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針葉林

北方針葉林

北方針葉林又稱泰加林,是寒溫地帶性植被,多為單優勢種森林,主要分佈於大興安嶺和阿爾泰山,現狀嚴峻,物種脆弱。

概述


北方針葉林地區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溫涼而短促。降水量比較豐富,以降雪為主要形式。
構成這類森林的植物區系比較貧乏,喬木以雲杉冷杉、松、落葉松等植物為主。除落葉松外都為常綠針葉樹。樹榦通直,樹冠尖塔形或圓形,很容易與闊葉樹區別。森林的結構也比較簡單,喬木層常由一、二個樹種構成純林,林相整齊。林下有一個灌木層和一個草本層,而由苔蘚構成的地被層在許多林下十分發育,有時連片分佈,密被地表。西伯利亞東部一些地區,包括我國的這類針葉林主要由落葉松構成,冬季針葉脫落,林內光照充足,稱為“明亮針葉林”。由常綠的雲杉、冷杉組成的針葉林叫做“陰暗針葉林”。
動物以麋、黑熊、鹿、貂和嚙齒類為多,此外尚有虎、馴鹿等。
低溫限制了細菌和真菌等分解者的活動,使北方針葉林下具有很厚的枯枝落葉層和腐殖質層。在有積水或湖泊地方還有泥炭的積累。所以在這裡物質循環比較緩慢,與熱帶和亞熱帶森林迥然不同。
北方針葉林受低溫限制,生產力較低,約為0.5—3克/米2·天。但林木壽命長,植物物質的現存量高,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林副產品。
上述各類生態系統除熱帶稀樹草原外約屬於森林生態系統。它們與其他陸地生態系統相比,是生物種類最多、結構最複雜、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比較旺盛、生物生產力和現存量最大、穩定性程度較高和生態效益最強的生態系統。它具有抗禦風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環境和保護周圍其他生態系統等作用。因此,在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方面,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是應予以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

簡介


北方針葉林
北方針葉林
北方針葉林(boreal coniferous forest)亦稱泰加林(Taiga)。分佈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由松、杉類植物形成的森林,是寒溫地帶性植被。群落結構簡單,樹冠整齊、層次分明,喬木以松、雲杉、冷杉、鐵杉和落葉松等屬佔優勢,多為單優勢種森林。林中典型動物有駝鹿、馴鹿、猞猁、雪兔、松鼠、松雞等。氣候寒冷,土壤有永凍層,不宜耕作,故自然面貌保存較好。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北部,分佈帶相當寬。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大興安嶺和阿爾泰山。世界木材產量的一半來源於此林。
北方針葉林是由樹木、苔蘚、鳥類以及其他生物錯綜聯繫形成的生態系統,是世界上最大、保持最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甚至比地球上的熱帶雨林還大。
但現在北方針葉林的不少地區已經遭到破壞。科學家提供的資料顯示,伐木、採礦、石油以及天然氣公司正在砍倒大片大片的森林,而且遠超過森林生態所能承受的限度。“在加拿大的不少地區,砍樹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樹木再生的速度”,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生態學家David Schidler說。
但事態遠非如此簡單。由於樹木能夠吸收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二氧化碳氣體,而森林減少將會加速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森林的減少還會影響到數以億計以北方針葉林為家園的動物。

