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

西餐

西餐,顧名思義是西方國家的餐食。西方國家,是相對於東亞而言的歐洲白人世界文化圈,西餐的準確稱呼應為歐洲美食,或歐式餐飲。其菜式料理與中國菜不同,一般使用橄欖油、黃油、番茄醬、沙拉醬等調味料。不同的主食相同的都是搭配上一些蔬菜,如番茄、西蘭花等。

西餐這個詞是由於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歐洲各國。“餐”就是飲食菜肴。東方人通常所說的西餐主要包括西歐國家的飲食菜肴,當然同時還包括東歐各國,地中海沿岸等國和一些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國的菜肴。而東南亞各國的菜肴一般統稱為東南亞菜,但也有獨為一種菜系的,如印度菜。西餐一般以刀叉為餐具以麵包為主食,多以長形桌台為台形。西餐的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豐富,供應方便等。正規西菜而言應包括了餐湯、前菜、主菜、餐后甜品及飲品。西餐大致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種不同風格的菜肴。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鮮蝦500g
好侍咖喱塊1塊
洋蔥半個
胡蘿蔔半根
西蘭花20g
3片
生抽1勺
依個人口味
小蔥2根
椰汁240ml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準備食材。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去蝦頭,去蝦線,去蝦皮,依次做完。將剝好的蝦仁冷水洗乾淨,淋干水份。洗乾淨的蝦仁放入盤子中,加入一勺料酒。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加入一勺生抽。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用筷子攪拌均勻,放旁邊腌制15分鐘。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西蘭花切小朵。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胡蘿蔔去皮,洗乾淨切片。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鍋中加入水,大火燒開,把切好的胡蘿蔔和西蘭花一起倒入鍋中,加一勺鹽,大火焯水1分鐘即可,撈出立即過冷水。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洋蔥去皮,切一半就夠了。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將洋蔥切丁,備用。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所有食材準備工作完成。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熱鍋冷油,將切好的洋蔥倒入鍋中中小火煸炒。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炒至洋蔥發微黃。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倒入椰汁。(我超市買的盒裝椰汁,如果有新鮮的椰汁更好)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加入好侍咖喱塊,中小火燒開至咖喱塊融化。用木鏟鏟一下鍋底,避免咖喱黏在鍋里糊鍋。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加入腌制好的蝦仁。
步驟十六
步驟十六
步驟十六
用筷子將蝦仁分開,注意炸不要黏一起,大火煮開,再調小火5分鐘即可。(期間用鏟子輕輕的翻動)
步驟十七
步驟十七
步驟十七
加焯水的胡蘿蔔和西蘭花。
步驟十八
步驟十八
步驟十八
加入少許鹽。(根據個人口味調味,可以先品嘗一下,覺得味道不夠再調味,一般用咖喱無需過多調味。)
步驟十九
步驟十九
步驟十九
出鍋將蝦連湯一起盛入碗中。
步驟二十
步驟二十
步驟二十
成品圖。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土豆4個
黃瓜1跟
甜玉米2-3根
金槍魚罐頭1罐
火腿200克
紫甘藍半個
熟雞蛋2個
純牛奶、鹽、白鬍椒粉適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土豆去皮切片,蒸熟后壓成泥。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火腿切丁,甜玉米用刀刨粒,甜玉米和火腿稍微蒸熟。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青瓜切丁,紫甘藍泡鹽水洗凈切成細絲。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雞蛋煮熟,蛋白切丁。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土豆泥和蛋黃拌勻。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倒入純牛奶拌勻。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再倒入沙拉醬拌勻。我用了兩種沙拉醬:法國lesieur清香風味沙拉醬和丘比焙煎芝麻沙拉醬,拌成兩種口味。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撒點鹽和白鬍椒粉拌勻。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最後倒入蔬菜和蛋白、金槍魚拌勻即可食用。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成品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真的非常好吃!大家都來試一試吧~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牛肉一斤
蔥姜蒜適量
料酒兩勺
番茄2個
土豆3個
洋蔥一個
番茄醬100g
番茄沙司60g
20g
適量
雞粉5g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我喜歡的帶牛筋的牛肉牛肉泡了一夜血水洗乾淨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冷水下肉 料酒 蔥姜蒜煮開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煮開后撇去浮沫 湯也留下 等會兒要用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土豆 洋蔥 胡蘿蔔切滾刀塊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西紅柿切小塊一點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先炒洋蔥 然後放入西紅柿煸炒再放入牛肉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放入100g的番茄醬炒勻不是番茄沙司 是番茄醬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加入之前留下的牛肉湯開中火燉煮一個多小時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放入土豆胡蘿蔔燉煮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加入鹽調味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加入一點雞粉增香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繼續燉煮到土豆胡蘿蔔熟透如果不吃甜味的 此時已經ok 可以吃了 如果需要甜味的 繼續下面步驟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放入番茄沙司炒勻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放入白糖 根據個人口味添加用量炒勻即可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配上米飯開吃咯

