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天妃宮的結果 展開
天妃宮
福建省莆田市天后宮
天妃宮,位於莆田市湄洲灣北岸山亭鎮莆禧古城北門,宮廟前為戲台,後為小場地、健身場所,左為老協會,右為城牆。請神稱謂“興化府興安里里紅境北隅社天妃宮”。信眾涉及3個村8個自然村,信眾大概總數1萬多人。
天妃即徠媽祖,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天妃宮[福建省莆田市天后宮]
福建省莆田市天后宮
天妃宮亦稱“天后宮”。媽祖實有其人,名叫林默,民間稱林默娘,福建莆田湄洲島人,父親是湄洲都巡官林願,她是最小的女兒,生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宮內存有印2枚,用於印符、架馬等。
殿徠內遺留古時對聯兩對:其一,主殿柱聯“水之湄女聖千秋風跡,墀以下沙河一帶奇觀”;其二,主殿媽祖聯“自神禹后一人盛德在水,由大宋來千古宗祀配天”。大門對聯(近作):“鳳山臨寶殿,鯉水搶朱宮。”大門匾文“天妃宮”;宮內匾文“四海回瀾”,右款“太歲乙丑年玉春立”,左款“弟子章春淳敬奉”。
每年正月十七至二十日,請香巡遊,擺棕轎游燈,規模宏大,600多人參加。三月二十三日演戲祭拜,法師道場,吹鼓頭,幾百人參加九月初九日,吹鼓頭,人員不多。
正月元宵節,十七日下午起馬開始請香,並輪流到眾信徒家、擺棕轎,十九日為莆禧極具特色元宵節,觀看人員達數萬人。祭拜貢品有五果、六齋、貢銀、熗燭、壽桃、飯等。
莆禧天妃宮媽祖靈驗故事,最早發生在宋代。宋代古稱天妃宮為“崇福夫人廟”,據宋代端明殿學士洪邁在《夷堅志》中記載: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有福州航海商鄭立,船自廣東來到莆禧港口,準備次日早上起航。忽有鄉人前來轉告:發現海面有六艘賊船。鄭氏得知后,驚慌失措。便親自到“崇福夫人廟”燒香卜卦,祈求媽祖保佑平安。而後便揚帆啟程。航之不久,發現果有六艘賊船集結海面上,其中二艘已迫近鄭船。此時,鄭氏窘迫,便致神祠禱告媽祖保佑。忽間,天空烏雲濃霧突起,風雨即至,驚濤駭浪沖岸,對面而不相認識,全如深夜一般。鄭氏大驚。待雲開霧散,風平浪靜之際,方知船已北航數十里而賊船已向東南去了。鄭氏安然無恙。感謝媽祖靈驗解救,留下佳話。也形成了莆禧天妃宮繼港里祖祠、湄洲祖廟之後,成為第三大聞名於世的媽祖宮廟。
在抗擊倭寇年代,天妃宮媽祖的靈驗故事也至今流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秋夏間的一天夜晚,數百人倭寇偷偷地從城北“涵洞”(莆禧城通向城外的排水暗道)爬進城內,殺人掠物。此時城內民眾不知原委,以為是天降“魔兵鬼卒”一時驚惶失措。後來才得知倭寇鑽“涵洞”進城侵犯。全城民眾便立即組織起來奮力抗擊,關洞口打“狗”。有的民眾到天妃宮祈求媽祖助戰。據傳,媽祖顯靈,派出“千里眼、萬里耳”召集山神、土地神等,執兵械,埋伏水口,配合民眾抗擊倭寇。嚇得倭寇個個屁滾尿流,抱頭鼠竄。除少數鑽洞逃出外,大部分被殲滅。後來古人就在這個水涵洞口豎起數要長短不一、奇形怪狀的石柱,以示媽祖指派的山神、土地神在此守護城池。此石柱至今還保存完整,為明代文物古迹。
莆禧天妃宮媽祖靈驗故事,在新近也廣為流傳。莆禧后紅礦山,系莆田愛爾愛司石材有限公司開採荒料進行出口。董事長為福建省五礦進出口公司的黃啟新,仙遊人氏。黃董事長對莆禧天妃宮媽祖靈驗故事早有所聞,所以十分倍仰,每年三月廿三日媽祖生日都出資演戲1天,意在祈求媽祖保佑礦山出產安全。十幾年來,有幾次在開採礦石的過程中都化危為安。最為靈驗的一次是在2008年夏季的一天上午,因礦區開採十幾年造成深度達40多米深。這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工人們30多人在底下作業,當時黃董事長也在場。忽然,聽到周圍有響動聲,黃董事長即叫工人們注意安全,抬頭觀看。即刻間,平時當作路的石階有120多級,因含石縫,不夠牢固,導致山石自坡上而往下直滑。此時,黃董事長即喊:“媽祖快救啊!”大家都閉上眼睛,順其自然。滾石落下100多塊,塵土滿天飛揚,深淵中一片迷茫。過會,能見度可觀時,老闆及工人們發現石頭就落在他們腳前幾十公分地方。此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今天是媽祖救咱們來了。”回家午飯時,還有許多工人吃不下飯。過了幾天,老闆拿出1萬元人民幣送到莆禧天妃宮,交代董事會代為請法師擺道場,感謝天妃宮媽祖恩典。如今,這故事早已婦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