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輝發那拉氏

乾隆帝第二任皇后

皇徠后輝發那拉氏(1718年3月11日-1766年8月19日)(《清史稿》記載烏喇那拉氏為誤記),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贈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愛新覺羅·弘曆,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后輝發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后稱其忤旨截髮)。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人物生平


封妃立后

雍正十二年春季的選秀中,虛歲17歲的那拉氏,被指婚於當時25歲的寶親王愛新覺羅·弘曆,為側福晉。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內務府奉旨賞寶親王側福晉之父訥爾布染貂冬冠一頂等物,賞側福晉之母鑲有兩個珍珠的金耳墜三對,賞福晉父母四成色淡金十兩,銀七百兩等物。及後由欽天監根據八字算日子,即所謂“擇吉”,決定在十一月初八日(1734年12月2日)正式娶進。九個月後,雍正帝駕崩,皇四子弘曆繼位。
雍正十三年乙卯九月二十四日(1735年11月8日),將那拉氏封為妃,暫稱為“那妃”。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1735年12月12日),乾隆將位於花甲寺衚衕的舒庫入官之宅邸一所共四十二間,賞給她的父親原任佐領訥爾布,檔案可知她家原本住在河槽沿東。
乾隆元年丙辰五月(1736年6月9日—1736年7月8日),據《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記載,乾隆帝下旨賜匾”德洽六宮“於儲秀宮,”令儀淑德”於永壽宮,“著收拾景仁、承乾、鍾粹三宮,用買尺七方傳七千叄百八十六塊......",據《故宮100》介紹,那拉氏曾為承乾宮主人,推測乾隆初年那妃居所或為承乾宮。最遲到乾隆九年甲子十二月(1745年1月3日—1745年1月31日),嫻妃搬進翊坤宮
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行嫻妃冊封禮,其封號“嫻”在內務府《鴻稱通用》中記載的滿語是“elehun”,意為“安和的”,“恬靜的”。
乾隆十年乙丑正月二十三日(1745年2月23日),那拉氏被晉封為嫻貴妃;十一月十七日行冊封禮。
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十一日,弘曆的元后孝賢皇后病逝,中宮皇后的位子出現空缺。三月二十二日,乾隆下令將養心殿西耳房的裝修挪到東耳房去,也就是說最晚於此日乾隆敲定了繼后的人選(東耳房是皇后住處,西耳房是貴妃住處,東西圍房是嬪妃住處)。同月,那拉氏手中增加三名宮女,接近皇后標準。四月十四日(1748年5月10日),嫻貴妃侄子、佐領訥蘇肯授三等侍衛及乾清門行走。四月十六日,東耳房內挪得裝修訖,根據檔案《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記載,此後,東耳房內的所有陳設做了一系列改動。四月二十日,那拉氏已經在內部檔案里被稱為皇貴妃,二十一日,乾隆帝從雍和宮出發前往靜安庄閱視工程。那拉氏以六宮之首的身份攜其他妃嬪隨行。
乾隆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1748年7月16日),孝賢皇后喪百日滿,至此皇后喪禮基本結束。六月二十二日,軍機處呈進所擬冊立皇貴妃諭旨,乾隆硃批修改後決定明日再述。七月初一日(1748年7月25日),乾隆帝正式下詔宣示那拉氏為繼任皇后,因尚在先後喪期,參考明太祖李淑妃、郭寧妃相繼攝六宮事,順治十三年清世祖福臨冊封董鄂妃為皇貴妃時曾頒詔天下,“典至崇重”,故先晉陞那拉氏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並賜予皇貴妃接受中宮箋表、頒詔天下的尊榮,令“(冊封禮畢)上御太和殿受賀。頒詔天下。嗣後遇三大節。及慶賀大典。三品以上大臣官員、進箋慶賀”;箋表是外臣每逢年節慶典進給皇后的賀文,有固定的格式,自誕生以來就是皇后專屬的權利,“賀箋授之,此半皇后矣。”因為後宮女眷一般不能為外界所知,只有皇後作為國母可以接受外臣的賀表,詔告天下。有無箋表、頒詔,是后、妃之間的兩個主要區別。乾隆又令貴妃、妃、嬪、王妃公主命婦等都在冊封禮后給皇貴妃行禮,確立了皇貴妃作為內外命婦之首的地位。七月初十日,皇貴妃之侄訥蘇肯被賜予油坊衚衕(今燈市口北巷)的官房一處。因為在此之前還未有出身於下五旗的皇后,七月三十日,乾隆帝又將那拉氏一族由滿洲鑲藍旗抬入滿洲正黃旗。種種資料表明,此時的那拉氏風頭正盛,在宮廷中受到了相當的優待。
乾隆十四年三月初六日(1749年4月22日),首領文旦交御筆黃絹“懋端壼教”匾文一張,安設在翊坤宮後殿明間北牆上,亦賜予御筆紅絹“德茂椒塗綿福履,教敷蘭掖集嘉祥”對聯一副;以上楹聯都用於形容皇后職責。四月初二日(1749年5月17日),軍機處隨手登記檔上諭:初六日王妃公主命婦止在皇貴妃前行禮,貴妃前無必行禮。四月辛巳(初四),以冊封皇貴妃攝六宮事遣官祭告圜丘、方澤、太廟、奉先殿、社稷。以次冊封貴妃、令妃、舒妃、婉嬪同告太廟後殿、奉先殿。四月五日,行皇貴妃冊封禮;四月六日,嬪妃、公主、命婦於交泰殿內向皇貴妃行六肅三跪三拜禮。“六肅三跪三拜禮”是只有帝后才能享有的禮儀。四月九日,以冊封皇貴妃兼平定金川戰事加上皇太后徽號禮成,詔告天下。並以“邊徼謐寧,中宮攝位,慈寧晉號”祭告各地山川帝陵。可見攝六宮事皇貴妃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實際地位都與皇后相差無幾了。

