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椒圖的結果 展開

椒圖

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第九子

椒圖,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輔首銜環為其形象。有版本說椒圖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第九子。

椒圖形像螺蚌。遇到外敵侵犯總是將殼口閉緊,人們將它用在門上,除取“緊閉”之意,以求平安外,還因其面目猙獰以負責看守門戶,鎮守邪妖;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即椒圖“性好僻靜”,忠於職守,故常被飾為大門上的鐵環獸或擋門的石鼓,讓其照顧一家一戶的安寧,被民間稱作“性情溫順”的龍子。

基本信息


“椒圖”立體形象

瓷質、琉璃質椒圖 梁海燕裝置藝術作品
瓷質、琉璃質椒圖 梁海燕裝置藝術作品
“椒圖”文化的興盛於明清,最早的記錄出現在漢代。椒圖的立體化、精緻化形象畢竟不是畫鬼,憑想象亂來,要依託圖騰學、生命科學以及古典學、民俗學、人類學、歷史學、考古學、博物學、哲學、神學、美學等多種知識儲備進行塑造。

明清前叫“鋪首”

椒圖明清以前叫“鋪首銜環”,是浮雕形象是龍獅嘴裡含一個圓環,方可敲打圓環問主人在否。但,她的立體形象或者說她的整體身子是什麼樣子呢?除了歷史記載,我們在還原其整體形象時要遵循生命的遺傳和變異的規律。

歷史起源


椒圖[中國古代神獸]
椒圖[中國古代神獸]
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以龍為祖先。龍的歷史在中華大地源遠流長,遍及南北。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三星他拉村於 1971年發現了玉雕的豬龍,據專家考證大約距今6000—7000年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的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有陶壺龍紋;遠隔千里之外的江蘇省蘇州市吳縣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種似蛇非蛇的勾連花紋,即是古越人的龍圖騰崇拜的象徵。這說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了關於龍的圖騰崇拜。龍的形成起點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的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脫離自然界中的具體動物形象,成為集諸種動物靈性與特長於一身的特殊動物。
到唐代,龍成了天子的專利。龍紋只能用於皇帝的衣服器物,龍成為皇權的象徵。宋之後,關於龍的歷史與家族有了更多的傳說。龍在其形象形成過程中,曾海納百川的彙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到後來,這些怪異獸像在龍形象發展的同時糅合了龍的某一種特徵,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但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並沒有確切的記載。在中國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同。據說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
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椒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
龍生九子是指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的九個兒子,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傳說典故


傳說之一
在明代,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龍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彙集了多種怪異的 獸形象而演化為龍。然而並非所有的怪異獸象都百川歸海,納入了龍像之中,在與龍形象形成、發展的同時,一些怪異獸象也在發展,並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龍的某一種形象特徵。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聯繫起來。在中國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並沒有確切的記載,然而這一公案卻由於“真龍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結果。據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卒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神話傳說,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
1、蝮(讀音:bā xià)又名八夏(讀音:bā xià)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
2、嘲風:喜好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
3、睚眥(yá zì):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像;
4、贔屓(bì xì):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龜;
5、椒圖:(jiāotu)形狀似螺蚌,性好閉,鋪首銜環是其形象;
6、螭吻(chī wěn):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
7、蒲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作大鐘的鐘紐;
8、狻猊(suān ní):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
9、囚牛:性喜音樂,其形為胡琴琴桿上端的刻像;
關於龍生九子的更多典故及分類見龍生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