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
唐代韓愈所寫的七言古詩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觀察細膩,氣象闊大奇麗,一讀給人留下終生難忘印象,故此成為“炫晝縞夜”一成語的由來。
詩可分前後二段。
前十一句為前段,極寫李林繁花之盛,景象之奇。韓大概早就領略過李花明黑夜的奇景,夜遊李林不為無因。所游似一處果園,有桃李等果樹林,然而夜間因紅色反光微弱,潔白之色反光強烈,故“花不見桃惟見李”。接著大筆“等閑平地起波瀾”極力揮灑,李林之神光被描摹得氣勢非凡,壓倒一切。鑿空亂道得理直氣壯涵蓋時空遠近動靜虛實大小,硬語盤空。“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查無”說風雨壓李花不倒,其潔白超過白雪,李林耀眼白濤騰空蓋地無邊無際,“君知此處花何似”句後有刪節,故無下句。“白花倒燭天夜明”至“照耀萬樹繁如堆”六句,並未回答“花何似”問題,而是接前“波濤翻空”寫李林繁花的氣勢。李花照耀壓倒一切,如同天已破曉,群雞驚鳴,官吏們紛紛起床。太陽升起,霞光萬道,使人眼亂魂迷,這是陽光呢還是李花的神光?把所有的樹林都照耀得明亮奇異如玉山堆垛。
李花夜明誠屬奇景,然而韓愈盡其詩筆誇飾描寫,真實目的顯然已非在寫李花,而是另有感興寄託。韓素來對李花另眼相看,其集中另有《李花二首》,其二云:“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挈。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暫入都交加。夜領張徹投盧個,乘雲共至玉皇家。長姬香御四羅列,編裙練悅無等差。靜濯明妝有所奉,顧我未肯置齒牙。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加。”也寫到月李交輝“明月暫入都交加”的奇景,發揮卻在詩後半寫到了“玉皇家”的席上,皇家酒宴韓未肯一顧,因為李花的神韻盤踞肝腸,“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加”。謎底揭開,“君知此處花何似”?寫李花即是寫自己,自己的靈魂和人生操守就正像“清寒”兩句詩所描寫的那樣。韓愈對照亮黑夜的李花屢動深情原因就在這裡。
描墓歌頌夜李,對自己是一種寄託和勉勵,更是磨難時期的有力鞭策。詩末八句的後段所寫感興就較直白,要向蔑視黑夜大放異彩的李花汲取精神力量,永葆清醒瑩徹的肝膽。
元和元年(806)仲春一月在江陵作。一個夜晚,韓約同是在南方量移的官張署去江陵城西賞李,張因病未去,韓獨往。游概及興懷寄張署,故有這一詩題。張為韓在京言官同僚,同貶南荒,又同遇大赦量移江陵為參軍閑職,思想感情一致,詩自然深衷湧出。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因論事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一生著述頗豐,文學造詣極高,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寫作極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進學解》、《順宗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