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哲學

猶太哲學

猶太哲學產生於希臘化時期前後專門論證猶太教教義的宗教神學化的哲學體系。最最的猶太哲學家是亞歷山大的斐洛;他用柏拉圖主義、新斯多亞主義解釋猶太教經典,認為上帝是純存在,是超驗的,故我們只能說上帝不是什麼,而不能說他是什麼。認為上帝和世界是通過神秘的邏各斯為中介而聯繫起來的。

簡介


介紹

猶太哲學
猶太哲學
猶太哲學產生於希臘化時期前後專門論證猶太教教義的宗教神學化的哲學體系。在中紀紀得到了發展,活動中心轉到了西班牙,主要關注宗教信仰和理性知識的和諧一致問題。

心路歷程

猶太哲學
猶太哲學
著名猶太哲學史家古德曼(Julius Guttmann)說:“猶太哲學可以描述為用一般哲學的概念和規範對猶太信仰和習俗所做的描述。”(P4)他這裡所謂“一般哲學”指的就是希臘哲學和由之發展而來的西方哲學。這個頗為流行的定義表明,猶太哲學的構成需 要兩個因素,一是西方哲學,二是傳統的 猶太教。它還包含這樣的意思,在原初的 以色列人那裡是只有宗教而沒有哲學的,只是隨著希臘文化及其哲學的傳播,猶太人開始用希臘哲學的概念和範疇對自己的傳統做出解釋時,猶太人才擁有了自己的哲學。
眾所周知,以色列人為人類貢獻的《聖經》,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確立了一神教。但是,按照古德曼等猶太哲學家的解釋,儘管《聖經》作為宗教的經典也包含了一些宇宙論和人生論的哲學思想,但它不是哲學著作,其中沒有系統的哲學。猶太哲學的產生是與猶太教與希臘哲學的相遇分不開的。
猶太哲學
猶太哲學
公元前323年,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攻佔了巴勒斯坦,把希臘文化帶到了這個一神教的誕生地,使原本兩個獨立的民族、獨立的文化系統正式相遇了。這是一個戰敗了的民族和一個強勢民族的相遇,一個弱勢文明和一個強勢文明的相遇。對於猶太人來說,這樣的相遇具有“不得不”的性質。這樣的相遇不似朋友間平等的會面,其間有衝突、對抗,包括猶太人“以身殉教”這樣的血的代價,當然也有溫和平靜的對話,天長日久的熏 陶和逐漸的相互融合。兩種傳統相遇300年以後,在地處北非的亞歷山大里亞孕育出第一個猶太哲學家——斐洛。他在血統上是地道的猶太人,篤信猶太教,而且以詮釋猶太教的《聖經》為畢生的事業,他同時也是在希臘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精通希臘語言、哲學、歷史和詩歌的希臘化了的猶太人。希伯來的信仰和宗教精神與古希臘的哲學理念和理性主義精神交織在這位希臘化的猶太人心中,經過艱苦的綜合與調和而形成了一種既不同於猶太教,也不同於希臘哲學,同時又包含猶太教信仰和希臘理性內容的新的思想體系,這就是猶太哲學。儘管由於歷史的原因,斐洛哲學在很長的時間內不為猶太人所知,因而沒有直接影響後來的猶太哲學,但是,他作為猶太哲學的始祖的地位卻是公認的。公元70年,羅馬帝國的軍隊焚毀了耶路撒冷的猶太教聖殿,猶太人從此失去了自己的國家,流散在世界各地,巴比倫、西班牙和德國、波蘭先後成為猶太人最為集中的地區。公元7世紀后,伊斯蘭教和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興起。在穆斯林學者的努力下,重要的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學著作都被譯成了阿拉伯語,帝國境內的猶太人再次與希臘哲學相遇,並逐漸塑造出了一大批傑出的哲學家,使中世紀成為猶太哲學的第一個繁榮、輝煌的時代。這個時期著名的猶太哲學家有薩阿底·高恩、猶大·哈列維、伊本·道德、摩西·邁蒙尼德、列維·本格森、克來斯卡。儘管這些猶太哲學家身處阿拉伯帝國(後來歐洲南部成為基督教的轄區),但他們面對的依然是希臘哲學,他們都是用希臘哲學的概念和理性的方法來審視猶太教傳統的。因此,這個時期的猶太哲學依然是猶太傳統和希臘哲學相遇、對話和融合的結果。
猶太哲學
猶太哲學
在中世紀,猶太人被迫居住在和基督徒分離的“隔都”裡面,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無權利,人格上受歧視。法國大革命以後,歐洲各國的猶太人逐漸被賦予了公民權,取得了與宗主國人民平等的地位,史稱猶太人的“解放”。“解放”使猶太人衝破了“隔都”的圍牆,更加直接地面臨西方文化的挑戰。猶太啟蒙運動的領袖門德爾松認為,猶太人應該同時兼顧兩個方面,即一方面堅持猶太教的傳統,另一方面又要融入到西方文化和社會中去。對於多數猶太人來說,這是一個痛苦的思想文化上的交鋒和對話的過程。之後,猶太人內部又產生出一批后啟蒙時代的卓越哲學家,如科恩、羅森茨維格、布伯、海舍爾等等。科恩本是新康德主義的一代宗師,屬於理性主義的哲學家,但是,他在退休后卻回到了自己民族的宗教,發展出猶太教哲學的體系,影響了羅森茨維格、布伯等哲學家。這就是猶太教發生髮展的大致歷程。這個歷程表明,猶太哲學是古代猶太教傳統和與希臘哲學以及後來的西方哲學相遇、碰撞、對話和融合的產物。用一位猶太哲學家的術語來說,這是“亞伯拉罕主義”和“雅典主義”相會合的結果。

