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芬花鳥畫集
楊瑞芬花鳥畫集
《楊瑞芬花鳥畫集》著名畫家楊瑞芬的畫冊,收錄了畫家二百多幅中國花鳥畫作品,並發表有專家藝評、畫家藝術年表等。
![《楊瑞芬花鳥畫集》封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2/mc2fc21616de3894bd764cf8ff0e1701b.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封面
作者簡介
![《楊瑞芬花鳥畫集》頁面(玉蘭局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e/m3e04f6b0338fc52afaa43e192b42bc76.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頁面(玉蘭局部)
![《楊瑞芬花鳥畫集》藝術年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0/m50a52d436434c858cc94108c881576c6.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藝術年表
一幅幅神奇美妙雅麗質樸的畫幅,都滲透著作者熱烈的情感。
楊瑞芬善於在創作過程中捕捉瞬間即逝的機遇和偶然性,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伸引和發展。
因為生活經驗、感情體驗和豐富幻想力的融匯一體,人們讀她的作品感到一種勃勃生機,感到生命力的躍動。
——邵大箴
楊瑞芬對花所作的擬人化的大膽描繪,作為一種新的嘗試過去還不曾有過。
她在那些富有生命感的花中看到的是一種與自然生命息息相通的品格。
這種富有創造性的、對自然生命活潑躍動的詩意描繪,成為楊瑞芬作品最為重要的風格特徵。
齊白石曾經以工筆畫蟲,以意筆畫草。
而楊瑞芬則是以工筆畫花,又將水墨手法融入其中,
兼工帶寫,形成粗礦與細膩的對比,水墨在恣肆撒潑中也增加了一種山野氣息和生命能量。
——賈方舟
寄意花魂鳥魄。——范曾
她顛覆了中國傳統意義的工筆畫,不強調對物象如實的描摹,而是取其一點加以強烈的誇張。
因此才能狠狠地撞擊觀者的視覺與思維。
她拋棄了自然界提供的“真實”,使其成為意象的畫面,是意象的真實,所以我說她是“工筆大寫意”。
——賈浩義
楊瑞芬的畫使我感觸很多,她的思路廣,新精神多,在畫院是比較突出的一位。
她有開拓精神,不斷在演變自己的畫。
——石齊
楊瑞芬的工筆花卉,從宋元院畫入手,廣泛吸收西方和日本的裝飾繪畫、現代攝影等表現手法,
細緻地感受自然之美,納入獨創的典雅、純凈的藝術美之中。
——郁風
不重複古人,不照搬自然,而致力於藝術形象的創造。
不是憑空臆造,而是能動地反映客觀,是自覺不自覺的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象她那樣的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富誘人的藝術魅力,
既有傳統特色,又富新穎意境,出手不凡、獨創一格的工筆花鳥畫,是畫壇罕見的。
別具一格的花鳥畫,生意盎然,清麗典雅。
從生活中來而重意境的表現;有傳統功力卻不墨守成規;吸收西洋技法為我所用。
畫法不斷更新,為探求風格的新穎而努力不懈。可謂是中國畫壇新秀中的佼佼者了!
