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

長江支流淮河水系沱湖水系河流

唐河,淮河水系沱湖水系河流,又稱南股河,原發源於河南省虞城縣北,流經虞城縣夏邑縣、永城縣、濉溪縣、宿州市區(始稱南股河,又稱唐河)、靈璧縣、泗縣。原長275公里。上源巴河於1952年自潘劉口改道入沱河,下段始稱唐河,源於宿縣蒿溝集,流經靈壁縣、泗縣,經草溝入五河縣沱湖,匯入漴潼河入淮,全長80.4公里,流域面積835.8平方公里。

唐河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條。左岸有毗河、泌陽河、三家河、清水河、蓼陽河、礓石河,右岸有桐河、綿延河、澗河等。

流域概況


唐河河道地處平原,屬泥底且灣多,岸陡水深可行船。是明清時期我國中部南北重要河運通道,自上而下形成了賒店、源潭、唐縣城、郭灘蒼台等主要河路碼頭,成為繁華的集鎮。尤其是賒店、源潭成為清初期至民國時的南船北馬之商貿重鎮。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的源潭山陝會館和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賒店山陝會館就是其歷史見證。
唐河流域主要在南陽盆地。位於秦嶺、大巴山以東,桐柏山大別山以西,其北是秦嶺山脈東端的伏牛山地,其南是大巴山脈的東端。周邊的山脈恰好把這塊地方給圍了起來,從而形成了盆地。總面積46291平方公里,人口1658.82萬人,人口密度358.3人/平方公里。盆地中部為海拔80-120米的沖積平原。盆地內有唐河、白河丹江等主要河流,縱貫中部,南入漢水。南陽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
在中國版圖上,南陽盆地具有南北居中、東西居中的特殊地位,為中國的核心腹地。氣候上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典型的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熱適宜,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降水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自然災害相對較少。水資源總量70.35億立方米,淡水充足且水質良好。植被狀況良好,物種多樣。土壤肥沃,盛產小麥、雜糧、水稻和棉花、芝麻、煙葉等,素有“中州糧倉”之美稱。僅河南南陽市,以全省12.9%、中國0.7%的耕地,生產全省11%、中國1%的糧食,全省20%、中國4%的棉花,全省13%、中國2%的油料。

幹流概況


走向

唐河宿州市段
唐河宿州市段
唐河,源於宿縣蒿溝集以東,幹流自牛欄溝口起,東北向流,至程圩子進入靈壁縣境;折東南流,至禪堂集南,右納新河,過潘集閘后,在小桂林場西進入泗縣境;到上馬鋪西穿過宿泗公路,在小俞家閘穿唐河地下涵(與新汴河交叉),經草溝,右納北沱河,於樊集注入沱湖,再經漴潼河向東注入洪澤湖(淮河水系)。全長94.5公里,流域面積1513平方公里。
在宿州市墉橋區,宿縣蒿溝集以東,幹流自牛欄溝口起,東北向流,至程圩子進入靈壁縣境。
在靈璧縣,自宿縣界吳家村入本縣境,東流經圩疃、許閘,折向東南,經禪堂集南流至潘集閘,新河西來注入;又東南流至陳埝大橋,閻河西來注入;又東南流從小桂庄林場入泗縣境。縣境內長44.5公里,流域面積459.5平方公里。
在泗縣,算時集西入境,向南穿新汴河地下涵,又南至草溝匯北沱河入沱湖,長26.5公里。唐河流經泗縣19公里。主要承泄宿縣、靈璧縣來水。

特徵

地面高程:牛欄溝24.5米,宿靈界23.0米,新河口21.0米,小俞家19.8米,草溝17.5米;河寬18~56米,深4.5~5.0米,河底寬7~40米;草溝至樊集14公里河段,進入沱湖水汊,呈碟形;排澇能力34~175立方米每秒;比降1/10000,新河口至小俞家20公里河段,比降平緩,約1/15000。

