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城市

湖北省宜昌市縣級市

枝城市,已於1998年複名為宜都市。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南部,長江南岸。素有鄂西山區門戶之稱。

歷史沿革


宜都,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歷史的古城,中華早期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紅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7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曾在這裡農牧漁獵。春秋戰國時期,境屬楚地,秦朝時縣域屬南郡,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縣,名夷道縣,至今已有2138年的建制史。
枝城市
枝城市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劉備改臨江郡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於此,取"宜於建都"之意,並派大將張飛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大將陸遜佔領宜都郡,獲取夷道、夷陵、秭歸等縣,並任宜都太守在此築城抗蜀,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境內。市府所在地故稱"陸城"。自古以來,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門戶”、“三峽門城”的美譽,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949年7月宜都縣解放,划屬湖北省宜昌專區,1958年屬宜都工業區,1961年宜都工業區撤銷,仍屬湖北省宜昌專區,1970年後屬湖北省宜昌地區,1987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設立枝城市,1998年,改稱宜都市。
7500年前就有人類群居於此,西漢建元六年(前135)置夷道縣,東漢建安十四年(209)劉備於縣境置宜都郡,取“宜於建都”之意。南朝陳析置宜都縣,隋置宜昌縣。唐貞觀八年(634)復置宜都縣。1955年與枝江縣合併,仍名宜都。1963年兩縣又恢復。1972年萬里長江上第四座公路鐵路兩用長江大橋在宜都縣枝城鎮建成通車。
1987年宜都縣駐地遷至枝城鎮故改為枝城市。1998年複名為宜都市。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宜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貌以丘陵為主,陸地面積中山區佔11.7%,丘陵佔79.5%,平原佔8.8%。有長江、清江、漁洋河三條主河流,還有大小溪河39 條,均屬長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徵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於王家畈鄉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為境內最高峰,位於枝城鎮的長江之渚--關洲,海拔38米,為全市最低處。

氣候特徵

宜都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6.7℃,無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時數約1705小時,主導風為東南風。全市土壤質地以中性為主,共有紅壤土、黃壤土、黃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個土類。植被類型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有杉木、馬尾松青岡櫟、栓皮櫟、竹林、烏桕油桐、油菜、胡枝子馬桑茅草蕨類等。
枝城市
枝城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以石灰石、煤、粘土、大理石、重晶石等儲量大、質優。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棉花、芝麻。盛產宜紅茶、柑橘、蠶繭。為葛洲壩(見葛洲壩水利樞紐)和清江隔河岩水電站組成的三峽能源中心地帶。境內交通發達,焦柳鐵路在枝城鎮與長江交匯,枝城港是長江重點港口之一。有城背溪文化遺址、荊門山、紅花套原始社會村落遺址、宋山等遊覽勝地。是晚清大學者、書法家楊守敬的故居所在地。

人口民族


枝城市面積1357平方千米,人口38.10萬,以漢族為主。

經濟


工業是宜都經濟的主體,佔三分之二以上,並且將繼續充當增長的“脊樑”。作為湖北省較早的“五小”工業基地和全國鄉鎮企業中西部合作示範區,宜都傳統產品具有深厚的工業基礎,在不斷的技術改造中表現出不俗的業績。建材、化工、醫藥、電子及農副產品加工是其主導產業。
隨著龍頭加工企業帶動,宜都農業得到了鞏固發展。全市圍繞水果、茶葉、畜牧、蔬菜、水產等特色產業,先後培育引進了8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個、宜昌市級2個。宜都還是全國首批園藝產品和茶葉出口示範區,農業精品名牌薈萃,像宜紅功夫茶、天然富鋅茶、松雲有機茶、波爾羊、光明柑、清江魚等,都在全國享有盛名,遠銷海內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枝城市
枝城市

旅遊


旅遊業正成為宜都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這裡山川秀美,水天一色,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等歷代文人墨客都曾留連於此,寫下傳芳百世的壯麗詩篇。古潮音洞素有“水旱相連、雲霧繚繞、鍾乳萬千、潮音響徹”之妙景,號稱“巴楚第一奇洞”。梁山層巒疊翠、奇峰屹立,佛道兩教並存,香火絡繹不絕,有“南武當”之美譽。新近發現的王家畈奧陶紀石林錯落有致、姿態萬千,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態逼真、保存完整,是一處集觀光旅遊、生態旅遊、科普旅遊於一體,展示地質奇觀的天然博物館。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宜都市上榜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17年12月,第一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範縣名單公布,宜都市入圍。
2017年5月,第一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名單發布,宜都市上榜。
2018年11月,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公布,宜都市入圍
2018年3月,第一批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出爐,宜都市入圍。
2019年,宜都市入選2019年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實施縣。
2019年10月,宜都市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10月,宜都市入選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位列第55名。
2019年10月,宜都市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位列第50名。
2019年10月,宜都市入選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位列第70名。
2019年3月,宜都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湘鄂西片區)。
2020年11月,2020年中國茶業百強縣排行榜出爐,宜都市位列第52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宜都市上榜。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宜都市入選。
2020年3月,賽迪顧問發布了2019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榜,宜都市位列第11名。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宜都市榜上有名。
2020年7月,2019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出爐,宜都市位列第78名。
2021年1月,宜都市上榜2020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範縣市榜第31名。
2021年4月,宜都市被評為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