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屯街道

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下轄街道

武屯鎮位於閻良區中部。轄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廣陽村,距區政府9千米。閻渭公路、郭靳公路縱橫過境。距西安市70公里,距中國飛機城--閻良7公里。鎮內兩河環繞,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綠樹成蔭,五渠縱橫。轄1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0440人(2020年),耕地6.1萬畝。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相棗、蛋乳製品等特色產品享譽八百里秦川。我鎮在歷史上既為古都重鎮,是著名的古櫟陽都遺址所在地,曾因秦獻公建都櫟陽、商鞅變法,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寫下厚重的一筆,此後櫟陽作為秦及秦以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百餘年,在此常有秦、漢文物出土,旅遊開發價值極高。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都督僉事王簡在此屯田,又以此地武姓居多,故得名武家屯,簡稱武屯。

建置沿革

從春秋時期晉在境內設“櫟邑”大城起,至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設立櫟陽縣,都縣同城,駐古櫟陽城(今武屯鎮境內)。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起,至唐貞觀八年(634年)縣治仍駐櫟陽城。其中,西漢高帝十年(前197年),在櫟陽分置萬年縣,萬年、櫟陽兩縣同治櫟陽城。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有以村附鎮的記載,武家屯(鎮)附村是黨家堡,御寶屯。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鎮公所,轄4保38村。
1949年5月後,設區政府,轄4鄉43村。
1950年,成立鄉政府。
1959年3月,設管理區。
1961年1月,成立武屯公社。
1984年3月,改設武屯鄉人民政府,此前皆由臨潼縣管轄。
武屯街道
武屯街道
1987年8月,划西安市閻良區管轄。
1996年,武屯鄉下轄14村,137村民小組。
1997年4月撤鄉建鎮,改稱為武屯鎮。
2018年12月11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根據《陝西省民政廳關於西安市閻良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陝民函〔2018〕230號),批准閻良區撤銷關山鎮,設立關山街道;同意撤銷武屯鎮,設立武屯街道。
2018年12月20日,閻良區政府發文批複,同意撤銷武屯鎮設立武屯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地廣陽村。
2019年1月10日上午,武屯撤鎮設街道揭牌儀式舉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屯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東南部,東隔石川河與關山鎮相望,南隔清河與臨潼區交口街道毗鄰,西與北屯街道接壤,北與新興街道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6千米,總面積53.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52.9平方千米,佔99.3%;水域0.4平方千米,佔0.7%。距區政府駐地7千米。

地形地貌

武屯街道地處渭河平原,地勢平坦。境內地形主要有渭河沖積平原和黃土台塬。最高點位於任張村車門丁組,海拔420米;最低點位於新莊村小蘇組,海拔351.7米。

氣候特徵

武屯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暖乾旱多風、夏熱多雷雨大風、秋涼積淋降溫快、冬寒多霧少雨雪。多年平均氣溫13.6℃,1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20.6℃(1955年1月10日);7月平均氣溫26.9℃,極端最高氣溫41.9℃(1966年6月21日)。最低月平均氣溫-5.5℃(1995年2月),最高月平均氣溫39.8℃(1998年7月)。生長期年平均253天,無霜期年平均215天,最長達232天,最短為20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26.8小時,年總輻射111.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15天(一般為3月5日—10月23日)。年平均降水量537.5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736.6毫米(195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69.6毫米(1977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其中以9月最多。

水系水文

武屯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石川河清河等2條。河流總長度35.5千米,河網密度0.25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2.2億立方米,年排澇量2.2億立方米。境內最大河流為石川河,自任張村入境,流經御東村、溝王村,至新莊村出境,境內流長19千米,流域面積53.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8立方米/秒,境內主要支流有清河。

自然災害

武屯街道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水澇、大風、霜凍、病蟲等。乾旱幾乎年年都有發生,大旱平均每3年一遇。暴雨年均發生0.6次,主要發生在6—8月,最嚴重的一次暴雨發生在1970年7月21日,暴雨致使石川河水大漲,水勢洶湧,浪頭高4米以上,境內321畝河灘農田被毀、46間房屋、窯洞全被沖毀,牲畜傷亡160多頭。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轄廣陽、房村、宏豐、仁官、東孫、楊居、老寨、新莊、溝王、御寶、御東、任張、聯黨、西相、三合15個行政村;下設15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武屯街道下轄14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廣陽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114006200111廣陽村
610114006201220仁關村
610114006202220東孫村
610114006203220宏豐村
610114006204220揚居村
610114006205220老寨村
610114006206220新莊村
610114006207220溝王村
610114006208220御東村
610114006211220房村
610114006212220西相村
610114006213220御寶村
610114006214220三合村
610114006215220櫟陽村