位正中宮

乾隆十五年庚午正月(1750年2月7日—1750年3月7日),部分內廷檔案中已稱皇貴妃為皇后;同年二月初十日(1750年3月17日),皇貴妃那拉氏的千秋賞銀亦照皇后份例恩賜銀九百兩;六月十一日(1750年7月14日),孝賢皇后富察氏二十七月喪期滿。七月初十日,乾隆帝正式下詔冊立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后,於八月初二日舉行冊立禮。八月初三日,行冊立皇后的慶賀禮,並恭上皇太后徽號冊寶。八月初四,以冊立皇后並加上皇太后徽號,詔告天下,停本年秋決。八月十五日,追封皇后之父訥爾布為一等承恩公,皇后之母朗佳氏為一品公妻夫人,由孫訥蘇肯襲爵一等承恩侯。按慣例,非原配、非帝母的皇后外家是不能襲封承恩公的,但在冊封那拉氏為繼后時,乾隆帝打破了這一慣例,以冊封元后外家的規制也給那拉氏外家封了公爵。此後,那拉氏的族人也都得到乾隆帝起用。繼后侄子訥蘇肯歷任京城稅務左翼監督、阿克蘇辦事大臣、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副都統等高級官僚,繼后兄弟伍德、堂侄蘇巴爾漢等人也在出任佐領不久即升任其他官職。從那拉氏開始,繼后外家加封公爵成為定例。
如懿傳中的皇后那拉氏
如懿傳中的皇后那拉氏
八月十七日,乾隆以“繼冊中宮。慶典既成。禮宜躬率皇后。祗謁先陵。以展孝忱。以資福佑。”為由,攜皇后奉皇太后巡幸嵩洛、拜謁泰陵、景陵。這是清代唯一一次因立后出巡祭祖,途中乾隆心情大好,寫下了一些詩作記錄與新皇后出遊的愉快心情。十一月初三日(1750年12月1日),帝后一行人還宮。那拉氏自正位坤寧以後,皇帝無論江南巡幸、盛京祭祖,還是木蘭秋獮、皇陵展謁,都有皇后伴駕同行。
乾隆十七年二月初十日(1752年3月25日)即那拉氏三十五歲千秋,乾隆帝賞賜皇后石榴花盆景一件(雕黃楊竹根座),當時那拉皇后懷孕約七個多月,石榴多子,在古代是寓意“多子多福”的吉祥之物,乾隆賜予皇后這件盆景,可見他十分期盼皇後為他誕育這個孩子。甚至在皇后還未生產時,朝鮮君臣就已經猜測皇後生下了皇子,並且是“康熙后初生太子。”四月二十五日,那拉皇後於翊坤宮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永璂誕生后,乾隆帝不僅寫詩紀念,還在奏摺硃批中讓大臣與自己“同喜”。
乾隆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752年7月1日),申祺為皇后誕下皇子上慶賀折;七月二十八日(1752年9月5日),廣東右翼總兵畢暎為皇后誕下皇子上慶賀折;十月,裕陵地宮完工。同月二十二日(1752年11月27日),乾隆攜皇后、嘉貴妃、怡嬪、穎嬪、林貴人、固倫和敬公主和碩和婉公主、定安親王永璜福晉、皇三子永璋福晉前往孝賢皇后陵參加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三人的奉安典禮。二十五日,帝后一行人抵達裕陵,在隆恩殿內為孝賢皇后祭酒後,乾隆與皇后、嘉貴妃第一次進入地宮閱視。二十七日,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三人正式葬入地宮,乾隆與皇后、嘉貴妃、固倫和敬公主進入地宮金券再一次閱視。怡嬪、穎嬪、林貴人、和碩和婉公主、永璜福晉、永璋福晉在第一道石門外觀看。此時皇后已經再次懷孕。
