊群後面轉悠,攆也不走。他忍耐不住,摸上前去,拉開弓朝它射了 一箭,正好射中,熊跛著一條腿鑽進林子。鄂溫克人敬畏熊,視其為神。海蘭察覺得自己小小年紀自己闖了大禍,心裡很難受。但他還是順著血跡攆了上去,想看個究竟。翻過幾道山樑,在山腳下,他看見了那頭受傷的熊。這頭熊在地上一連打了幾個滾兒,他每打一個滾,就有一股泉水從地里冒出來。打了幾個滾兒 之後,熊的傷竟然好了,不緊不慢地走進林子。海蘭察覺得這幾眼泉水不同一般,從此他每天來此飲用。幾年後,他變得體魄強健,臂力過人,成為部族中騎馬、摔跤、射箭的能手。部族裡的人覺得他頭腦清醒,機敏過人,好象變了一個人似的。
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海蘭察以馬甲(兵丁)從征新疆北路,參加了清軍征討准葛爾部的戰鬥。在後來的大大小小戰役中,他以勇武和智慧,屢建奇功。他征戰的鐵騎踏遍雲貴地區,青藏高原,還有大小金川。公元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海蘭察以參贊大臣的身份率軍出征台灣,平息叛亂,立了大功。海蘭察被冊封為都統,成為清朝乾隆年間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據說台灣至今還有“海公廟”。
鄂溫克人為了紀念海蘭察這位大將軍,將這泉水命名為“加利尼——阿爾鮮”。意為“智慧之泉”。
“鹿角松”,距五個泉眼不足三百米處的一片松樹林中生長一棵狀如雙臂抱月又似乍開的兩隻鹿角的松樹,人們命名為“鹿角松”,這片樹林也因此而為“鹿苑”。鹿是我國各民族長壽之象徵,人們紛紛來此祭拜,把紅布條或哈達系在樹枝上,以求自己能增祿增壽。鹿苑前設一寨門,上書一對聯,上聯為“鹿苑鹿園好人增壽”。下聯為“祿源祿緣福地生財”,橫批為“鹿祿路通”。
五泉山年平均溫度3℃,年降雨量在400~500毫米之間,日照時間達2750H/年。這裡遠離街區、鬧市、工廠和車間,沒有受過任何人工污染;水分充足,土質肥沃。寶勒高湖西邊,群山峻岭之間地域遼闊,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牧場。春夏雨季,綠草如茵,杏花、芍藥、山丁香、野百合和串兒紅等奇花異草漫山遍野,芳香四溢。鄂溫克、達斡爾、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在此紮上蒙古包,騎著駿馬,來此放牧成群的牛羊。青山碧水、藍天白雲、河流小溪、牧歌唱晚,形成了北方大草原獨有的民族風情和田園風光。
“寶勒高湖”是蒙語,意為彙集在一起吉祥如意的泉水湖。它原是一條從大興安嶺經輪渡河順流而下的涓涓泉水彙集而成的河流。寶勒高湖位於山腳下,水面近1平方公里,水深十幾米,整體上呈橢圓狀,是旅遊區的核心景觀。在湖泊四周有大片的沼澤和濕地,是各種鳥類生息繁衍和覓食的地方。湖水與兩條小河相連,水面有時開闊,有時蜿蜒曲折,適宜開展水上活動項目和水上旅遊觀看。
在額日格尼阿爾鮮(即生命之泉)和加利尼阿爾鮮(即智慧之泉)上方5米處有一個風涼洞,此洞乃是上天之精氣,大地之精華,形成於山泉之間,故稱之為“元氣洞”。烈日炎炎的盛夏,將手伸進洞口,涼風習習吹來,使人感到涼爽舒適。這個洞溫度常年保持在4℃左右,吸引了不少遊人到此觀光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