——華夏
她的畫總是十分突出自我性格色彩的感覺。
既有傳統,又有時代感。
在技法上有新的地方,在色彩運用上、肌理效果處理和構成上都有所突破。
工筆畫能畫出寫意的感覺來是非常可貴的。
——王揮春
![《楊瑞芬花鳥畫集》後記](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7/m2703e84ba30b308b65c495a7b8a5ef32.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後記
——李小可
她是一位在藝術上很有想法,並肯於探索的女畫家。藝術處理上不落俗套,設色非常大膽潑辣。
從深入觀察體驗物象神態中獲得創作靈感,對眼前的花草植物進行大膽剪裁重構畫面,進而營造心中理想的神奇藝術境界。
——張仁芝
當代著名畫家楊瑞芬女士,是一位出類拔萃、成績斐然的工筆花鳥畫家。
她大膽引進現代設計意識和構成因素,並關注多種近現代新興藝術將其融入到作品情感的表現中,
作品中透露的魄力與優雅皆使人印象深刻。
她的藝術創新建立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並且,無論在作品的立意、構圖、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都形成了個人獨具的風格,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吳休
楊瑞芬的藝術完全是自己的面貌。
她在處理傳統和創新之間非常成功,個人風格特彆強烈,可謂是“一花獨秀”。
楊瑞芬的色彩獨到,她在色彩上的突破是帶有劃時代性的。
![《楊瑞芬花鳥畫集》後記](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a/m3aad71b8ea0738296bb40416d9ce1f29.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後記
楊瑞芬進入微觀世界發現美,與眾不同,她的藝術含有很深層的思想。
——周昭坎
她的畫取法傳統,又不拘於傳統,敢於大膽地吸收西洋、日本繪畫技法。
朦朧的色彩又帶有較強的現代抒情意識,與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十分默契,從而達到了一種東西方觀眾共賞的藝術效果。
——包立民
楊瑞芬往往能抓住其形象中具有獨特性的一面,並將其予以誇大、變幻。
她既能把握花鳥形體的整體姿致形態,又能敏感和洞察到花鳥形體的微觀質地之美,並運用富有裝飾意味的造型和色彩處理手法,精描細染,兼施一些具有現代意識的新技法,創造出一種充實、飽滿、清新而又深邃的畫面境界。在這種意境中,畫家心性的淳樸與執著已昭然呈現在我們眼前。
——趙權利
在自然色彩的基礎上,浪漫地加以變色,展現出新穎的藝術魅力。
——張繼馨
真和美,是藝術作品最為可貴之處,楊瑞芬在這一點上非常難得的成功。
最本質的,是她有真性情,所以她的藝術有包容性,有探索性和創造性。
她的觀察精緻細膩,她的作品是在和生活中的美對話。
——卞國強
很純真,每幅畫都反映了她純真的天性。
楊瑞芬的中國畫把西方的顏色、現代構成都揉進去了,恰到好處。尤其是那些肌理做得很好,工細和放鬆形成節奏感和對比感,色彩豐富和諧,給人一種非常美的享受。
她的變形、藝術提煉比現實更美。
——葉向陽
藝術的核心是創造和情感,我很喜歡楊瑞芬的工筆畫,有裝飾性、視覺性、包容性,情感表達得很充分。
藝術在感情表達時最有個性,楊瑞芬的畫很真誠,她在寫生的時候,就把對形的情感帶出來了。
——聶昌碩
序言
![楊瑞芬的工筆大寫意——賈浩義](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c/m2cc2fe88b0fc2d2ac604405cc5209e14.jpg)
楊瑞芬的工筆大寫意——賈浩義
讓我感興趣的花很多,有名的、沒名的,常見的、稀罕的,我都嘗試著用適合的方法表現它們,所以我總能保有新鮮感。我歡迎突如其來的靈感,它們隨我的性格,流著我的汗水。很多時候我覺得藝術像甜美的糖果,讓我專註,也讓我不安分,於是,描述一朵花不如創造一朵花更令我喜悅。花很小,但反觀大千世界,也就是形形與色色,思考時會變得複雜,感受時會留下單純。全身心投入的四十餘年,簡單地概述,可以說我畫畫就是我自由的生活,還有一份堅定的自信掌舵了我的藝術之路。
楊瑞芬,2011年
前言
