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地理

宗教地理

宗教地理geography of religion,研究宗教的地理分佈、發源地、傳布路線,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以及宗教對文化景觀的影響的領域。它是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

起源


宗教作為區域現象,很早即為地理學家所重視。隨著文化地理學的發展,宗教地理的作用引起人們更多的注意。D.E.索弗1967年出版著作《宗教地理學》,1981年發表論文《地理學與宗教》,為宗教地理研究內容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各宗教教眾分佈


宗教信仰是人類社會生活方式之一,由宗教信仰聚集的社會集團在地球上佔有一定的空間,因此成為一種區域現象。目前世界上信仰各種宗教的人數達26億,約佔世界人口的60%。其中信基督教的約有10億人,分為天主教新教(或稱基督新教、耶穌教)、東正教;信伊斯蘭教的約有6億人,分為遜尼、什葉教派;信佛教的約為2.6億人,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這三大宗教在世界上都有較廣泛的分佈區,屬於超民族的世界性宗教。在民族宗教中,人數最多的是印度教,教徒約5億人。此外還有日本的神道教。這些宗教集中分佈於一定的民族和地域範圍內。信猶太教的人數雖不多,但隨猶太人的流散,廣佈於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以色列等地,聖城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耶路撒冷【與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聖城有爭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大洋洲以及北極附近的居民中,還存在著多種形式的當地傳統宗教(原始宗教)。

研究內容


宗教地理研究內容有:①宗教的起源地、分佈和傳播。探討宗教起源地與古代文明起源地的關係以及宗教傳布的地理背景。宗教的現代分佈反映其過去的興衰和傳布。傳布伴隨交通貿易、移民以及軍事征服。傳布方式既有自願的,也有帶一定強迫性的。某些宗教因交通條件的改善,交往的增多而加速傳布。例如,伊斯蘭教隨著穆斯林帝國的強盛和穆斯林商人的商業活動及移民的增加,擴展到亞洲、歐洲、非洲;基督教隨著歐洲人移民傳布到美洲。②宗教文化景觀。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禮儀和習俗,從而形成特殊的環境感應和文化景觀。如宗教朝覲活動、禁忌、宗教建築等造成的特殊的區域景觀。③宗教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一些學者認為:一些原始宗教神化和崇仰自然界,含有自然保護的信條;而有些宗教教義強調利用自然,忽視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有些宗教的教義、習俗客觀上起到保護生態平衡的作用,如佛教。中國的宗教勝地往往是植被保護較好的地區。④宗教對領土和疆界變動、戰爭、人口分布、聚落形式以及地區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影響。如一些國家和地區因宗教或教派的不同,引起的衝突和分裂;天主教儀式中飲紅葡萄酒的需要,為葡萄種植和釀酒業的傳播發展起到一定作用;等等。

影響和作用


宗教地理的研究對於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文化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以及民族地理、聚落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等人文地理學各分支的研究均有幫助,而這些學科又是宗教地理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基礎。宗教地理的研究,還有助於對宗教這一重要的社會現象的認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