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龍鎮

六龍鎮

六龍鎮,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地處大方縣東部,東與黃泥塘鎮、百里杜鵑管理區毗鄰,南與羊場鎮接壤,西與大方鎮、東關鄉相鄰,北與風山彝族蒙古族鄉、安樂彝族仡佬族鄉連接。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2千米。總面積77.08平方千米。

民國四年(1915年),屬大定縣東一區。1991年12月,撤區並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六龍鎮戶籍人口30412人。截至2020年6月,六龍鎮轄6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豐村。

2011年,六龍鎮財政總收入3675.32萬元,比上年增長120.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30.63萬元,比上年增長81.05%。截至2018年末,六龍鎮有工業企業2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歷史沿革


民國四年(1915年),屬大定縣東一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劃為副區。
1950年,初設六龍鄉隨之劃歸四區;同年7月,成立區,屬八區。
1953年4月,建立六龍鄉。
1958年9月,六龍公社;同年11月,公社改管理區。
1961年10月,與五鳳管理區合併六龍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3年3月,五鳳劃出。
1981年5月,改龍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六龍區轄六龍鎮。
1991年12月,撤區並鄉建鎮。

行政規劃


2011年末,轄新豐、下壩、青林、頭塘、和平、大梁子、方井、營盤、順河、紙廠、壩子11個村,下設11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六龍鎮轄6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豐村。
六龍鎮區劃詳情
荊州社區下壩社區和平社區壩子社區
五鳳社區青林社區方井村順河村
營盤村紙廠村大梁子/

鄉鎮概況


六龍鎮位於貴州省畢節地區大方縣城東約12公里處,全鎮面積78.77平方公里,轄11個村,109個組,現有農戶7200餘戶,二00三年末總人口27500餘人。常年工農業總產值5785萬元,鄉鎮企業產值13922萬元,糧食產量8900噸,財政收入310.6萬元,人均糧食403公斤,人均純收入1344元,基本實現扶貧攻堅目標。連續三年獲縣委、政府各項工作“綜合評比獎”,三度榮獲省委、政府“文明鄉鎮”稱號,榮獲中央精神文明委“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殊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光榮稱號。

地理情況


位置境域

六龍鎮地處大方縣東部,東與黃泥塘鎮、百里杜鵑管理區毗鄰,南與羊場鎮接壤,西與大方鎮、東關鄉相鄰,北與風山彝族蒙古族鄉、安樂彝族仡佬族鄉連接。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2千米。總面積77.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六龍鎮屬中山地貌類型,地形西高東低。最高點位於五鳳岩,海拔1700米;最低點位於順河村,海拔1400米。

氣候

六龍鎮多年平均氣溫12.5℃,1月平均氣溫2.1℃,7月平均氣溫21.6℃。年平均8照時數1300小時。無霜期年平均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170毫米。

水文

六龍鎮境內河道屬烏江水系,有發源於六龍燕坪的六衝河一級支流木柏河,流經羊場、黃泥塘、雞場等鄉鎮匯入六衝河,河長29.4千米。

自然災害

六龍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倒春寒、伏旱等。

資源狀況


六龍物產豐富。六龍豆乾響譽縣內外,盛產優質烤煙,優質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適宜種植竹蓀天麻等優質藥材;英美公司曾在六龍鎮創辦烤煙基地;境內已建成多個經果林基地;森林覆蓋率達30%,居全縣前列。

礦產資源

六龍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無煙煤,地質儲量11.8億立方米,可采量為8.6億立方米。另有石灰石、硫鐵、高嶺土方解石等。

土地資源

2011年,六龍鎮有耕地面積2.09萬畝。

文化底蘊


詩詞之鄉六龍素有“小荊州”之稱,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有《譚氏家訓》、《醉月草堂集》等15種文化遺產。至今文人輩出、文風鼎盛,成立有文協、體協、龍協等民間文藝組織,辦有文藝刊物《映山紅》等,以精神文明活動中心為載體,節日文化開展正常。
2004年收集整理了《六龍擷英》詩詞卷,這本詩集是六龍眾多作者20多年來辛勤釀造的結晶,本書收集了20餘名前人的詩詞近500首。當代30餘人的詩作500餘首,作品無論興、觀、群、怨都發自真情實感,富有生氣勃勃的時代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鄉土氣息。充分表明六龍的文化在承先啟後,不斷發揚光大,受到了上級的好評;六龍鎮被畢節市文明辦、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文聯、畢節日報社、畢節市詩詞楹聯學會等七家列為“詩詞之鄉”、“詩詞校園”試點單位,《六龍詩詞》已創辦10期。

鄉鎮名勝


六龍鎮氣候溫和,風景宜人。有百里杜鵑“一把傘”第一山,龍潭口、凰山、大岩峰洞等13處旅遊景點蘊育了豐富優美的民間傳說和歌謠吟詠。六龍鎮素譽為文化古鎮。有百年古柏、月桂羅漢松等珍稀花木,有元寶樹、回龍寺等17處文化名勝遺址,有《譚氏家訓》、《醉月草堂集》等15種文化遺產。至今文人輩出,文風鼎盛,成立有文協、體協、龍協等民間文藝組織,辦有文藝刊物《映山紅》,以精神文明活動中心為載體,節日文化活動開展正常,有春節龍燈遊藝、“豐收杯”運動會、“11·8”農民文化藝術節等。

