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山西頭村的結果 展開
- 海陽市北部山西頭村
- 山東省臨沭縣山西頭村
山西頭村
海陽市北部山西頭村
明嘉靖三年(1524年),劉姓先祖從河南省登封縣遷此,建村於廟子山西,故命名山西頭村。后兄弟三人,一人住本村,一人去天津衛,一人去登州府。住本村者為長支劉景玉。
原屬山西頭鄉,2000年12月,隨山西頭鄉撤銷而隸屬徐家店鎮。西 距鎮政府駐地12.5公里,南距市政府駐地60公里。
全村轄區約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蘋果、大棗、蔬菜等。2002年,全村有192戶,570人。有劉、戰2姓,均為漢族,戰姓僅有3戶。195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萬元。1978年總收入15.2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43.6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0%、17%、23%,人均純收入3320元。
1941年春本村解放。
1946年進行土地改革。
1947年開展土改複查運動。
1964年同油坊村合作,在南山東溝建小型水庫1座。
1965年在北代溝修建小型水庫1座。
1969年取水人民公社機關駐地由取水崖村遷至本村。
1970年春山西頭集貿市場開始趕集。
1980年在村前河南岸建大型揚水站,灌溉面積13.4公頃。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5年建村南河橋1座。
2000年12月本村劃歸徐家店鎮。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10公斤,總產13.8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27公斤,總產30.3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317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23公斤,總產33萬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449.1萬元,其中農業254.1萬元,林業2.4萬元,畜牧養殖業收入192.6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初期,全村有油坊1座,粉坊由建國前的1座發展到4座
2000年,僅石材加工從業人員就達60人,收入40萬元左右。
2002年,全村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15人,總收入124.5萬元,其中工業93.5萬元,建築業31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25人,總收入170萬元,其中運輸業121萬元,商飲業36萬元,服務業13萬元。
1936年,村成立初級小學,時有教師1名,學生不足20人。建國后,學生逐年增加,學校規模擴大。1980年,學校建起了新校舍,5個班級,5名教師,學生120多人。1998年,農村學校調整布局,村小學同中心小學合併。自恢復高考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4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糧食產量低,村民生活困苦。解放后,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2年,村有各種運輸車輛68輛,摩托車31輛,電話85部,彩電129台。
村莊建設建國后,舊房翻新,新建房舍街道整齊,比解放前的村莊範圍擴大了一倍。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初期的8平方米,擴大到26平方米。
集體福利合作化以來,村小學的一切開支均由大隊負擔,4位民辦教師的工資及小學生的書本費等均由大隊支出。1969年以來,實行合作醫療制度,對村民用藥治病給予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