乾隆十八年二月初十日(1753年3月14日),乾隆帝賞賜皇后那拉氏瑪瑙三多花插一件(紫檀座),所謂“三多”,即桃、石榴、佛手三種植物,意為多壽(桃寓意長壽)、多子(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佛手諧音福);四月二十五日(1753年5月27日),皇十二子永璂周歲生辰,《賞賜檔》記載賜翊坤宮阿哥生日賜佛及物品;六月二十三日寅時,皇後生皇五女。九月(1753年9月27日 — 1753年10月25日),皇帝侍奉太后巡行熱河及木蘭,中間曾有諭,派內大臣等護送皇后前往盤山行宮休養。此時那拉皇後生下皇五女已經三個月,是目前發現的皇后第一次獨自行動。
乾隆十九年甲戌閏四月二十四日(1754年5月15日)員外郎西寧來說,太監胡世傑交東珠荷包豆一副,高宗命人將此物送予身處圓明園的皇后。
乾隆二十年乙亥四月二十二日(1755年6月1日)酉時,皇五女夭折;六月十六日(1755年7月24日),太監胡世傑給予皇后那拉氏年例西瓜燈一對,事後不需像其他妃嬪般用寶蓋交回西瓜燈。十二月二十一日,皇後生十三皇子永璟;十二月二十八日,催總管李文照將絹畫兩張持進翊坤宮內張貼。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四月二十七日(1756年5月25日),高宗特命總管方剛為剛出生的翊坤宮阿哥(即永璟)的床上鋪涼席一塊。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二月初十日(1757年3月29日),那拉氏四十歲生辰當天,其母郎佳氏過世;七月二十四日(1757年9月7日)子時,皇十三子永璟夭折。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六月十九日(1760年7月31日),皇后位下學規矩女子拜爾葛斯氏被封為伊貴人,是為慎嬪,在此之前的二月初四日(1760年3月20日)和卓氏則被封為和貴人,是為容妃。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五月十八日(1763年6月28日),乾隆駕行熱河。根據《撥用行文底檔》記載,這一年那拉皇后和令貴妃並未隨駕,那拉皇后獨自一人住湯泉,七月初二日(1763年8月10日)行清檔記載令貴妃等位於七月十九日外出,皇后亦未同行。但是九月二十二日(1763年10月28日)福隆安為後妃自避暑山莊回京上奏摺,推測皇后與眾妃可能有去熱河,只是未和乾隆同行。
據雍和宮檔案記載,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二月(1764年3月3日—1764年3月31日),皇后那拉氏千秋誕月,分派喇嘛一百八名,在雍和宮大殿念無量壽佛經九日;正壽一日,派喇嘛五百名在雍和宮唪念,供餑餑桌三張,共用銀四十七兩六錢六分九毫。

