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西道節度使
山南西道節度使
山南西道節度使,又稱興元節度使,為唐朝、五代山南西道地方的藩鎮節度使、宋代節度使之一。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設置山南西道防禦守捉使。
乾元二年(759年)另設興、鳳二州都團練守捉使,治鳳州。
上元元年(760年)升山南西道防禦守捉使為山南西道觀察使,治梁州(今陝西南鄭縣東)。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升山南西道觀察使為節度使,仍舊領梁、洋、集、壁、文、通、巴、興、鳳、利、開、渠、蓬十三州。
興元元年(784年)升梁州為興元府,山南西道節度使兼興元尹,增領果、閬、金二州,文州改隸西川節度,共領十五州,治興元府。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升興、鳳二州都團練守捉使為防禦使,治鳳州。分置武定軍節度使於洋州。
二年(886年)升興、鳳二州防禦使為感義軍節度使。
文德元年(888年)利州改隸感義軍節度使。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閬州、果州改隸武定軍節度使。
光化元年(898年)蓬州、壁州改隸武定軍節度使。
三年(900年)於巴州設置巴州防禦使。
天復二年(902年)八月,山南西道節度使李繼密投降王建,山南西道入王建控制之下。
天祐二年(905年)山南西道節度罷領金、巴、渠、開四州,蜀王王建置金州團練觀察使,裁撤巴州房防禦使,以渠、巴、開三州隸屬金州觀察使。
三年(906年)通州改隸利州節度使。分興州、集州、壁州置興文節度使。至此,山南西道節度所領僅存興元府(梁州)。
山南西道節度使
后唐明宗長興三年(932年),廢武興軍節度,再次以鳳州、興州、文州隸屬山南西道。
後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年)四月,張虔釗舉鎮投降后蜀孟知祥。
淳化四年(993年),撤廢山南西道。
至道三年(997年),升置興元府,山南西道節度僅為興元府之別稱。
南宋亡后廢除節度使。
漢中王李瑀,山南西道觀察使 汧國公李勉,山南西道觀察使 臧希讓,升節度使 張獻誠張獻恭李抱玉賈耽 嚴震 嚴礪柳晟裴玢趙宗儒 鄭餘慶 權德輿崔從烏重胤韋綬裴度王涯李絳鄭浣溫造崔琯李載義李宗閔李德裕王源中李固言令狐楚 鄭浣 歸融高元裕 王起 盧鈞 蔣系 李晦 於琮可 鄭涯 封敖 晏洪 蕭鄴,觀察使 牛蔚 牛叢 牛勖 鹿晏弘 楊晟 石君涉 盧渥 楊守亮 李繼徽,留後 李茂貞 李繼密(複名王萬弘)王宗滌 王宗賀 前蜀:
唐道襲 王宗儔 王宗威
張筠 王思同 張虔釗
張虔釗 孫漢韶 李廷圭 安思謙 韓保貞 王昭遠 後漢:
劉承勛(山南西道為後蜀境,遙領)
王延政(山南西道為後蜀境,遙領)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