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尚恆

聶尚恆

聶尚恆,字惟貞,號久吾,清江(今江西省樟樹市)大觀橋人。少時入贅新淦縣李姓,解任回鄉后,才恢復聶姓,明萬曆十年(1582)鄉試中舉,任廬陵縣教諭寧化縣令。他雖為官,勤於政事,還精通醫理,博取精研,刻意醫述。著有《奇效醫述》《醫學源流》《活幼心法》《痘科慈航》和十三卷大部頭的《醫學匯涵》等著作留傳後世。清人朱純嘏說:“聶尚恆以鄉進士出任寧化縣令,卓有政聲。惜當時以儒臣顯,不列名醫林。”其實,聶尚恆一生中,更以醫術著稱於世。作為一代婦幼科專家,聶尚恆以他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和精深的醫理,在中國醫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奇效醫述


《奇效醫述》是他在寧化任縣令時,治療疑難重病的記錄,也就是診藉,即醫案,是明以來獨立的醫案學科逐漸形成的醫案著作之一。該書分二卷,收驗方四十二例,以婦科為主。每一案例都從頭到尾把病的起因、病情、變化、用什麼葯,用藥后的反應都一一詳盡記述。案后還附原用藥方、計量、服法等。《奇效醫述》是論病專著,以辨證為主,每敘述一個病例,都:究其原委、審其病因,判明病狀,然後對症下藥。對於寒熱虛實真假似的辨別,卓有見地。

活幼心法


《活幼心法》在我國醫藥史上都有地位。痘是幼科中的一症,疹也是幼科中的一症,兩種病症在幼科中頗為重要。但在明代以前治法都不完備。聶尚恆的《活動心法》和魏桂岩(真)的《博愛心鑒
活幼心法
活幼心法
刊出后,治療痘疹才有了一定的“標準途轍可循”。在此前各家痘疹不分,或痘詳而疹略,聶尚恆在診治這兩個方面的造詣都比較深。他根據痘、疹病情的
不同階段和特點,提出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很有創見。為後世所重視。

學醫目的


聶尚恆為什麼學醫? 據他在《奇效醫述》一書小引中曾說到:儒醫燮理,可是古今高明之士常常把醫道看作是小技而漫不經心.一旦患病,就由庸醫之手握其生死;有人雖略涉獵,但又白持高明,不肯深入鑽研,反致誤己誤人。他為自身計,為親者計,遂“窮心於斯術”數十年。他勤於政事,在寧化任縣令時,常常在大廳署里診病,他平易近人,平民百姓,有求必應,同樣診治,逐個建立“病式”(即今天的病歷表)詳細記載。經他診治的病人,很少不痊癒的。

著名救治病例


有一次他在田間散步,一位游醫向他求救,說有一個懷孕八、九個月的少婦,突然大小便不通,他已聞葯無效,病情很危急。聶尚恆詳細問了病情,只用一味葯,病人大小便全通了。第二天孕婦丈夫向他道謝時,說妻子小便時還須用手緊按小腹,聶尚恆要她再跟一劑葯就全好了,一個月之後安全分娩。
萬曆二十一年(1603)聶尚恆任廬陵訓諭時,吉安司理毛具次五十九歲的老母患怪病,每到一個月左右,就會有一兩夜煩躁而吐血,不吐則便血,凡是活動關鍵的地方筋脈青腫突出,行動不便久治不愈。毛攜母向聶尚恆求醫。聶詳細診斷,又查閱歷年所服之葯,發現診斷不確,有的作風濕治療,有的作血熱治療,沒對症下藥。據此判斷,他專以扶肝養血為主,用八物湯加減,服藥一個月先停吐血便血,服至兩月筋腫消除,服至三個月即愈。
聶尚恆自己的妹妹得了一種更怪的病,年僅三十,卻“肉削骨露”,晚上發熱,天明退燒,飲食少進,煩躁不安,脈歇至心,難以救治,開始用藥也未對症,再詳明發熱部位,其妹才說到先是右肋一團先熱,再擴至全身,聶才頓然省悟,認定是鬱氣郁痰,結成痞塊,’胸膈壅滯。於是用藥先攻痞塊,果然奏效,塊消熱退,—不幾個月痊癒。
聶尚恆在診治兒科痘疹時,他的親家有個姓周的鄰居,家中富有,五十多歲·廠,卻只有一個十四歲的兒子,視為掌上明珠。兒子染上痘疹,六天之後,痘已出齊,但還是說胡話,有時發狂。請了許多醫生,用藥無效。經聶診治,只吃了一劑葯,即有好轉。第二天再去診時,發現病孩仍會突然驚跳,尚恆領悟到,可能因痘疹出得太密,血氣內虛、毒氣難排,攻擾心經,而驚悸發狂。於是,就用加減內托散,另一位醫生在旁,看到處方大吃一驚,認為病人已毒盛發狂了,再服熱葯,定暴熱而死。誰知病孩服藥后,卻安然而睡,已不再說胡話,再據病情服藥,終於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