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養生
2009年張銘創作的圖書
《運動養生》是2009年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銘。
主要講述了通過活動身體的方式去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和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
主要講述了運動養生是指:用活動身體的方式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
用活動身體的方式實現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
人類初始,狩獵以取犧牲,採摘而得天賜。運動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會發展,私有制出現,而後才有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現象。運動養生先是迎合了社會上層的需求,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就是現今發現的最早記錄。醫學的發展,為運動養生提供了理論依據、指導原則、發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使運動養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發展。流通氣血、長養精神、強筋壯骨、滑利關節、堅膚壯肌、聰耳明目、充臟暢腑,從而達到精力旺盛,氣血充足,思維敏捷,反應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
運動養生形式亦多。①散步:每日慢步,講規律,講持久,民諺曰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恆,方可見功。②跑步:提倡以適當的速度跑適當的距離,太短、太慢難於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長則以競賽為目的而非健身了,須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恆,一般人選擇跑步距離在800~3000米之間較為適宜。③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操如早操、工間操、課間操,均屬健身操類,目的在於全民健身,人人可行。時下流行的健美操,則要求更高,運動量更大,可以增強肌肉,使體形勻稱健美,主要適應於中青年人。健身、健美器械有啞鈴、杠鈴、單杠、雙杠、爬繩(爬桿)及各種健身器等,可選擇自己適合和喜愛的項目進行鍛煉。但杠鈴不適於未成年人,以免影響身高的發育。單杠、雙杠中一些複雜動作須有專人指導及保護,以免練習不當而受傷。踢毽跳繩,簡單易行,可以大力推行。④登山:是良好的戶外運動,取其景緻自然,空氣新鮮,於怡情中健身,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登山之樂,由來已久。⑤游泳:古代受氣候的限制,不能四季皆行,但春江水暖,更衣游水,沐浴自然,《論語》中有“暮春之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儼然是一種集體的活動了。⑥武術:可分徒手及持械兩大類,其目的既有技擊格鬥、禦敵防身的一面,亦有強健體魄、養生延年的一面。在徒手健身術中,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種。其中,五禽戲為漢末名醫華佗所創,歷史悠久,相傳其弟子習此而壽至九十餘,至今沿習不衰。太極拳相傳為元明道士張三丰所創,是目前練習最多、流傳最廣、門派頗多的一種健身術。八段錦、易筋經,亦是常習的健身功法。從中國武術的大概念看,內家拳得於導引者多,以健身為首要,而技擊格鬥、禦敵防身為次。而在眾多的拳術中,多數屬於外家拳的範疇,其作用與內家拳相反。持械,械指器械、武器,民間概括稱之為十八般兵器。持械本為戰爭之用,亦為保身,健身的意義則次之;在近代的武術鍛煉上,持械則為保身與健身,失去了用於戰爭的意義。還有一些以沙袋、木棍等捶擊身體的鍛煉方式,俗稱金鐘罩、鐵布衫功,意在保身,是武術中未學打人、先學挨打的一種功夫。鐵襠功也屬此類。它們仍以禦敵保身為首要,與養生不完全相同。
運動養生,運動是形式,養生是目的。形式靈活多樣,且可以自創,只要能夠達到健身的目的即可。
第一章 養生理論
第一節 養生的概念與意義
第二節 養生的原則
第三節 養生的基本觀點
第四節 養生的方法
第五節 運動養生
第二章 運動的科學和指導
第一節 運動與健康、體質的關係
第二節 運動的方法與手段
第三節 運動處方
第四節 運動損傷
第五節 運動營養
第六節 運動環境
第七節 運動裝備
第三章 身體不同部位的運動養生
第一節 頭部
第二節 軀幹
第三節 四肢
第四節 內臟
第五節 皮膚
第四章 不同年齡的運動養生
第一節 嬰幼兒
第二節 兒童青少年
第三節 成年人
第四節 老年人
第五章 不同時間的運動養生
第一節 一天不同時間的運動養生
第二節 一年不同季節的運動養生
第六章 傳統運動養生項目
第一節 五禽戲
第二節 易筋經
第三節 六字訣
第四節 導引
第五節 太極拳
第六節 踢毽子
第七章 現代運動養生項目
第一節 健身操
第二節 體育舞蹈
第三節 游泳
第四節 爬山
第五節 健身走
第六節 瑜珈
第七節 越野行走
第八節 自行車
第九節 健身跑
第十節 跳繩
第十一節 健身路徑
第十二節 球類項目
第八章 常見疾病的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系統
第二節 心血管系統
第三節 呼吸系統
第四節 泌尿系統
第五節 神經精神系統
第六節 內分泌系統
第七節 消化系統
第八節 免疫系統
參考文獻
……
中醫認為,經常而適度地進行體育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況,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大腦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有益於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穩定的情緒。適度運動可以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活力及肺臟呼吸功能。可促進和改善體內臟器自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臟器的生理功能,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及內分泌功能,從而使人體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無論哪一種傳統運動,都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要點,通過形體動作來進行鍛煉,用陰陽理論指導運動的虛、實、動、靜;用整體觀念說明運動健身中形、神、氣、血、表、里的協調統一。所以,健身運動的每一招式,都是與中醫理論密切相關的。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就是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在這三方面中,最關鍵的是意守,只有精神專註,才能寧神靜息,呼吸均勻,氣血運行順暢。這三者的關係是:以意領氣,以氣動形。這樣,在鍛煉過程中,內煉精神,外煉筋骨,使整個機體得到全面鍛煉。
運動養生是通過鍛煉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運動量的大小。運動量太小則達不到鍛煉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則超過了機體耐受的限度,反而會使身體因過勞而受損。
鍛煉身體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經常而不間斷。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一方面說明了“動則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強調了經常、不間斷運動的重要性,水常流方能不腐,戶樞常轉才能不被蟲蠹。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達到鍛煉目的。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
傳統的運動養生法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使運動養生不斷地得到充實和發展,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源於導引氣功的功法有:五禽戲、八段錦等;源於武術的功法如:太極拳、太極劍等。然而,無論哪種功法,運用到養生方面,都要講求調息、意守、動形,都是以暢通氣血經絡、活動筋骨、調和臟腑為目的。因此,融匯諸家特長是中醫運動養生的一大特點。
張銘,男,1969年出生。碩士,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健身健美私人教練,田徑國家級裁判。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群體研究中心從事國民體質、大眾健身等研究工作。參與編寫《體質測定標準知識問答》、《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報告》、《國民體質健康科技指導手冊》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和科普文章39篇,並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