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

長江支流漢江支流唐白河上源

唐河,清時因河流縱貫古唐州地而得名。又名泌河,古稱沘水,長江流域漢水水系支流唐白河支流。唐河水質較好,礦化度徠小於130毫克/升,總硬度在2.25毫克當量/升以下,河水年平均溫度14.6~15.8℃,初冰期為12月12日~2月3日,終冰期為12月31日~3月13日。

上游趙河與潘河發源於伏牛山南麓河南省方城縣。匯合后稱唐河,經河南社旗、唐河、新野,湖北省襄陽市,於兩河口與白河交匯后始名唐白河,向南至張家灣注入漢水。全長230公里,流域面積8685平方公里。

唐河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條。左岸有毗河、泌陽河、三家河、清水河、蓼陽河、礓石河,右岸有桐河、綿延河、澗河等。

幹流概況


唐河
唐河
唐河幹流,上游在河南省方城縣境內,支流(河源)有兩條:東支潘河,發源於伏牛山系的河南省方城縣七峰山南麓,河長47公里,流域面積614平方公里;西支趙河(也稱東趙河),發源於方城縣李郁垛山東麓,河長76公里,流域面積400平方公里。趙河與潘河分別自賒店(今社旗縣城)西東兩邊南下,在社旗縣城南龍泉寺匯合后稱唐河,經社旗縣、唐河縣、新野縣等縣入湖北省境。境內幹流長191公里,流域面積7734平方公里。
至石台寺入湖北省襄陽市(原襄樊市)襄州區(原襄陽縣)境,經雙溝鎮西至兩河口與白河交匯點,縣境長46.8公里,流域面積1192平方公里。全長230公里,流域面積8685平方公里。唐河、白河二河於襄陽兩河口交匯后始名唐白河,向南至張家灣注入漢水,河長22.6公里。
河南省段河床灣多岸陡,岸深8~10米。幹流在三家河口以上河底比降1/200O~1/3700,河口寬60~300米,河底寬40~200米;三家河口至郭灘鎮河底比降1/4180,河口寬250~600米,河底寬100~250米;郭灘鎮至部埠口,比降1/3000~1/5700,河口寬120~250米,河底寬80~150米。

主要支流


唐河
唐河
唐河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條。左岸 有毗河、泌陽河、三家河、清水河、蓼陽河、礓石河,右岸有桐河、綿延河、澗河等。其中,在社旗縣依次注入的有:泥河、晏河、掉槍河,唐河縣注入的有:毗河、泌陽河、桐河、三家河、清水河、澗河、蓼陽河、礓石河,在湖北省襄陽市(原襄樊市)襄州區(原襄陽縣)注入的有:泥河。
泌陽河,在河南省西南部泌陽縣境內。東漢時名比水。元代改稱泌水。源出泌陽縣東白雲山南麓,向南流,后折而西流,在唐河縣源潭鎮南注入唐河。河長120公里。泌陽河是河南有名的倒流河,歷史最大流量為4550立方米/秒(1975年8月)主要支流有柳河、馬谷田河、甜水河、染河、紅河、溫涼河等。干支流上有宋家場、石門、三水等三座大、中型水庫,宋家場水庫同時也是流域內宋家場灌區的水源地和渠首,灌溉效益近十萬畝。
桐河,源自南陽市方城縣,自北向南流經方城、社旗、唐河三縣,於唐河縣城北部注入唐河。明清時期可通航,近代由於氣候變遷,河水變遷,失去航運功能。桐河水道曲折,深潭眾多,水草生長茂密,適宜放養鴨群,所產桐蛋遠近聞名,是南陽的特產。
三家河,古稱澧水、西淮河,《棗陽志》稱三夾河、秋河,因其源頭有盧家、曹家、蘇家三條河流匯成,故稱三家河,發源於湖北省隨縣七尖峰山大仙垛,上游稱栗河,自南向北,過新峰水庫,流經隨縣新城鎮,在界口村一帶進入河南省桐柏縣,始稱石步河,經程灣鄉,在平氏鎮納鴻鴨河(幹流上游有二郞山水庫)后,轉向西北行,在馬振撫鄉牛寨村委進入唐河縣境后,納入丑河(幹流下游有虎山水庫),其後江河匯入,西流至唐河縣城南大方庄和段灣村之間江入唐河。河長97公里,流域面積1491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湖北省境內面積49平方公里。
毗河,也作沘河,古為馬仁陂水,源自駐馬店市泌陽縣羊冊鎮華山水庫,流經泌陽、社旗、唐河兩縣,於源潭街南注入唐河。有馬河、饒良河等支流。其中游自源潭鎮東北焦崗村委進入唐河境后西至源潭鎮賈營村東一段,為社旗縣與唐河縣的界河。
小黃河,俗稱紅砂河,古名蒼龍河。發源於唐梓山、紫玉山之間。向西流經寺庄、湖河、楊壋,在襄陽的程家河北注入唐河。全長40公里。沿河有7條小溪,流域面積258平方公里,河床窄淺,遇暴雨易泛濫成災。建國后,興建中型水庫和小(一)型水庫各2處。
黑青河,俗稱泥河。古稱鎮北河(訛名真陂山)因南宋時,孟珙率軍抗金鎮北得名。發源於唐梓山、三尖腦一帶。向西南流經雙河、太平、草店、羅崗、徐寨,至襄陽的雙溝匯入唐白河,原襄陽縣境內長50公里。有15條小溪流入,流域面積400平方公里。常流量小,天早斷流,河床窄淺,暴雨易災。建國后,興建中型水庫2處,小(一)型水庫10處。
掉槍河,位於河南省社旗縣境內,主要流經大馮營鄉、青台鎮李店鎮,最後匯入唐河,為唐河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青台鎮境內最主要水域資源。河流全長10.7公里,流域面積9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05-1.0m3/s。