變遷

唐河上的京滬線鐵路橋
唐河上的京滬線鐵路橋
唐河,原發源於河南省虞城縣北,上稱柳河,東南流經虞城縣東,入夏邑縣境稱虯龍溝,經夏邑縣東入永城縣境稱巴清河,又東南流經濉溪縣入宿縣境稱南股河,又稱唐河。原長275公里。20世紀中期后,該河經過多次治理,河道屢有變遷。
在濉溪縣境內叫巴河,發源於濉溪縣楊十樓北,長80.4公里,其中宿縣境內16.9公里,流域面積203.7平方公里。唐河自解放後有過三次變遷,第一次是1949年,原河自蔡橋經老苻離、灰古、蒿溝南到觀音堂。第二次是1966年,從馬大庄截入沱河,改名為新北沱河。第三次是1976年新汴河開挖后,蕭濉新河引河截斷了唐河,使唐河上段河水可經地下涵道入沱河,唐河下段則流入濉河。過去唐河亦稱南股河,與濉河同為黃河分水道。

水文特徵


宿縣境內多年平均水位為11.6米(1952~1980年觀測)。最高水位19.58米,發生於1954年7月27日;最低水位16.25米,發生於1976年12月1日。

主要支流


唐河上的古石拱橋
唐河上的古石拱橋
新河,唐河支流。原發源於宿縣城北,今源於宿縣小孫家,該河自宿縣界郭樓進入靈壁縣境后,東流經歐家、倪家、沈余,於禪堂南潘集閘匯入唐河。縣內長19.6公里,流域面積131.5平方公里。新河在宿縣境內有過兩次變遷,第一次是1953年,從宿縣任井溝口到三鋪龍王廟截入小黃河。第二次是1956年,唐河和新河一同從蒿溝截入北沱河。1954年新河從苗庵郭蘆到禪堂一段疏浚過。1956年疏浚八義溝到唐河一段,1976年從苗庵區公路橋到王天志段再次疏浚。
閻河,唐河支流。源於靈壁縣城西北老窩閻家,東流經十里店北、劉橋西、閻北西,有鳳河北來匯入;又東流至張巷,有閻汴河北段南來匯入;經范橋閘入唐河。全長14.4公里,流域面積125.2平方公里。
岳洪河,唐河支流。源於靈壁縣城西小楊庄。東流繞縣城折東南流,經西集子,於虞姬墓東南入泗縣境,於小余家南入唐河。全長16.5公里,流域面積78平方公里。
北沱河,又稱新北沱河,俗稱小草溝。1953年治理時,在大俞家挖通隋堤公路(宿縣至泗洪縣公路),將唐、新河中游的小黃河402平方公里,划屬北沱河;1956年又將唐河中上游1354平方公里來水,於蒿溝附近截引入北沱河,並改名稱為新北沱河;1965年將上源王引河自翟橋經新北沱河(即原唐河)至大秦閘上,向南改經東新建溝入沱河,劃出來水面積1406平方公里;1968年開挖新汴河以後,新汴河以北大秦家閘至蒿溝區間屬北沱河的來水面積,分別導引入沱、入濉和仍入唐河。從此,北沱河的上源是小黃河,自宿縣躍進涵起,東南向流,經大店閘至小張家,進入靈壁縣境;經大俞家閘至許圩北,中間過湯橋閘,進入泗縣境,於草溝注入唐河,在樊集進沱湖。全長83.2公里,流域面積556平方公里。地面高程:躍進涵26.3米,宿靈界23.6米,靈泗界19.6米,草溝17.0米;河寬20~60米,深4.0米,河底寬7~45米;排澇能力15~160立方米每秒;比降宿縣境內較平緩,為1/14500~1/12500,出宿縣境后,大體為1/10000左右。