物種特點


中國北方針葉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中國北方針葉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構成這類森林的植物區系比較貧乏,喬木以雲杉、冷杉、松、落葉松等植物為主。除落葉松外都為常綠針葉樹。樹榦通直,樹冠尖塔形或圓形,很容易與闊葉樹區別。森林的結構也比較簡單,喬木層常由一、二個樹種構成純林,林相整齊。
林下有一個灌木層和一個草本層,而由苔蘚構成的地被層在許多林下十分發育,有時連片分佈,密被地表。西伯利亞東部一些地區,包括我國的這類針葉林主要由落葉松構成,冬季針葉脫落,林內光照充足,稱為“明亮針葉林”。由常綠的雲杉、冷杉組成的針葉林叫做“陰暗針葉林”。動物以麋、黑熊、鹿、貂和嚙齒類為多,此外尚
有虎、馴鹿等。
低溫限制了細菌和真菌等分解者的活動,使北方針葉林下具有很厚的枯枝落葉層和腐殖質層。在有積水或湖泊地方還有泥炭的積累。所以在這裡物質循環比較緩慢,與熱帶和亞熱帶森林迥然不同。北方針葉林受低溫限制,生產力較低,約為0.5—3克/米2·天。但林木壽命長,植物物質的現存量高,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林副產品。

中國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中國北方針葉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中國北方針葉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地理位置
中國北方針葉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於2004年3月8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共建,位於中國最大的寒溫帶針葉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北緯50˚17΄42˝~51˚56΄31˝,東經122˚42΄14˝~123˚18΄05˝。氣候與土壤
該站處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4.4 ℃,在-2.7~-5.3 ℃之間波動。降水量為481.6mm,主要集中在6~8月,無霜期80~100天。棕色針葉林土是該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壤類型。植被類型
植被類型為地帶性寒溫性針葉林,以興安落葉松(Larix gmelinii)為單優勢樹種,並混有少量白樺(Betula platyphylla Suk.)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平均樹高15m。林下灌木主要有杜香(Ledum palustre)、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興安杜鵑(Rhododendron dauricum)和東北赤楊(Alnus mandshurica)等,草本主要有小葉章(Deyeuxia angustifolia)和苔草(Carex appendiculata)等。
觀測系統
該站安裝了氣象梯度觀測系統(1.5m, 15m, 25m,32m)以及開路式渦度相關通量觀測系統(1.5m, 35m)等。

相關影響


北方針葉林的破壞不僅意味著動物失去家園,它還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由於每棵樹都能通過光合作用將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樹木生長所需的能量。因此,只要一棵樹活著,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的碳就保存在其軀幹和葉片內。這有助於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從而使地球溫度不會上升。加拿大、俄羅斯廣大的北方針葉林區內就儲存了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區都多的碳。
而當工業企業砍伐掉大面積的森林時,森林系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降低,這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由於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熱氣團積聚在空中,北方針葉林以及整個地球的溫度都會升高。高溫會使樹木喪失水分,變得乾燥。而乾燥的森林比健康的森林更容易著火。一旦森林著火,樹木又會將它們所存儲的碳釋放出來。

物種現狀


北方針葉林
北方針葉林
每年春天,有多達30億隻在南美洲和北美洲南部越冬的候鳥啟程飛往北方針葉林。為什麼這些鳥——包括白色的鵜鶘、黑眼的燈心草雀——要飛翔數百乃至數千英里的路途到北方針葉林區?
儘管有大片的森林被毀,令人欣慰的是,現在仍有70%的北方針葉林保持完整。“它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很大程度上未受人類侵擾的生態系統之一”,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北方鳴禽保護協會(Boreal Songbird Initiative)的科學家Jeff Wells說。當這些長途遷徙而挨餓的候鳥到達北方針葉林時,森林中剛從嚴冬中恢復生機的昆蟲和植物果實,為它們提供了豐盛的美餐。這些營養品使這些鳥類得以在北方針葉林度過一個成功的繁殖季節。
其它種類的動物也依靠北方針葉林生存。例如,林地馴鹿以遍布森林表面的地衣植物為食。這些混雜的植物由互相依賴的菌類和藻類組成。馴鹿喜食的這種地衣植物,只有在森林達到中等年限(至少要50年到100年)時才會出現。
但是現在,北方針葉林不少地區迅速發展的毀林運動正在剝奪動物們包括鳥類、林地馴鹿的食物來源和棲居地。人類的發展就意味著一定數量依靠森林生存的動物種類的減少,特別是那些大型食肉動物,如北美灰熊山貓和狼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