在傳統繪畫中,花鳥畫是一個很早就已經成熟的畫科,它所以能夠在早期得到充分發展,是因為花鳥畫和山水畫一樣,它所表達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符合文人的審美理想。所不同的是,山水畫所畫的是一種“全景式”的自然,是人對自然的宏觀觀照,而花鳥畫則是人對自然的局部性體察,是將“鏡頭”對準自然之中花與鳥的一個“特寫”,是對自然的“微觀”觀照,從而體現出人與自然的親和、人對自然的嚮往。山、水、花、鳥都是自然的組成部分,山水畫家、花鳥畫家都是自然的歌手,在謳歌自然這一總的主題面前,又都是一致的。
![《楊瑞芬花鳥畫集》蘭花《摩登女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4/m54265f952399e0cbb5e492f9007f79a2.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蘭花《摩登女郎》
我曾在前兩年看過一個紀錄片,題為《植物的私生活》,拍攝者以全新的生命視角,完全把植物當動物來拍,從它們的發芽、生根、開花、結果,以及為了自己的生存、“種族”的繁衍和免遭滅絕,所採用的各種富有智慧的生存策略,看后令人驚嘆不已。植物本來就是自然生命的一個部分,與其他生命所不同的只是它的生命過程是在生長它的原地完成,於是,人們將它們與動物區分開來。而在楊瑞芬的作品中我所看到的正是類似紀錄片那樣以一種全新的生命視覺對待她的表現對象。
花苞的形成和綻放是個體生命生長到一定時期最富有魅力的生命現象,它們以自己艷麗的色彩、細膩的質地、優美的身段以及誘人的芳香氣息,竭盡全力去吸引傳遞花粉的蜜蜂和蝴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家族的繁衍,但給人帶來的卻是賞心悅目,成為畫家持久的藝術描繪的對象。
![《楊瑞芬花鳥畫集》蘭花《高歌》](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0/m50178df5fd2256a8a8743312e95f4256.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蘭花《高歌》
楊瑞芬對花所作的這種擬人化的大膽描繪,作為一種新的嘗試過去還不曾有過。她在那些富有生命感的花中看到的是一種與自然生命息息相通的品格,從而通過強化或改變花的形式結構,設法讓花“活”起來、“動”起來,這種新的思路和新的表現途徑,正好避免了一般花鳥畫中常見的積習,一些不求進取的花鳥畫家不是從生活的感悟出發去尋找自己喜愛的題材,而總是喜歡因襲前人現成的探索成果,將某花當作某種人格象徵來表現。例如古人常畫的梅、蘭、竹、菊,以其象徵“君子”的高潔品性,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徵人格的清正,牡丹象徵富貴,松鶴象徵延年益壽等等,但因襲者並沒有現實的觀察和體驗,因此只能是陳陳相因,了無新意。楊瑞芬畫的花顯然與這些概念化的陳詞濫調毫不相干。這是非常值得首肯的。
在藝術處理上,楊瑞芬的花卉也有自己的特色,即色彩與水墨並置,工筆與寫意同構。這一手法齊白石曾經用過,以工筆畫蟲,以意筆畫草。而楊瑞芬則是以工筆畫花,又將水墨手法融入其中,兼工帶寫,形成粗礦與細膩的對比,水墨在恣肆撒潑中也增加了一種山野氣息和生命能量,構成其作品的另一個特色。
賈方舟,2011年8月5日
文摘
象徵性現實的擬態花形
中國工筆花鳥畫從唐朝至宋元,在造型上一直崇尚嚴謹寫實。從明清陳老蓮開始注重意象的概括和變形,惲南田則開創了沒骨法的工筆花鳥,在技法上靠近了寫意畫。到了近現代,畫家求變的思想日益增強。于非闇的雙勾重彩花鳥畫在宋朝院體的基礎上吸收了裝飾風格,一改柔弱,提升了工筆畫的氣勢。陳之佛為色調統一、營造意境,開始渲染底色,鄭乃珖為畫面需求截取花卉的局部與青銅器進行組合,工筆花鳥畫開始向形式的表現力伸展。近三十年,在觀念革新形式創造上,楊瑞芬的‘寫意’工筆花鳥畫尤顯突出。著名畫家賈浩義先生稱楊瑞芬的風格為“工筆大寫意”,我認為這個‘寫意’,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造型上的‘寫意’。