下游水系


沱湖位於淮河左岸,五河縣境內,湖盆為郯廬斷裂帶局部凹陷窪地積水而成。居沱河的下游,北納沱河、北沱河、唐河來水,總來水面積2983平方公里,全為平原區。沱湖原從五河縣城東側向南直接入淮河,1951年實施的淮河中游五河以下干支河分流工程,堵塞了入淮口,改經漴潼河向東注入洪澤湖。20世紀50年代初,汛期受淮水頂托倒灌,湖面積最大為358平方公里,容積8.6億立方米。現沱湖從泗縣的樊集至五河縣新沱河上口,長約21公里,平均寬1.5~3.0公里,湖底高程11.0~11.5米,水位為13.0米時,湖面積40平方公里,容積0.37億立方米。湖水呈淡綠黃色,透明度0.2~0.35米,PH值8.3,礦化度203毫克每升,為碳酸鹽類鈣組I型水。盛產魚蝦,1985年以來,人工養殖河蟹成功而聞名。具灌溉、滯洪、水產之利。

治理開發


河道治理

民國21年10月,靈璧縣長王肖山奉准撥款6000元,疏浚禪堂集至老鸛脖段(時稱港河),長22公里,寬30米,深3米,農田受益面積11萬畝。
1952年春,宿、靈兩縣治淮總隊實施禪堂至岳羅河口段疏浚復堤工程。泗縣組織九頂、高樓、馮廟、城關、婁庄5區民工16671人,5月4日動工,至5月29日完工,完成土方308900立方米。1954年3月,淮委第二施工總隊組織宿、靈兩縣民工35608人,投資2352788.8元,疏浚新溝口至斜溝口段,長46.6公里;取直虞姬墓西彎道4.7公里。5月18日竣工,完成土方3263977立方米,斜溝口以上切灘擴大,水深3~4米,邊坡1:2;河底寬度,自觀音寺溝口至新溝口為14米,新溝口至新河口為17~21米,新河口至十里長河頭為34米,十里長河以下均為28米。1962年12月初,本縣組織民工27000人,開挖唐濉河,實施分唐入濉工程,翌年1月20日竣工。完成土方23.56萬立方米,河深4米,底寬10米,邊坡1:2,河底高程17.58~17.30米,分泄流量30立方米/秒,全長2.8公里。1964年11月20日,宿縣專區治淮總隊組織民工17580人,疏浚牛欄溝口至竇井子段,長70.9公里,次年3月上旬完工,完成土方251.3萬立方米,河道邊坡1:2。這次疏浚符合3年一遇除澇標準,直接減災面積9.8萬畝。1966年引唐河穿越新汴河,興建唐河地下涵1座,共15孔,孔寬4米,孔高4.5米,排澇流量326立方米/秒。由於唐河地下涵的設計偏重於蓄水,每值汛期,楊疃、禪堂一帶湖窪地積水難排,農田受漬。唐河幾經治理,到20世紀末已達到3~5年一遇除澇標準,除澇面積13.56萬畝。
1950年,泗縣出民工3000人,從靈璧交界處到大李家一段,長10華里(又名十里長溝),在左岸復堤一次。1956年由淮委二總隊負責從大李家至小余家(今唐河閘)一段,截彎取直,長3.5公里,重新開道。1956年冬至次年春上堤5000人,從小余家到草溝兩岸復堤。

水利工程

唐河閘(小余閘),位於長溝西南4公里小余庄東唐河上,1959年建。孔徑3米,高4米,閘室長14米,閘底高程16.5米,開關橋面高程28米,寬頂堰砼砌石混合結構型7孔蓄水閘。閘門系鋼筋砼疊梁式手搖啟動。國家投資22萬元。控制流域733平方公里。水位閘上19.9米,閘下19.6米;最高蓄水位19.5米,有效蓄水150萬立方米。1967年新汴河開挖后,唐河閘為唐河地下涵附屬工程,起蓄水和調節唐河水位作用。唐河水位高於新汴河時,唐河水可搶排入汴;灌溉時,從新汴河引水入唐,保證農業用水,水質優良。
鹿鳴山水庫,位於鹿鳴山南麓,1958年建。屬唐河水系。流域面積0.19平方公里,最大庫容11.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7萬立方米。攔水大壩長400米,總土方2.6萬立方米。大壩正常蓄水位26米,溢洪水深0.6米,安全超高0.5米。水源可提唐河水補給,開引水渠1條,建渡槽1道,裝配55千瓦電動機1台,灌溉0.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