人口民族


武屯街道
武屯街道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總人口3643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35人,城鎮化率2.6%。另有流動人口419人。總人口中,男性18524人,佔50.8%;女性17906人,佔49.2%;18歲以下5829人,佔16.0%;18—35歲10528人,佔28.9%;35—60歲14754人,佔40.5%;60歲以上5319人,佔14.6%。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36424人,佔99.98%。2011年,武屯街道人口出生率9.39‰,人口死亡率5.12‰,人口自然增長率4.2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3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屯街道常住人口30440人。

經濟


綜述

財稅收支
2011年,武屯街道財政總收入0.6億元,比上年增長27.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2億元,比上年增長35.9%,比1978年增長252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2億元,增值稅0.36億元,企業所得稅0.23億元,個人所得稅0.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4.7%、66.3%、-23%、-14.5%。人均財政收入100027元,比上年增長15.4%。
人民生活
2011年,武屯街道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9321.6元,比上年增加216.9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0198元,比上年增加2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54元。

第一產業

2011年,武屯街道耕地面積5.9萬畝,人均1.6畝。芹菜等農產品產量均居全省第一位:農業總產值從1966年的1200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1840萬元,2011年達到5.9億元;農業增加值4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7.8%。
種植業
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武屯街道糧食生產14379噸,人均455千克。其中小麥7535噸,玉米682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甜瓜、棉花等。2011年,武屯街道棉花種植面積2.2萬畝,產量2086.5噸,可向社會提供1549.3噸商品棉;蔬菜種植面積6.53萬畝,產量19.65萬噸,主要品種有甘藍、菜花、西葫蘆、芹菜、辣椒,其中芹菜6.6萬噸,西葫蘆3.2萬噸,辣椒9700噸,花椰菜4萬噸,甘藍1.1萬噸;甜瓜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5.9萬噸。
林業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累計造林2.1萬畝,其中防護林1.5萬畝,經濟林55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3.2萬株,林木覆蓋率21.4%。2011年,武屯街道水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8661噸,主要品種有相棗、酥梨,其中相棗4000噸,酥梨3000噸。
畜牧業
畜牧業以飼養奶牛、奶山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武屯街道生豬飼養量15469頭,年末存欄8594頭;羊飼養量15812隻,年末存欄9589隻,收購山羊板皮6223張;牛飼養量7015頭,年末存欄5712頭;家禽飼養量13.7萬羽,上市家禽2.9萬羽。2011年,武屯街道生產肉類692.2噸,其中豬肉584.4噸,牛肉121噸,羊肉86.8噸;禽蛋890噸,鮮奶20966噸;畜牧業總產值1.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5%。
漁業
漁業以鯉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3平方千米。2011年,武屯街道魚塘養殖面積0.9公頃,產量14.6噸;漁業總產值6.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01%。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大型農業機械306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武屯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47273萬元,比上年增長46.2%,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8%。2011年,武屯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27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5.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商業網點12個,職工45人。2011年,武屯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5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有郵政網點16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38千米,投遞點8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0.5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4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785件,征訂報紙45.5萬份、期刊1.7萬冊,業務收入160.2萬元。電信企業4家,服務網點2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6189戶,比上年增加273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5%,比上年提高78.9%;行動電話用戶1.6萬戶,比上年增加5014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9%,比上年提高45.5%;光纜線路總長達14.6千米,主幹電纜達6.4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1.2萬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4344個,寬頻接入用戶4028戶,比上年增加967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912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武屯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9億元,比上年增長7.6%,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人均儲蓄28902元,各項貸款餘額0.7億元,比上年減少14.6%。

