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主義

平均主義

平均主義是指在小生產基礎上產生的要求平均享有社會財富的思想。在封建社會裡,從小生產者要求推翻地主階級的剝削和統治、平均分配其土地財產來說,平均主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社會主義社會,平均主義是一種與按勞分配原則根本對立的錯誤思想,主要表現在對個人消費品的分配上,不論勞動成果的多少好壞,貢獻大小,一律得到同樣的收入和享受同樣的待遇。平均主義思想否認社會主義客觀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勞動差別和個人收入差別,結果必然是鼓勵懶惰和落後,挫傷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勞動者滯留在共同貧窮的水平上,導致生產力的破壞和社會風尚的倒退,與科學的社會主義格格不入,因而是一種落後、有害的思想。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

詞語基本介紹


equalitarianism
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會財富的思想。
所謂平均主義,就是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會財富的思想。縱觀歷史,平均主義是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一種意識形式。
其合理性表現為:1、是人類面對不確定的一種本能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人類對自身保護的加強。2、有利於保護社會競爭的弱者。3、有利於受害者。4、有利於窮人。5、有利於社會結構的均等化。6、有利於懶人。

社會歷史根源


平均分配的思想最早形成於原始社會。在漫長的達百萬年的原始社會裡,平均是最高的社會準則。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端的背景下,平均分享勞動成果,才能維繫種群的繁衍。因此,平均分配的思想和規則,對於維持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在長達數千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極端的貧富分化催生平均主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極端貧困的人們企盼平均分享財富,企盼有尊嚴的生活。奴隸起義、農民起義都有不同形式的”均貧富“的社會理想。農民要求平分封建階級的土地財產,建立一個有飯同吃、有地同耕的理想社會,從摧毀和瓦解封建所有制角度來說,平均主義具有一定程度的進步意義。
在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歷史階段,平均主義賴於存在的基礎是小農經濟和個體手工業經濟。平均主義者企圖用小型的分散的個體經濟的標準來改造世界,幻想把整個社會經濟都改造為整齊劃一的平均的手工業和小農經濟,容不得資本的積累和集中。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平均主義抹殺勞動報酬上的任何差別,否認多勞多得的按勞分配原則,把社會化大生產倒退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是違背社會歷史發展要求的。

思想認識根源


平均主義的認識根源是歷史唯心主義的平等觀念。平等觀念是一定經濟關係的產物。沒有超越一切經濟條件或經濟關係的絕對平等。平均主義往往把任何差別都看作像階級差別一樣的“貧富不均”,一概加以反對,認為毫無差別的平均分配絕對好。這種平等觀是一種歷史唯心主義的觀念。

相關詞語辨析


平均主義與共同富裕、按勞分配
平均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相背離,在現代社會中無法被普遍接受;共同富裕原則作為發展目標有歷史規律可循,是可追求的社會理想。
平均主義導致人們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乾和不幹一個樣,必然會扼殺效率;
把共同富裕作為理想追求,會產生精神動力,促進效率。
從道德境界看,平均主義具有狹隘性和落後性,而共同富裕的目標則具有崇高和遠大的境界。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平均主義與按勞分配原則迥然相背。它否認以勞動作為分配的根本尺度,否認勞動者在勞動複雜程度、勞動熟練程度、勞動強度、勞動技能、勞動態度和勞動成果等方面的差別,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勞動報酬的差別。

平均主義危害


減弱了社會發展的風險創新意識。在平均主義狀態下,社會主體更不願冒風險創新,因為創新的收益並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其結果是人們更願意偷懶和坐享其成,而不願使自已的成果讓別人白白享受。
不利於私有財產的有效保護。平均主義淡化了人們的產權觀念,從而使人雖然想富,但又怕露富,其結果是:富者哭窮,窮者也哭窮。另外,這種淡化是一種社會性的,即每個人對自己的財產都具有一種強烈的產權意識,但對別人的財產權利卻具有一種十分不尊重的意識,從而導致整個社會成員整體地呈現一種產權保護意識的普遍缺乏。
不利於社會競爭中的強者。人怕出名豬怕壯、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等現象的存在,其根源與平均主義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平均主義泛濫的情況下,個體持“中”是一種最佳策略。
不利於富人。
不利於受益者。
不利於勤快者。
平均主義不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平均主義泛濫的條件下,一方面富者深受平均主義之苦,所以這種情況很容易形成富者仇視窮者的心理,富者即使有錢,也很難形成同情窮人的心態;另一方面,平均主義又使窮人和懶漢的不良個性得到張揚。所以,平均主義很容易破壞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關係,不利於社會形成人尊重人的氛圍,大家都互相提防著。這樣,一些正直的人只能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另外,平均主義也容易誘使嫉妒人格的形成。大家都差不多,我心裡才舒坦,你比我強,我就心理不舒服。“不平則鳴”,導致一些人總要做另一些人的文章,背後施詭計,想方設法破壞別人的事。

消除平均主義


首先,應大力發展科學知識,增加人類的理性擴張力,努力減少人類社會的不確性,這是消除原生平均主義的一條有效途徑。
其次,在大力發展科學知識的同時,應努力構建社會的信仰體系,通過信仰體系來消除人類精神中的不確定性恐懼,這可有效緩解人類意識中平均主義的原生張力。
再次,應努力建設一個競爭有序的社會。競爭必須體現公平原則。只有公平的競爭,才是有效率的競爭,沒有公平就沒有效率,或者只能是低效率的。建立在公平基礎上的競爭會產生長期效益和整體效益,而不僅僅是短期效益和局部效益。如果一個競爭既充滿公平又充滿效益,則平均主義心態也就無法泛濫和擴張。
第四,大力發展生產力水平。生產力的發展可不斷為滿足人們的需要提供物質保證,從而會使更多的人脫離生存困境而走向發展困境,在生存困境人們會更多的傾向於平均主義;而在發展困境,人們會更多的關注機會均等,而不是結果均等的平均主義。
第五,應努力消除社會中的貧富差距過大現象。要對弱者和貧困階層儘可能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第六,應堅決廢除等級體制,社會應儘可能實行按貢獻分配的原則,而不是按權分配或按級別來分配財富。
不要亂扣平均主義的帽子
江澤民曾經指出:“平均主義傾向損害經濟效益,壓抑勞動者的積極性,可能促使某些人對公有制的離心傾向,甚至會刺激某些人採取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的慾望。”幾年前,人們還在大談反對平均主義,把平均主義看作是收入分配領域的主要有害思潮。但恰恰問題就出在我們正在大力反對平均主義的時候,收入分配差距過於懸殊的問題悄然而來,社會不公問題陡然成為制約社會和諧與發展的內傷。
在社會分配不公問題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平均主義的帽子不應當隨便扣。一般職工要求改善工資待遇,中低收入者要求提高收入,這不是平均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