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甲柏
掛甲柏
此樹位於陝西省黃陵縣橋山軒轅廟正殿的右前方,樹榦遒勁,樹體斑駁,樹形高大,遠看似一個巨傘矗立。
“掛甲柏”又稱“將軍樹”。志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北巡朔方 還,掛甲於此樹。此柏斑痕密布,縱橫成行,樹榦上全是洞孔,似有斷釘在內,更為奇特的是,每到清明多雨時節,小孔中柏液滲 出,凝結成球狀,在陽光照耀下,如粒粒珍珠,晶瑩透亮,五彩紛呈。
樹榦遒勁,樹體斑駁,樹形高大,遠看似一個巨傘矗立。
能適應於冷氣候。
陝西省黃陵縣橋山軒轅廟正殿的右前方
公元前,元封元年11月,漢武帝劉徹召集12部將軍,調集18萬人馬,巡視朔方,威震匈奴,大軍沿秦直道北上,出長城,登單於台,直到邊關,匈奴未敢出兵交戰。漢武帝等了數日,因怕誤了封禪時間,便決定收兵回京。為了節省時間,大軍沒有從原路返回,而改從延安以南直插坊州。
當路過陽周郡(今黃陵縣)橋山時,看到山頂上高大雄偉的黃帝冢,忙問隨行人員:“吾聞黃帝不死,這裡為何有黃帝冢?”方士孫公卿應聲回答說:“黃帝乘龍升天,橋國臣民不舍,拽下他的衣物埋葬於此。這裡是黃帝的衣冠冢”。漢武帝聽罷,仰天長嘯,低頭長嘆說:“嗟呼!吾誠得如黃帝,願把江山和妻室兒子像脫鞋那全都拋棄,什麼也不要了!”
這位16歲當上皇帝、又一心想成神仙的漢武帝,無論到了什麼地方都要修築祈仙台,備禮致祭。據說,武帝採取人海戰術,命令士兵,每人一擔土,一夜之間就在黃帝陵對面修起一座九轉祈仙台。第二天,旭日東升,漢武帝命令18萬大軍列隊橋山,俯首默祭。武帝卸下盔甲,掛在一棵柏樹上,然後獨自登上祈仙台,祈禱黃帝保佑他長生不老,日後成仙升天;也保佑大漢江山永遠太平。祭祀完畢,當天領兵返回長安。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18萬大軍祭黃陵”。
從這以後,漢武帝掛過盔甲的這棵柏樹,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縱橫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斷釘在內,枝幹皆然。這就是橋山柏中獨一無二的“掛甲柏。”特別是每年清明節前,這棵古柏枝幹上流出的柏液凝結為球狀,就像掛滿了珍珠寶石,閃閃發光,晶瑩奪目,經陽光反射尤為壯觀,吸引著各地前來謁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節一過,柏液中斷,古柏從枝到桿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手植柏與掛甲柏
手植柏外圍鐵柵欄,1965年5月10日在手植柏東南側磚砌壁下部正中鑲嵌一長條形圓頂石碑,上刻:“黃帝手植柏”五字,上部鑲嵌一長方形石碑:手植柏,上書簡介。
廟院內另有一柏“掛甲柏”,位於大殿前右側,原名“將軍柏”。此柏樹榦斑痕密布,縱橫成行,似有斷釘在內。據傳西漢元封元年(前109),漢武帝北征朔方還,祭黃帝陵時在此樹榦上釘釘掛盔甲所致,故稱“掛甲柏”。科學鑒定,該樹屬柏樹中的稀有種類。
掛甲柏外圍鐵柵欄,樹下西北側立一磚砌壁。下部正中鑲嵌一長條形圓頂石碑。上刻程壽筠所書:“志載漢武帝巡朔方還掛甲於此樹”十四字,上部鑲嵌1965年書寫介紹掛甲柏的一長方形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