帝后反目

乾隆三十年正月,輝發那拉皇后陪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還為她慶祝四十八歲千秋。閏二月十八日,他們來到杭州,在風景秀麗的“蕉石鳴琴”進早膳時,皇帝還賞賜給皇后許多膳品,但到了當天晚上進晚膳時,皇后就沒有再露面,陪著皇帝進晚膳的只有令貴妃魏氏、慶妃陸氏、容嬪和卓氏。此後,皇后再也沒有露過面,後來才知道,在閏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和碩和嘉公主額駙福隆安把皇後由水路送回京師。南巡結束,回到京師不久,乾隆即下令收回皇後手中的四份冊寶,即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裁減了她手下的部份傭人,娘家並撥回原旗即滿洲鑲藍旗,到了七月份,輝發那拉皇後手下只剩兩名宮女,按清宮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應才配備兩名宮女。
影視形象
影視形象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正在木蘭狩獵的皇帝發了一道上諭:“據留京辦事王大臣奏,皇後於本月十四日未時薨逝。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余,病勢日劇,遂爾奄逝。此實皇後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只可照皇貴妃例行,交內務府大臣承辦。著將此宣諭中外知之。”

軼事典故


斷髮之謎

皇后死了,皇帝卻說是她福薄所致,並且不肯為她舉行皇后等級的葬禮。直至此時,帝后反目事件才以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形式展現在天下人眼前。那麼,究竟是什麼事情導致帝后反目的呢?
乾隆四十三年,在金從善事件中,皇帝自己給了一個解釋:“孝賢皇后崩逝時,因輝發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皇太后,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年,乃冊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仍優容如故。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然朕猶曲予包含,不行廢斥。后因病薨逝,只令減其儀文,並未降明旨削其位號。朕處此事,實為仁至義盡。且其立也,循序而進,並非以愛選色升。及其後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皇帝自己的說法是,皇后剪了頭髮,大不敬,大不孝。但這只是強勢一方的一面之詞,而且是時隔十幾年之後為了反擊來自民間的指責才作出的解釋,是真是假無從得知。
因為皇帝這一個疑竇重重的解釋,當時後世演繹出了很多帝后反目的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江南獵艷說。乾隆是中國史上著名的風流天子,他模仿他的祖父康熙帝不斷南巡,目的卻只是貪戀江南美景,又可趁機尋花問柳。據說他南巡時就曾在清江浦得到一個昭容的女伶,帶在身邊,後來又特命用鈿車錦幰送回揚州,還賜給她玉如意、粉盝、金瓶、綠玉簪、赤瑛、玉杯、珠串等。還有一個女伶名叫雪如,也是美貌多姿,乾隆南巡時又看上她,加入行幄,頗受眷顧。事後,雪如特地在上衣肩頭綉上一條小團龍,並且對人說,乾隆皇帝曾經用手撫摸過她的肩膀,因此特綉小龍,以志寵異。輝發那拉皇后隨乾隆南巡來到杭州后,乾隆曾深夜換上便服登岸遊玩。皇后再三勸諫,甚至哭著勸諫,乾隆不僅不聽,反而說皇后精神不正常,派人將她送回京師。
另外還有寵妾滅妻說。嚴譄的文字獄案供詞:“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回京。我那時在山西本籍,即聞得有此事。人家都說,皇上在江南要立一個妃子,那皇后不依,因此挺觸,將頭髮剪去。這個話說的人很多”“後來三十三年進京,又知道有御史因皇後身故,不曾頒詔。將禮部參奏,致被發遣之事。一想到人孰無死,若不做些好事,留個名聲,就是枉為人了……心裡妄想,若能將皇后的事進個摺子,准行領詔,就可以留名不朽……”有專家認為,這裡乾隆皇帝與皇太后是想晉封令貴妃魏氏為皇貴妃,遭到皇后的強烈反對,因為清朝後宮雖然有皇貴妃一級,但通常無外乎以下四種情況:一、冊立皇后之前的過渡期和考察期,如輝發那拉皇后本人、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二、先帝嬪妃晉封為皇貴太妃,如康熙的愨惠皇貴妃佟佳氏、雍正的純愨皇貴妃耿氏(裕妃);三、沖喜,即在貴妃病危時晉封她為皇貴妃,以期康復,當然也只是圖個吉利而已,受封的皇貴妃通常在幾日內病故,如雍正的敦肅皇貴妃年氏、乾隆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四、身後追封,如康熙的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敏妃)、乾隆的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哲妃)、光緒的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珍妃)。真正的皇后與皇貴妃並存的情況只有兩次:順治的皇貴妃董鄂氏(孝獻端敬皇后)、同治的慧皇貴妃富察氏(淑慎皇貴妃)。可見,在後宮中有皇后的情況下,皇帝通常不會冊立皇貴妃,以免對皇后造成威脅。但這種說法也只是猜測,同樣缺乏佐證。
在南京博物院“走進養心殿”特輯中展出的一份“十五阿哥請安折”或許有助於解開皇后剪髮之謎。其中乾隆硃批提到,“跟了去的女子三名,當下你同福隆安審問他們十八日如何剪髮之事,他們為何不留心,叫他們出去他們就出去嗎?要尋自盡難道他們也裝不知道嗎?”可見皇后是屏退宮女獨自在屋內斷髮,剪髮時乾隆並不在場。“再令阿哥公主福晉們進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們念,他怎麼禮、做何光景,一一記下,不必寫摺子,涿州接駕你再奏。”“諭王成皇后此事甚屬乖張。如此看來,她平日恨我必深。宮外圓明園他住處、凈房,你同毛團細細密看,不可令別人知道,若有邪道蹤跡,等朕回宮再奏,密之又密。”乾隆認為“她平日恨我必深”,又讓眾人觀察皇後接旨時的反應,可見乾隆本人對那拉氏為何剪髮也是懵然無知。