楊瑞芬在工筆花鳥畫中開創了擬人擬態的變形法。她將花向人、動物等想象的物體進行了變幻,賦予花擬人擬物的形態或姿態,在觀念上突破了傳統題材對‘花’的界定,提升了心象的境界。在她之前,工筆花鳥畫雖有意象變形,卻都沒有掙脫原有物象的結構束縛,形式手法仍滯留在畫面上的設計,這方面,楊瑞芬的變形是具有開創性的。她從研究花形構造中挖掘美,塑造美。誇張的、裝飾的、圖案的、解構的、重象的皆為創造嶄新的形象服務。最終以肯定、典雅的輪廓,為世人展現充滿想象力的夢幻花形。以往,工筆畫是以實造象,寫意畫是以虛活象。楊瑞芬能以實寫意,在千百年來的中國畫演變史中立足,並自成一體,極為難得。
![《楊瑞芬花鳥畫集》頁面《蘭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2/mb219b745044a999acef4988493b7923a.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頁面《蘭夢》
傳統工筆畫是在熟宣上進行繪畫的,楊瑞芬卻常用生宣,她從實踐中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技法,手法不拘一格,其中最具獨創特色的,是她將潑墨法引入了工筆花鳥畫,並在背景使用了水墨,及揉紙的技法,將寫意與工筆作為形式手段巧妙結合。這種別開生面的妙境,是含有寫意意味的整體把握,同時也是細膩刻畫對肌理層次的進一步追求。然而,在楊瑞芬之前,工筆花鳥畫壇中還從未出現過如此魄力。潑墨在工筆中的對比非常強烈,它打破了安穩的格局,爆發極致的張力,不免讓人以為畫家是在險中求奇。豈料,有一種美,正是要在打破原有平衡后,重新建立起更加微妙的平衡。恰恰是從楊瑞芬的這類作品中,我們更能看出其在傳統與現代的多樣技法間收放自如的才華造藝。
三是色彩上的‘寫意’。
隨著世界文化的融合發展,色彩作為視覺語言的要素,為畫家提供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齊白石的紅黑對比,林風眠的彩墨,黃永玉的彩荷,中國畫已經顯現出重視發揮色彩功能的面貌。楊瑞芬用色意識的獨到之處在於以意設色、活色活象。不拘泥於固有色、環境色、印象色、主觀色、想象色,活用色彩,移色造意、闊色造勢,形成了寫意的情趣。在其畫中,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與客觀似是而非的顏色搭配。整體觀之,各色間卻呈現出一種相互呼應的和諧美,達成了意“真”的效果。有時,她誇張了固有色或環境色,反而形成了一種印象中的物象本色。這種不固守單一模式的靈活用色,依賴的是藝術家的直覺天分,造成其作品的千姿百變。
楊瑞芬的畫,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氣勢上的寫意精神,造型中透著大氣,技法中透著率性,色彩中透著靈慧。正如佛語:“一花一世界”,楊瑞芬的花鳥是一個康壯的世界。
![《楊瑞芬花鳥畫集》作品《崛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9/m59c6eb2b668ee21986641caa357bedd6.jpg)
《楊瑞芬花鳥畫集》作品《崛起》
楊瑞芬的工筆花鳥畫紮根於本土,樹風於時代,她的革新成果已成為歷史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由她啟發拓展的新形式,也必將為之後的工筆花鳥畫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楊瑞芬花鳥畫《春天的日子裡》](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f/maf9628aa45a438ab31542b5613aa67c2.jpg)
楊瑞芬花鳥畫《春天的日子裡》
包括《雨後》、《春天的日子裡》、《晨曲》、《秋趣》、《舞女蘭》、
《春光》、《爭春》、《蜀葵》、《京城春色》、《清韻》、《地涌金蓮》、
《蝴蝶蘭》、《令箭荷花》、《卡特蘭》、《燈籠花》、《拖鞋蘭》、
《蘭夢》、《麗人》、《兜蘭》、《倒掛金鐘》、《宿雨初晴》等。
《楊瑞芬花鳥畫集》贈書儀式在京舉行
![國家圖書館授予楊瑞芬捐贈證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3/m83a02a9ed7bb938ab7f475376a52f7dc.jpg)
國家圖書館授予楊瑞芬捐贈證書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