鉭合金
應用於航天工業的高溫結構材料
鉭合金是以鉭為基加入其他元素組成的合金。鉭的陽極氧化膜很穩定,耐蝕,介電性能優異,適於製造電解電容器。鉭抗化學腐蝕能力強,除氟化氫、三氧化硫、氫氟酸、熱濃硫酸和鹼外,能抗禦一切有機和無機酸的腐蝕,因而可用作化學工業和醫學的耐蝕材料。鉭的碳化物是製造硬質合金的重要添加劑。此外,鉭也用於某些電子管中。1958年,Ta-10W合金投入生產。20世紀60年代,鉭合金作為高溫結構材料用於航天工業上。鉭和鉭合金產品有板材、帶材、箔材、棒材、線材、異型件和燒結製品等。
中國在50年代末開始研究鉭的冶鍊和塑性加工,60年代中期已能生產鉭及其合金的製品。
在難熔金屬中,鉭的低溫塑性是最好的,它的塑性-脆性轉變溫度低於-196℃。研製鉭合金必須考慮保持鉭的優異的低溫塑性。鉭合金多採用固溶強化的方法,也採用固溶和沉澱強化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強度,在周期表中鉭的毗鄰元素有的能在鉭中完全固溶,有的溶解度很大。強化效果最明顯的置換固溶元素是錸、鎢、鋯和鉿。加入元素量如超過一定範圍,會損害鉭的低溫塑性。一般認為加入的原子百分比應少於12~14%。間隙元素氮、碳和氧對提高鉭的強度效果不大,卻使鉭的低溫塑性和加工塑性受到明顯的損害。這些間隙元素與活性元素鋯或鉿形成彌散的沉澱相時,才有明顯的強化效果。由Ta-10W發展出來的Ta-10W-2.5Hf-0.01C合金是固溶和沉澱強化相結合的典型合金。
純鉭的塑性良好,變形抗力小,加工硬化率較小,各種型材和異型零部件都可用塑性加工方法製得。純鉭在室溫下可軋成板材、帶材、箔材、管材和棒材,加工率可達90%以上。為減輕氧化,純鉭塑性加工常在室溫或 500℃以下進行。鉭合金由於強度高和鑄錠塑性差,須先在1200℃以上進行開坯,以後的加工工藝與純鉭相同。開坯的擠壓比應大於4,鍛造比應大於2。錠坯在加熱開坯時,要防止氣體污染而使材料塑性下降。為保證產品有良好衝壓和旋壓性能,要用交叉軋制。交叉軋制前的加工率應保持在80%左右。鉭板通過旋壓和深沖可製成杯、帽、管、錐體、噴管等不同形狀的零件。供拉絲用的旋鍛棒直徑一般為2.5毫米。由於鉭質軟,易和模具粘結和划傷表面,拉絲時常先使線材表面經過陽極氧化形成氧化膜,並用蜂蠟潤滑。
真空電子束焊接和惰性氣體保護鎢極焊接工藝,可製取塑性-脆性轉變溫度低的焊件。這種焊接工藝製得的焊接鉭管,可滿足化工部門的使用要求。鉭還可和不鏽鋼、鈦合金、鎳合金和碳鋼焊接在一起。用高能率成形(爆炸法)可使鋼和鉭複合成雙金屬,是製造大型耐蝕設備內襯的有效方法。
鉭及其合金坯料可用粉末冶金工藝或熔煉工藝生產。粉末冶金工藝多用於生產小型鉭製品和加工用的坯料。用熱還原法或電解法製得的粉末鉭原料,經壓製成型後進行真空燒結。燒結工藝取決於對產品的使用要求。一次燒結(1600~2200℃)用於生產熔煉用電極和多孔陽極。二次燒結用於生產鍛造、軋制和拉拔等塑性加工用的坯料。兩次燒結之間常進行鍛造或軋制,加工率約50%。二次燒結溫度為2000~2700℃。
真空自耗電弧和電子束熔煉工藝是製取鉭及其合金鑄錠的常用方法。電子束熔煉工藝主要用於鉭的提純,自耗電弧熔煉工藝可製取大直徑和合金成分更均勻的鑄錠,自耗電弧熔煉的電極可用燒結棒或電子束熔煉錠製成,熔煉法得到的鑄錠晶粒粗大,常需開坯破碎鑄態晶粒以提高塑性。為使鉭進一步提純或製備單晶可使用電子束區域熔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