水文特徵


唐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7.44億立方米,最大值出現在1975年,徑流量為39.1億立方米。河流流量多年實測平均值為48.78立方米/秒,最大值多出現在7~8月,最大流量達134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10日郭灘站)。唐河河道集流較快,洪水來勢兇猛,洪峰暴漲暴落,往往形成特大洪水,一般流量大於2500立方米/秒的洪水3~8年發生一次,大於6000立方米/秒的洪水10年左右發生一次,洪水多出現在7~8月。河流侵蝕模數居全區之首,年平均709.74噸/平方公里,最大值1975年可達1830噸/平方公里。河水含沙量僅次於丹江,多年平均值為3.21公斤/立方米,年平均最大含沙量為8.94公斤/立方米(1965年)。

治理開發


河道治理

唐水源充沛,興修水利有悠久歷史,但洪水災害相當頻繁。1950年後,人民政府對干支流經過多次治理,並修建分洪滯洪區。
1953年唐河大水,唐河水文站實測洪峰流量3500立方米秒。當年冬,開始對唐河進行治理,本著“小水不出灘,大水不淹灣”的精神,按保證流量3600立方米秒修築堤防,工程由唐河縣上屯鄉柳園村至湖北交界處,培堤長84.5公里,堤頂寬3.5米,超洪高1.2米。國家投資180萬元。1955年7月唐河縣城處洪峰流量達7620立方米秒,河道普遍漫溢,堤防決口473處,長327公里,倒房13.3萬間;社旗縣城進水。當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在武漢召開河南、湖北兩省有關人員會議,決定全面整治唐河,實行分洪滯洪,培修堤防,在新野縣興建狄青湖滯洪區,長18公里,寬2.5公里,最大滯洪面積32.6平方公里,滯洪能力0.8億立方米,最大分洪流量300立方米秒。因滯洪量有限,對削減洪峰作用不大,后廢棄。堤防培修任務於1957年、1958年完成。
1徠965年7月18日,唐河全流域普降暴雨,唐河縣城以下至湖北交界處普遍漫溢,兩岸村莊遭受嚴重損失。當年冬至1966年春,按確保唐河縣郭灘站3600立方米秒的標準,對上屯以下堤防按頂寬4米、超洪高1米標準進行整修加固,並增修了一部分支堤、圍村堤及庄台。國家投資120萬元,群眾自籌9萬元。1969年4月,唐河支流泌陽河上的宋家場水庫建成,可控制洪水1.3億立方米,對下游水害有所緩解。
1975年8月6~10日,唐河遭受罕見洪水,8日唐河郭灘站最大洪峰流量13400立方米秒,出現較大決口44處,長607米。洪水過後,對唐河按安全下泄流量6000立方米秒、頂寬4米、超高1.2米的標準,修復堤長104公里,完成涵閘9座,砌體3390立方米,國家投資380萬元。防洪標準達10年一遇。
至1987年,共有堤防1196公里,綠化851公里。唐河縣境的唐河已達1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南陽市境的白河,只達20年一遇防洪標準的62%。

