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上清宮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省青島嶗山上清宮
- 洛陽
- 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四川省青城山上清宮
- 范成大詩作
上清宮
山東省青島嶗山上清宮
青島嶗山上清宮是道教著名宮觀。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境內的嶗山東南麓幽谷中,簡稱上宮。創建於宋初,后毀於山洪,1297—1307年間(元代大德年間),道士李志明再次重建,后歷代屢有修繕。
上清宮 俗稱上宮。位於嶗山東南麓,昆崙山之陽,寶珠山坳中。經歷了三毀三修。初建於漢朝,被水沖毀。據元代張起岩《聚仙宮碑》(此碑原立於宮門東側,字跡已剝蝕難辨,碑高丈許,是嶗山珍貴的古迹,安放在聚仙宮內)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在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敕建道場。宋代末年傾圮,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修。延祐四年(1317年)承務郎朱翚撰《重修上清宮碑記》碑安放於上清宮內。到明代中期,上清宮復傾圮敗落,隆慶元年(1567年)護國天師府左贊教孫玄清復重修。清代末年,上清宮殿宇為山洪沖毀,嶗山華樓宮道士劉本榮又主持重修。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已成頹垣斷牆。195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撥款修繕。“文化大革命”中,該宮塑像、石碑被砸,經卷、文物被毀,道士被遣送農村,房屋由嶗山林場使用。1982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將上清宮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由青島市道教協會籌集資金進行修繕,歷時9個月竣工。1991年12月6日,重新開放。
上清宮為兩進庭院,殿宇和房舍共28間,建築面積500平方米,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前殿祀“三清”、後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和“七真”(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前院門內東西兩側各有宋植銀杏一株,被稱“仙樹”。宮後院曾有一株白牡丹,干高丈余,枝繁葉茂;春天花開時,花如冰盤,有數百朵,潔白無瑕,芳香四溢,民國初年死亡。古人詩云:“門前排列錦為屏,牆內清陰綠滿庭。百歲牡丹千歲杏,一花一木亦通靈。”上清宮奉道教全真道華山派,為嶗山許多道觀中惟一的叢林廟,邱處機、劉處玄、李志明等道人到嶗山時,曾居上清宮演道說法。上清宮西一塊巨石鐫邱處機《青玉案》詞一首;西側一塊圓丘形孤石,名“鰲山石”,上刻“鰲山上清宮”。宮正南一里處,有邱處機衣冠冢。上清宮四周峰巒蜿蜒,孕抱不露,幽而不隘,深而不邃,為棲真佳地。
該宮分前後兩進庭院;前院門內東西各植古銀杏一棵,枝葉繁茂,蒼翠蔥蘢,為嶗山銀杏之冠,後院為正殿和東西配殿及道舍,正殿祀玉皇大帝像,配殿奉全真七子塑像,院中植有一株白牡丹,高約八尺,每逢春天,白花似玉,清香四溢,滿院生輝,相傳是蒲松齡所著《聊齋》中的花仙“香玉”。宮西北岩上刻有丘處機及明陳沂等人詩詞與題字,文學家王心鑒在《游青島嶗山》一詩中亦有“何處尋仙人,幽境隱全真。嶺翠逾白鶴,峰奇生紫雲。明霞澄天地,潮音悅崑崙。海上有青島,山中無紅塵”的吟詠。岩下石間有一清泉,名曰“聖水泉”,其水甘冽澄明,為嶗山一大名泉。宮前石橋名“朝真”,宮西石橋曰“迎仙”。為嶗山著名道教宮觀之一。上清宮有前後兩處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間,佔地約1000平方米。前殿舊祀三清,後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上清宮內古樹參天,其中一棵銀杏胸徑2.53米,橫出粗枝上有三個乳狀樹瘤,極為罕見,據說一千年方能長出一個。大殿之東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
上清宮美食上清宮奉道教全真華山派。因此,來此地最好食素。正好爬山的路上有很多山果,可以採摘些帶著。飲著甘甜的嶗山礦泉水,吃著可口的山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乘公交106路、109路、110路、383路、615路、627路、926路等公交車到仰口站下車轉618路到埡口下車。或在大河東遊客服務中心、仰口遊客服務中心乘景區觀光巴士直抵太清景區,在太清景區乘坐索道或沿山路步行可到達上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