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上清宮的結果 展開
上清宮
洛陽
上清宮是道教名觀,位於河南洛陽城北邙山翠雲峰。相傳是太上老君煉丹的地方,為我國第一個以“上清宮”名字出現的道教名觀。
上清宮始建於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當時的國家級建築。唐高宗追尊老子(李耳)為玄元皇帝,因而上清宮又叫玄元皇帝廟。後人追尊老子為太上老君,所以也稱老君廟。為一座青磚廟院,緊湊幽靜。位於洛陽市老城西北隅4公里。坐落在邙山翠雲峰上,為洛陽北郊的制高點。山雖不高但地勢險峻,山上樹木鬱鬱蔥蔥,蒼翠若雲,故稱“翠雲峰”。
青城山上清宮
青島上清宮
青島上清宮美食
上清宮美食上清宮奉道教全真華山派。因此,來此地最好食素。正好爬山的路上有很多山果,可以採摘些帶著。飲著甘甜的嶗山礦泉水,吃著可口的山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青島上清宮住宿
上清宮住宿可以在山下坐304路公交車回青島市區住宿。
青島上清宮交通
步行遊覽這個景區主要靠步行,車輛無法進入,從太清宮遊覽區乘坐空中索道可直入景區的北部,遊覽起來就可省力省時。
洛陽上清宮
上清宮位於洛陽市西北4公里邙山之巔翠雲峰,相傳這裡為太上老君煉丹處,老子也在此處煉丹。上清宮始建於唐代,初稱老君廟。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又稱玄元皇帝廟。后因避玄宗諱,改稱元元皇帝廟。再改上清宮。
上清宮規模宏偉,殿堂巍峨,門外有石獅石馬,內有吳道子所作壁畫《吳聖圖》和《老子化胡經》,十分輝煌壯觀。歷代文人墨客涉足山巔,南望伊洛平原,古都盡收眼底。瞻仰上清宮,寫下了不少美麗詩篇,杜甫有“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的著名詩句,蘇東坡題字留念。后至金元廢毀,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道士張玄募錢重建,以山高風大,改殿頂小瓦為大型釉瓦(俗稱琉璃瓦),屋脊置鐵瓦,故稱大殿為鐵瓦琉璃殿,今廟內尚存其時鐵瓦數塊。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殿宇震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巡府閻興邦、雍正八年(1730年)知府張漢鼎等均重修。修后廟宇,殿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有戲樓、山門、一、二、三殿;以及配殿廊房等。抗戰時期為日寇飛機炸毀。現存有山門、窯洞(翠雲洞)和配房數間,翠雲洞上有玉皇閣三間。
該宮始建於東漢,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我國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礎上形成的建築群落之一,其規模大小,等級高低不等,遍布全國。上清宮不僅獨居江南宮觀之首,且在全國也是舉世無雙,素有“仙靈都會”和“百神受職之所”之譽。
大上清宮在上清鎮東陲,距嗣漢天師府約一公里。古代這裡稱為仙源鄉招賓里。其街曰: “瓊林”。左擁象山,右注沂溪。溪山環拱,實乃仙靈都會也,古老相傳。這裡是九龍聚會的寶地。民謠云: “九龍集結上清宮.天師擒妖顯神通。唯有一龍不伏法.順水飄遊遇虎凶。”這九龍指的是上清宮周圍的天門山、台山、烏劍山、獅子山、衝天峰、應天山、西華山、烏龜山和聖井山。
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承啟道教,在此建“傳籙壇”.唐會昌年間(公元841—846年),武宗召見第2 0代天師張湛賜帑銀於傳籙壇舊址建道觀,並賜額日“真仙觀”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宋真宗敕改真仙觀為上清觀,崇寧四年(1105年)第30代天師張繼先請於朝,宋微宗命撥賜米萬餘斛(一斛一斗),由江東漕臣在龍虎山丈量土地重建上清觀,又於政和三年(1113)將上清觀升為“上清正一宮”。“時宮中學道者常數百人”:南宋時.經上清宮高道易如剛,毛允中等不斷擴建,當時己有六殿(三清殿、真風殿、昊天殿、南斗殿、北斗殿、瓊章殿)二閣(即皇帝景命閣、寶奎閣)一樓(瓊音樓)三館(宿雲、蓬海、雲館)二堂(齋堂、正一堂),堂之左為方丈,東西創道院數百楹(詳見王與權記)。景定年間,宋理宗命張聞詩建上清宮門樓.榜日: “龍虎福地”。
元朝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 2 8 5)賜帑銀重修上清宮,元武宗時敕政“上清正一宮”為“大上清正一萬壽宮”。
明洪武二十四年(1 3 9 1)4 3代天師張宇初重修大上清宮,太祖朱元璋親賜寶鈔5000貫.翰林編修蘇伯衡撰《重修上清宮碑文》傳世..明朝統治2 7 6年,由朝延賜銀或監修上清宮共有七次,故《明史》中說: “真人張氏道家孝流而世蒙恩澤、顧代相傳襲,閱世既久。卒莫廢去。
清朝.由皇帝賜銀大規模修建上清宮一次,零星修建三次以上、椐清乾隆五年(1740年)妙正真人婁近垣編《龍虎山志大上清宮新制》記載,當時的建製為兩宮(上清宮、斗姆宮)、十二殿(玉皇殿、後土殿、三宮殿、三省殿、五嶽殿、四瀆搬、文昌殿、天皇殿、關聖殿、紫微殿、斗姆前殿、斗姆後殿)二十四院(三華、東隱、仙隱、崇元、太素、十華、郁和、清和、崇福、崇清、繁禧、達觀、明達、洞觀、棲真、混同、紫中、清富、鳳棲、高深、精思、正慶、玉華、迎華)其建制規模不僅在江南稱為第一大觀.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故素有“神仙所都”和“百神受職之所”的稱譽。
民國十九年(1 9 3 0)幾個乞丐在宮內烤火,一時不慎,二宮慘遭火焚.二十四院亦受株連。殿宇樓閣化為灰燼。
大上清宮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在中國古典名著《水滸》第一回,寫的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就是講大上清宮的,由上清宮內的鎮妖井,走出3 6天罡,72地煞、演繹出一部驚天動地的農民起義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如今,伏魔殿仍在。鎮妖井仍存,遊人信士絡繹而至,都忍不住要探一探伏魔殿的神奇,鎮妖井的玄秘。
2000年.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管委會啟動對大上清宮進行重建,翌年完成一期工程已恢復的有:福地門、龍街、下馬辜、欞星門、天一池、東隱院等,2009年3月,大上清宮已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熱烈歡迎廣大信士遊人來此朝拜聖真,領略《水滸》文化的精髓。
可乘坐36路公交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