水利工程

華山水庫,位於泌陽縣城西北40公里的唐河支流沘河上。控制流域面積76平方公里,為淺山丘陵區,植被差。是在古代馬仁陂遺址上復建。1958年3月開工,8月基本建成。原設計壩高15.5米,溢洪道底寬56米,底高程180.4米,輸水洞同時完成。因防洪能力低,1962年春大壩加高2.1米。1972年大水后,當年冬大壩頂高程增至184米,增厚2.5米。在溢洪道內開挖子槽,底寬21米,底高程179米。1975年大水時,庫區是暴雨中心,發揮了極其顯著的防洪效益。大水后,為進一步提高防洪標準和工程質量,1976~1979年按防禦5000年一遇洪水進行除險加固,總庫容635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270萬立方米。大壩進行了灌漿與護坡翻修;增加1.2米高的防浪牆;溢洪道底擴寬為44米;增開副溢洪道底寬46米,底高程179米,並築粘土心牆砂殼引沖自潰壩,為全省最早建成的自潰壩,遇超5000年一遇洪水時引沖自潰。灌區設計5.7萬畝,實灌0.8萬畝。
虎山水庫
虎山水庫,位於唐河縣馬振撫鄉虎山腳下,唐河的三夾河支流丑河,控制流域面積199平方公里,屬桐柏山北麓淺山區。1958年動工,1959年汛前建成左岸臨時溢洪道與右岸輸水洞。大壩築至136米高程。1959年冬建成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高程143.6米(一說143.5米),最大壩高24.1米(一說25.5米),頂寬5米,防浪牆高1米,主壩長457米,副壩長1030米,堵復左溢洪道,新開右岸溢洪道,防洪能力達500年一遇標準。1975年冬按5000年一遇防洪標準,新開溢洪道,最大泄量1050立方米秒,總庫容873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4335萬立方米。右溢洪道改為非常溢洪道,建堵壩,遇超5000年一遇洪水時破壩泄洪。設計灌溉面積10.5萬畝,實灌5萬餘畝。水電、水產也發揮了一定效益。蓄水后因大壩漏水,為保護下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1962年經省水利廳批准,扒口度汛。后重新設計施工,自1969年7月至1978年8月,歷時9年分5期施工,共完成工程量191.3萬立方米,其中,土沙方176.9萬立方米,石方1.02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178萬立方米。共投工日840萬個,總投資42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06.6萬元,地方自籌13.78萬元,補助·糧食98萬公斤。虎山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魚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受益範圍包括馬振撫、昝崗、上屯3各鄉鎮,38個村委,362個自然村。設計灌溉面積10.5萬畝,其中自流灌溉面積8.5萬畝,提水灌溉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6.2萬畝。2010年虎山水庫被開發為九龍湖遊覽區。

流域概況


唐河河道地處平原,屬泥底且灣多,岸陡水深可行船。是明清時期我國中部南北重要河運通道,自上而下形成了賒店、源潭、唐縣城、郭灘、蒼台等主要河路碼頭,成為繁華的集鎮。尤其是賒店、源潭成為清初期至民國時的南船北馬之 商貿重鎮。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的源潭山陝會館和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賒店山陝會館就是其歷史見證。
南陽盆地
南陽盆地
唐河流域主要在南陽盆地,也叫南襄盆地(南陽襄樊 盆地)。位於秦嶺、大巴山以東,桐柏山、大別山以西,其北是秦嶺山脈東端的伏牛山地,其南是大巴山脈的東端。周邊的山脈恰好把這塊地方給圍了起來,從而形成了盆地。總面積46291平方公里,人口1658.82萬人,人口密度358.3人/平方公里。盆地中部為海拔 80-120米的沖積平原。盆地內有唐河、白河、丹江等主要河流,縱貫中部,南入漢水。南陽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
在中國版圖上,南陽盆地具有南北居中、東西居中的特殊地位,為中國的核心腹地。氣候上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典型的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熱適宜,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降水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自然災害相對較少。水資源總量70.35億立方米,淡水充足且水質良好。植被狀況良好,物種多樣。土壤肥沃,盛產小麥、雜糧、水稻和棉花、芝麻、煙葉等,素有“中州糧倉”之美稱。僅河南南陽市,以全省12.9%、中國0.7%的耕地,生產全省11%、中國1%的糧食,全省20%、中國4%的棉花,全省13%、中國2%的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