餐飲歷史


西餐拼音Xīcān;西餐英文名Western cuisine;西餐是西方式餐飲的統稱,廣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對西方餐飲文化的統稱。
“西方”習慣上是指歐洲國家和地區,以及由這些國家和地區為主要移民的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廣大區域,因此西餐主要指代的便是以上區域的餐飲文化。
西方人把中國的菜點叫做“中國菜”(Chinese food)、把日本菜點叫做日本料理、韓國菜叫做韓國料理等等,他們不會籠而統之地稱之為“東方菜”,而是細細對其劃分,依其國名具體而命名之。
實際上,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
英式西餐
英式西餐
這是因為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在剛開始接觸西方飲食時還分不清什麼是義大利菜,什麼是法國菜,英國菜,只能有一個籠統的概念。當時中國人就籠統地稱其為“番菜”,“番”即西方的意思。中國古人常常以為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看待其他國家和地區都習慣帶上一種貶意,把東方稱之為“夷”、西方稱之為“番”、北方稱之為“胡”、南方則稱之為“蠻”。因此,所謂的“番菜”指的就是西餐。
另外,就西方各國而言,由於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都比較近,在歷史上又曾出現過多次民族大遷移,其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了很多共同之處。再者,西方各國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它們都是基督教的主要分支,因此在飲食禁忌和用餐習俗上也大體相同。至於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其文化也是和歐洲文化一脈相承的。因此,不管西方人是否有明確的“西餐”概念,中國人民和其他東方人都對這部分大體相同,而又與東方飲食迥然不同的西方飲食文化統稱為“西餐”。
但近幾個年代以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撞擊、滲透與交融,東方人民已經逐漸了解到西餐中各個菜式的不同特點,並開始區別對待了。一些高級飯店也分別開設了法式餐廳、意式餐廳等,西餐作為一個籠統的概念逐漸趨於淡化,但西方餐飲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概念還是會繼續存在的。

分類


現代西餐主要分類

法式菜肴

法式大餐
法式大餐
西菜之首。
法國人一向以善於吃並精於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法式菜肴的特點是:選料廣泛(如蝸牛、鵝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細,烹調考究,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 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海味的蚝也可生吃,燒野鴨一般以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肴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法國菜和乳酪,品種多樣。法國人十分喜愛吃乳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
法式菜肴的名菜有:馬賽魚羹、鵝肝排、巴黎龍蝦、紅酒山雞、沙福羅雞、雞肝牛排等。

英式菜肴

簡潔與禮儀並重。
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餚之稱。
英式菜肴的特點是:油少、清淡,調味時較少用酒,調味品大都放在餐台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肴的烹調方法多以蒸、煮、燒、熏、炸見長。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雞丁沙拉、烤大蝦蘇夫力、薯燴羊肉、烤羊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同時fish and chips(魚與薯條)是大眾最熟悉的英式餐品。

意式菜肴

意式大餐
意式大餐
西菜始祖。
在羅馬帝國時代,義大利曾是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然後來義大利落後了,但就西餐烹飪來講,義大利卻是始祖,可以與法國、英國媲美。
意式菜肴的特點是:原汁原味,以味濃著稱。烹調注重炸、熏等,以炒、煎、炸、燴等方法見長。
義大利人喜愛麵食,做法吃法甚多。其製作麵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麵條至少有幾十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麵條、通心麵條等。義大利人還喜食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湯、焗餛飩、乳酪焗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薩餅等。

美式菜肴

美式西餐
美式西餐
營養快捷。
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咸中帶甜。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肴,常用水果作為配料與菜肴一起烹制,如菠蘿局火腿、菜果烤鴨。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
美國人對飲食要求並不高,只要營養、快捷,講求的是原汁鮮味。但對肉質的要求很高,如燒牛柳配龍蝦便選取來自美國安格斯的牛肉。只有半生的牛肉才有美妙的牛肉原汁。
相對於傳統西餐的繁瑣禮儀,美國人的飲食文化簡單多了。餐台上並沒有多少刀叉盤碟,僅放著最基本的刀叉勺子各一把。據說,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宴會或家庭宴客時,才會有較多的規矩和程序。
美式菜肴的名菜有:烤火雞(PS:烤火雞一般不食用,感恩節前夕會將各種配菜塞入火雞內烘烤)、橘子燒野鴨、美式牛扒、蘋果沙拉、糖醬煎餅等。各種派是美式食品的主打菜品。