特徵

作為東西方文化相遇的產物,猶太哲學有亦東亦西的特點。這裡的亦東亦西性就是猶太教中固有的信仰和神秘主義的因素和西方哲學中理性和邏輯的成分的整合與統一。
西方哲學的主流是理性主義的。理性主義哲學的前提是承認對象的可理解性,其核心是對人的理性能力的確信,即認為人的理性有能力認識研究的對象——這種對象也許是自然界,也許是人類社會秩序或人的本性,也許是科學知識和語言,諸如此類,並能夠 把自己的認識和思想邏輯地表達出來。儘管西方哲學的發展曲折多變——古希臘的繁榮時期,中世紀的“奴婢”階段,近現代的鼎盛春秋,後現代時期傳統的衰微,然而其主導的方面是理性主義則是毋庸置疑的。當然,西方理性主義哲學的表現形式不同,有唯心主義哲學,如柏拉圖的理念論和黑格爾的絕對唯心主義,有唯物主義哲學,如古希臘原子唯物主義和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體系,有經驗主義的認識論,如洛克、巴克萊、休謨的古典經驗主義以及維也納學派的現代邏輯實證主義,也有唯理論的認識論,如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以及康德的批判哲學。還有以非理性主義甚至反理性主義著稱的學派,例如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和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反理性主義哲學表面上看與理性主義無緣,但其本質仍然是理性主義的。這是因為,這些體系所研究或重視的對象是非理性的成分,如意志、情感、性慾等,而其方法仍然是理性主義的,即運用理性對非理性的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並理性或邏輯地訴諸文字表達。後現代哲學以反傳統著稱,傳統的理性主義當然也在其反對之列。但是,後現代哲學的基本精神也是理性主義的,因為它是對古代和現代傳統所做的理性的批判,其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仍然是理性主義的。

代表人物


邁蒙尼德

中世紀最主要的猶太哲學家是邁蒙尼德,他對猶太教教義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解釋,反對當時不斷滋長的猶太神秘主義。繼承了斐洛的否定神學,認為上帝和世界根本不同,故我們對世界萬物的存在及其屬性和特點的描述對上帝都是不適用的,但上帝存在著,並用亞里士多德關於第一推動者、宇宙第一因和絕對必然的存在等進行論證。認為通過人的能動理智的活動,人能與上帝建立直接關係,對上帝的知識才是最高知識,真理標準在於是否符合聖經。邁蒙尼德死後猶太神秘主義有很大發展,突出的是諾斯替教的神秘主義。

猶太神秘主義

出現了支持邁蒙尼德和支持猶太神秘主義的兩派對立和爭論,這種對立一直繼續到17世紀,並擴展到歐亞兩洲的猶太社會中。隨著資本主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對猶太傳統的懷疑和否定,如尤利爾(Uriel da Casta,1585—1647)提出了自然神論,斯賓諾莎提出猶太教應隨著神殿的毀壞而結束。同時也出現了猶太教的改革運動,如門德爾松主張猶太教要順應社會發展,實行思想自由,容忍各種意見,重視理性和科學,修改猶太教的禮儀,對聖經和不成文法作出科學的解釋。但18—19世紀神秘主義產生了猶太神秘主義哲學家,如布伯等,這種哲學對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和宗教存在主義有直接影響。

相關詞條


準據法代理權侵權責任人格權
佔有制度隱私權著作權保護優先購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