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柴
崗柴
崗柴,一種植物,主要產地是湖北以及河南南陽,名稱來源有二,其一是生長於河岸土坡,舊是常被村民收割做柴禾,故稱崗柴;其二是崗柴與蘆葦相比雖然纖細,但是表皮光滑有光澤,硬度更高,常用來編織席子,所以稱崗柴,諧音鋼柴,取鋼的堅韌之意。
崗柴叢
與原變種南荻 var. lutarioriparia 區別:植株較低矮,稈高3-5(-5.5)米,直徑1.1-2厘米,稈壁厚約2毫米,約30節以上,節間較短,長13-18厘米,分枝多。圓錐花序長約30厘米,小穗柄微粗糙;小穗長4.5-5毫米,常帶紫紅色;第一穎背部微粗糙,有時具少數柔毛。雄蕊花藥與穎果常為紫紅色。染色體2n=38。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10(2)卷)
南荻(原變種)
多年生高大竹狀草本,具十分發達的根狀莖。稈直立,深綠色或帶紫色至褐色,有光澤,常被蠟粉,成熟后宿存,高5.5-7.5米,直徑2-3.5(-4.7)厘米,基部最粗,上部較細,具42-47節;節部膨大,稈環隆起,及其芽均無毛,上部節(30節以上)具長約1米的分枝,上部節間長2-5厘米,中下部節間長20-24厘米。葉鞘淡綠色,無毛,與其節間近等長,鞘節無毛;葉舌具絨毛,耳部被細毛;葉片帶狀,長90-98厘米,寬約4厘米,邊緣鋸齒較短,微粗糙,上面深綠色,中脈粗壯,白色,下面隆起,基部較寬。圓錐花序大型,長30-40厘米,主軸伸長達花序中部,由100枚以上的總狀花序組成,稠密,腋間無毛;總狀花序軸節間長約5.5毫米,短柄長1.5毫米,長柄長3.5毫米,腋間無毛或偶見有毛;小穗長5-5.5毫米,寬0.9毫米;兩穎不等長,第一穎頂端漸尖,長於其第二穎的1/4,背部平滑無毛,邊緣與上部有長柔毛,基盤柔毛長為小穗的2倍左右;第一與第二外稃短於穎片,邊緣有纖毛,頂端無芒;花藥長約2毫米。穎果黑褐色,長2-2.5毫米,寬0.7-0.8毫米,頂端具宿存的二叉狀花柱基,胚長為果體的1/3-1/2。生育期280-290天。花果期9-11月。
生長於海拔35米左右的荒洲、湖灘、江岸、河邊、堤旁。
崗柴生長在河邊,外貌近似蘆葦叢,但更纖細,表皮堅硬有光澤,秋季葉落,被收割之後常用來編織涼席,或劈開製作手工藝品。多為野生,也有人工種植,通常河邊人家養鴨,兼種植蘆葦、崗柴等,編織席子補貼豐富收入來源。野生崗柴叢為野生鳥類的棲息地,由於隱蔽茂密,野鴨、野雞等鳥類多棲息於此。
一丈青(變型)青崗柴、鐵稈青 | 與原變型區別為稈壁較厚,厚約2.2毫米,堅實,表皮青綠色。葉片與稈之間的夾角小於45度,較挺直。 | 產於湖北的石首、鍾祥、黃岡、松滋;生於海拔40米左右的江湖洲灘、堤岸。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
垂葉青(變型)黃柴、白崗柴 | 本變型以葉片上部下垂,與稈所成的角度大於45度;稈高約3.5米,直徑1.2厘米,稈壁厚1.9毫米,約具32節與原變型崗柴var. gongchai有別。 | 產於湖北的嘉魚、洪湖、漢川;生於江湖海拔36米的洲灘。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
胭脂紅(變型)鋼刷子、紅稈崗 | 與原變型區別為葉鞘呈胭脂紅色,稈質地堅硬,粉紅色,老熟后黃白色;根尖見光后呈紫紅色。 | 產於湖北的嘉魚、石首、洪湖;生於海拔40米的江湖洲灘。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
鐵稈柴(變型) | 本變型與原變型區別為稈較細矮,紫紅色,老熟后淡紫紅色;葉鞘呈紫紅色;根尖見光后呈紫紅色。 | 產於湖北的仙桃、松滋;湖南的岳陽;生於海拔35米左右的湖洲淤灘,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