鄉鎮規模


全鎮有完中、初級中學、私立中學各一所,公小7所。已實現“普九”驗收,“雙基”達標驗收基本合格,教育工作多次受省教委好評。該鎮的衛生院屬一級甲等醫院,全鎮有9個衛生室。

集鎮建設


運用經營集鎮理念來建設鎮區,體現集鎮建設市場化,加快農村集鎮建設步伐,實現集鎮拉動戰略。把推進集鎮化與加快企業發展相結合,加快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鎮區設施條件,為外來投資企業發展營造空間和載體,根據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要求,一是按“先規範,后開發,邊建設,邊完善,”把六龍打造成為一流的小城鎮的發展思路,採取一系列措施對六龍鎮進行了規範整頓治理,並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重點建設。按照開發建設規劃,先後啟動了鎮區供水設施、客運站、街道路面硬化等工程建設,打通中下街與青林村之間的阻隔,準備把它修成一條長3公里,寬7米的柏油主街道;多方籌資,繼續實施荊州一街建設工程;興建能容納2萬人的農貿市場,以此加快鎮區經濟發展;精心打造六龍豆乾火鍋一條街,為遠方的來客和六龍百姓休閑娛樂創造良好環境,逐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以六龍傳統文化為依託,多方籌資規劃興建新風村文化廣場,為弘揚地方文化打基礎。二是依託六龍鎮豆乾地方特色食品資源,準備建一個六龍豆乾深加工廠,為擴大六龍豆乾產業創造條件。通過實施農村集鎮建設,充分發揮集鎮的輻射拉動作用,為全鎮工礦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更快更好發展提供載體和平台。另外,樹榜樣,抓典型,充分發揮引導示範帶動作用,鎮黨委、政府按照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要求,提出了“突出重點,示範帶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在頭塘村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小康生態文明示範村。示範村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建設一個“室內現代化、室外生態化、崇尚人性化”的小康文明新村。小康生態文明示範村的誕生,她將輻射和帶動著周邊村寨的發展,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展。

人口


2011年末,六龍鎮轄區總人口29016人。另有流動人口7925人。總人口中,男性15153人,佔52.2%;女性13863人,佔47.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彝、仡佬、蒙古、白、苗等11個少數民族。2011年,六龍鎮人口出生率10.01‰,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5.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8人。
截至2018年末,六龍鎮戶籍人口3041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六龍鎮財政總收入3675.32萬元,比上年增長120.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30.63萬元,比上年增長81.05%。
截至2018年末,六龍鎮有工業企業2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農業

2011年,六龍鎮農業總產值7653萬元。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高梁等。2011年,生產糧食6807噸,其中玉米3595噸,水稻1564噸,小麥785噸,高梁25噸。
大方陽光婦產醫院到六龍鎮進行暖冬公益活動
大方陽光婦產醫院到六龍鎮進行暖冬公益活動
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茶葉、竹蓀、生漆、天麻、杜仲等中藥材為主。2011年,煙葉總產量5.35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34萬頭,年末存欄1.33萬頭;牛飼養量0.45萬頭,年末存欄0.43萬頭;家禽飼養量12.4萬羽,年末存欄2.3.萬羽。
截至2011年末,六龍鎮累計造林1.32萬畝,其中經濟林0.3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萬株,林木覆蓋率28.9%,林木儲量24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4142畝,產量6噸。

工業

六龍鎮形成以煤炭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境內有企業3家,年產煤炭138萬噸。

商業

2011年末,六龍鎮有商業網點120家。

金融

2011年末,六龍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136.57萬元,比上年增長25.30%;各項貸款餘額3822.4萬元,比上年增長16.21%。

交通運輸


六龍鎮有326國道、方砂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過境。
六龍鎮
六龍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六龍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8所,在校生2158人,專任教師9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1050人,專任教師7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60萬元,比上年增長10%。預算內教育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0%,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六龍鎮有農村種養殖專業科技人員30人,經營管理人才6人,技能人才56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六龍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1個;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4.5萬冊;美術,書法、攝影、詩歌及文學創作人員120多人。龍燈協會、舞蹈協會各1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有電視廣播站1個,11個村建有遠程電視教育站,廣播電視覆蓋率9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六龍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門診部1個;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1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486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六龍鎮有學校體育場地8處。2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社會保障

2011年,六龍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戶,人數25人,支出61269元,比上年增長65%,月人均204.23元;城市醫療救助119人次,支出15.9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78人次,支出11.65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54戶,人數4196人,支出423萬元,比上年增長85%,月人均84元,比上年增長8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49人次,撫恤事業費支出48.37萬元,比上年增長20%;敬老院2家,床位42張,收養五保人員36人。社區服務設施11個,其中社區服務設施11個。慈善總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5萬元。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合計122.3萬元,比上年增長20%。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200人,參保率51.25%。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六龍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1個,鄉村投遞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2萬餘件,征訂報紙200份、期刊100(冊)。電信企業1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00門,固定電話600戶,行動電話用戶1萬戶,寬頻接入用戶390戶。
● 給排水
2011年末,六龍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供水覆蓋率20%,年供水1.2萬立方米。街道兩側修建安裝了排水溝及管道。
● 供電
2011年末,六龍鎮鎮區有變電站1座。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從北向南有6條山脈在境內交匯,因此得名六龍鎮。

榮譽稱號


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團中央授予青年文明一條街,全省詩詞之鄉。
2020年7月,六龍鎮被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