文化


櫟陽城遺址

秦漢櫟陽城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此外,在高祖七年“長樂宮成,自櫟陽徒長安”后,漢太上皇仍居櫟陽,死後並葬於櫟陽,置萬年縣以奉陵寢,是漢王朝的第一個帝陵和陵邑。
武屯街道
武屯街道
1963年1月,今屬閻良時屬臨潼的武屯街道關庄大隊,在村南取土中發現1口用瓦片封堵的銅釜,內置金餅8枚。以此為契機,1964年7月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派田醒農、雒忠如等先生對櫟陽城開展了15天的考古調查與勘探。1980年4月—1981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櫟陽發掘隊,對櫟陽城遺址開展了系統的考古勘探與發掘,確定了櫟陽城遺址的南牆、西牆,並在城中發現大量建築遺址及道路,但因地下水位甚高,未發現北牆、東牆。
2013年,為進一步確定櫟陽城遺址保護範圍,為櫟陽城保護規劃的制訂提供科學資料,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阿房宮上林苑考古隊重啟櫟陽考古。五年來,在精確測量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撐下,通過大範圍勘探和小規模試掘的方式,先後確定了一號、二號、三號等三座古城,並在三號古城內試掘確定了多座大型宮殿建築,確定三號古城的時代為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即文獻所載的秦至漢初櫟陽。
2001年6月25日,櫟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武屯街道境內有107省道、渭富路、振關路等過境站點。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鎮區道路總長度1.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6米。
運輸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3條,公交運營車輛12輛,其中汽車12輛,年客運量24.2萬人次。

社會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393人,農村實用人才158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52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5所,在校生1404人,專任教師13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46人,專任教師1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558人,專任教師75人。主要學校有武屯初中、武屯高中。2011年,武屯街道教育經費達4318.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871.6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398.8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721.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8%、10.99%、16.15%、12.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2.4%,比上年提高了1.3%。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農家書屋5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藏書580多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指南車製作、蛋勒花等。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86.67%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1%。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有衛生院1個,病床8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2張,固定資產總值128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7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3人,註冊護士14人。2011年,武屯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7萬人次,住院手術410台次,出院病人2.7萬人次。2011年,武屯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23.54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47萬人,參合率99.6%;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9.26‰、8.00‰、5.89‰。

勞動就業

2011年,武屯街道新增就業人員302人,有8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8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全年共幫助1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5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社會保障

2011年,武屯街道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531萬元,比上年增長5.4%,基金支出合計1293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863人,比上年末增加94人,其中參保職工1373人,參保離退休人員490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90人和17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782人,比上年末增加69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235人,比上年末增加31人。1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89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5.5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625人,比上年末增加65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65人,比上年末減少8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949人,比上年末增加21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25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參加失業保險1292人,比上年末增加2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295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92人,比上年末增加41人。參加工傷保險348人,比上年末增加16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25人,與上年持平,全年認定(視同)工傷1人,比上年增加2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2人,比上年增加1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3人,比上年增加1人。參加生育保險658人,比上年末增加94人,全年共有12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2人次。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1件,結案11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4件,佔34%,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11件,結案率100%。調解組織受理(含仲裁機構案外調解)12件,結案率為92%。各級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爭議7件,比上年減少19%,涉及勞動者3人,比上年減少7.5%,當期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1件,比上年減少20%。

社會福利

2011年,武屯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0戶,人數217人,支出67.1萬元,比上年增長33.5%,月人均257.7元,比上年增長7.5%;城市醫療救助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人次,共支出3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4人次,支出4269元,比上年增長39.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94戶,人數1721人,支出203.8萬元,比上年增長78.8%。月人均98.6元,比上年增長6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4人,支出3.4萬元,比上年增長47.6%;農村醫療救助3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66人次,共支出28.1萬元,比上年增長173.4%;農村臨時救濟7人次,支1.8萬元,比上年增長40%。
2011年,武屯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330人,緊急轉移安置7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150畝,倒塌房屋195間,直接經濟損失553.6萬元,救災支出101.4萬元,比上年增長620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5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25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3.8萬元,比上年增長25%。社會福利費3.8萬元,比上年增長4.5%,收養4人。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000元,捐贈物資折款8000元,接收捐贈衣被9000件,使34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鎮區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35.4千米,生產能力2.3萬噸/日,年工業用水0.24萬噸、生活用水64.1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7.9噸;排水管道4.8於米,污水治理工程1項,污水處理廠1個,日污水處理能力20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100%。
供電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28.3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76.14千米,用電負荷2.3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82.2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99.7%。
供熱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鎮區熱水供熱管道總長度15千米,供熱面積0.5萬平方米;供熱用戶150戶,居民用戶150戶,供熱普及率為1.7%。
燃氣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鎮區供(加)氣站2個,天然氣(煤氣)用戶968戶,居民用戶968戶,燃氣普及率為11%,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13.5萬立方米。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武屯街道鎮區園林綠地面積30畝,其中公共綠地7.5畝,綠化覆蓋率33%,人均綠地0.5平方米。
武屯街道
武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