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

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典:孔安國《尚書傳序》:伏羲神農黃帝之墳,謂之以三墳;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八卦之書,謂之八索;九州之志,謂之九丘。左丘明春秋昭公十二年傳成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可見此等文籍,當時確有,孔子據以修訂,而名為經。

作品簡介


五典分別指的是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他們五人所寫的書,所以被稱作是五典。他們五個人在古代是很有影響力的人物,所寫出來的書可以靜心拜讀,看完會有很多的啟發,典在古代就被稱作是書的意思。
典:典常。春秋戰國以前的公文體制。是記述古代帝王法律的文書,如《尚書》中的《堯典》、《舜典》。
典,五帝之書也……庄都說,典,大冊也。——《說文》。按,謂從冊,從大,古文從古文冊。
典,經也。——《爾雅·釋言》
不可為典要。——《周易·繫辭》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昭公十二年》
司晉之典籍。——《左傳·昭公十五年》
不遠而復,先典攸高(重貴)。——丘遲與陳伯之書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後漢書·張衡傳》

作品鑒賞


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楚靈王稱讚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說,在公元前530年,楚國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夠讀懂上古名著而聞名於朝,遺憾的是《左傳》沒有說明這些上古名著的內容和形式。
五常
五常
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種說法,指五種行為規則。語出《尚書·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穎達疏云:“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尚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意思是:(舜)慎重地讚美五種常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做法,人們都能順從。
【史記記載】《史記·五帝本紀》:“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

作品影響


五典可以撐得上是遠古時代的書籍,距離現在人已經非常久遠了,但是五典中的文化,中國人一直都在遵守,五典也讓中國人變得有情有義,其中說到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當作是最基本的五項道德標準。還講出了要以德治國的思想,這種思想中國一直都在延續,對中國的影響深遠,是很重要的一部巨作,有了先人的道路指引,國家會一直強大發展下去,五典中也證實了中國人的內心在幾千年前就是屬於友好向善的,到現在依然是這樣,五典出現,豐富了中華的文化,可以更深刻得認識到古代帝王的智慧,和他們的治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