俄式菜肴

西菜經典。
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貴族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俄式菜肴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以酸、甜、辣、咸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熏腌為特色。俄式菜肴在西餐中影響較大,一些地處寒帶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南斯拉夫民族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相似,大多喜歡腌制的各種魚肉、熏肉、香腸、火腿以及酸菜、酸黃瓜等。
俄式菜肴的名菜有:什錦冷盤、羅宋湯、魚子醬、酸黃瓜湯、冷蘋果湯、魚肉包子、黃油雞卷等。哈爾濱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尚保存有正宗的俄式西餐。

德式菜肴

啤酒、自助。
德國人對飲食並不講究,喜吃水果、乳酪、香腸、酸菜、土豆等,不求浮華只求實惠營養,首先發明自助快餐。
傳統菜品:蔬菜沙拉、鮮蘑湯、焗魚排等。
德國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節大約要消耗掉100萬公升啤酒。

其他菜系

希臘菜:以清淡典雅、原汁原味為特點。
西班牙-葡萄牙菜肴以米飯著稱,常是與燜燴的肉、海鮮為佐。
東歐菜系與俄式相近。

餐飲文化


通常點牛排,或是在高級一點的餐廳點牛肉漢堡,服務生都會這樣問你How do you like it cooked? 回答的方式也有幾種:全熟是well done,七分熟是medium well,五分熟是medium,三分熟是medium rare,一分熟是 rare。

就餐禮儀

西餐禮儀
西餐禮儀
1、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后,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3.、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裡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肴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麵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麵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麵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麵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6、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后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8、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若想吃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必須用手吃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后,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里洗凈。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吃麵包不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這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麵包盤子“舔”得很乾凈,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麵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這才是雅觀的做法。

6個M

如何品味西餐文化,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總結認為:吃西餐應講究以下6個“M”。
Menu(菜譜)
當您走進咖啡館或西餐館時,服務員會先領您入座,待您坐好后,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譜。菜譜被視為餐館的門面,老闆也一向重視,採用最好的材料做菜譜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顯得格外典雅精緻。
點菜:打開菜譜后,看哪道菜是以店名命名的,這道菜可千萬不要錯過。因為那家餐館是不會拿自己店的名譽來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工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吃的,這道“招牌菜”大家一定要點。
另外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不要以吃中餐的習慣來對待西餐的點菜問題:即不要對菜譜置之不理、不要讓服務員為你點菜。在法國,就是戴高樂、德斯坦總統吃西餐也得看菜譜點菜的。因為看菜譜、點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種優雅生活方式的表現。
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樂曲。但,這裡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在休息放鬆時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Mood(氣氛)
吃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桌台整潔乾淨,所有餐具一定要潔凈。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吃西餐,這是要有選擇的。吃西餐的夥伴最好是親朋好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是為聯絡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在西餐廳內,氛圍一般都很溫馨、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Manner(禮節)
這一點指的是“吃相”和“吃態”。既然是吃西餐就應遵循西方的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是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
刀叉的拿法一定要正確: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美國人則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Meal(食品)
中餐是以“味”為核心,西餐則以營養為核心,至於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並論的。

國內品牌


爵士牛排
八十年代成立於台灣,1993年在青島開設第一家店,到2016年已經開設300多家連鎖店,主要經營主流西方西餐菜品,菜品口味,就餐環境,店內服務都是值得推薦的。
蒸燴煮
由曾經在台灣當局領導人幕僚機構、長榮航空服務的台灣人在國內創辦的中西便利餐飲企業,按美式排酸方法加工生產單片包裝的安格斯牛排、腌制牛排、商務套餐用調理包。
勝豪客牛排
義大利品牌,創建於1958年。符合年輕人、白領。現大陸40多家連鎖分店國外20多家連鎖分店。
元盛食品
台灣品牌 創建於創立於1995年,總投資1950萬美元,全國高檔西餐廳,家庭,白領,符合各個生活階層人士。
佳客來
台灣品牌 創建於1998年,符合年輕人、白領。
廈門牌 創建於1993年,符合外賣、快餐。
局百犢牛排管理機構
中國內地品牌,創建於2006年的溫州。
豪享來
創建於1993年,符合外賣、快餐。
台灣品牌創於1993年,符合商務,白領。以全熟為主的招牌菜“王品台塑牛排”。現大陸地區14家店,北京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