葬禮儀錶

實際上,輝發那拉皇后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在輝發那拉皇后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輝發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而輝發那拉皇后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位於一側。根據大清會典,皇貴妃棺木應用梓木,漆飾35道,抬棺夫96人。從內務府記載的檔案中看,輝發那拉皇后所用的棺為杉木製,抬棺夫64人,僅為嬪等級而已,這也符合發掘清理的純惠皇貴妃地宮裡輝發那拉皇后的棺木狀況。
另外,清制:凡皇貴妃、貴妃、妃死後都設神牌,供放在園寢享殿內,祭禮時在殿內舉行,而嬪、貴人、常在、答應則不設神牌,祭祀時,把供品桌抬到寶頂前的月台上。而輝發那拉皇后既不設神牌,死後也無享祭,入葬以後也隻字不提。根據內務府檔案記載,整個喪事僅用銀200兩7錢9分7厘,還不如一個低級朝廷官員。
作為一個位號尚存的皇后,受到如此待遇是很令人側目的。當時就有一個叫李玉鳴的御史因此上書,卻不料惹得皇帝惱羞成怒。“御史李玉鳴奏,內務府辦理皇后喪儀,其上墳滿月各衙門應有照例齊集之處,今並未聞有傳知是否遺漏等語,實屬喪心病狂。去歲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聞。今病久奄逝,仍存其名號,照皇貴妃喪儀,交內務府辦理,已屬朕格外優恩。前降諭旨甚明,李玉鳴非不深知。乃巧為援引會典,謂內務府辦理未周,其意不過以仿照皇貴妃之例,猶以為未足,而又不敢明言,故為隱躍其辭,妄行瀆擾。其居心詐悖,實不可問。李玉鳴著革職鎖拏,發往伊犁。並將此曉諭中外知之。”

人物爭議


繼后畫像

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寧等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嬪的畫的像。畫中的青年時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颯爽,栩栩如生。這幅畫乾隆一生只看過三次,即繪製完成之時、七十歲時和他退位之際。可見乾隆對這幅畫的珍視。這樣一幅乾隆珍視的畫卷中卻沒有繼后輝發那拉氏的畫像,仔細校查畫中人物身世,我們卻發現了排列上的差錯;再看畫卷上的裱作痕迹,則更加露出了破綻。畫卷上的后妃女子,進宮時間有先後之別,地位有高低之差,故排列順序也應合情合理。圖中應該還有繼后那拉氏,時為嫻妃的她位置應在貴妃之後純妃之前,但她惹惱乾隆,幾乎被廢(只是未曾下詔,實際被收回了從妃至皇后的所有冊寶,進行了實質性的廢后),所以猜測她的畫像應該被抹去了。並且至今為止不曾發現繼后的用於供奉的正裝朝服坐像,而作為皇后應該一定會有這張坐像,就此猜測乾隆皇帝曾下令銷毀繼后畫像。另有猜測認為在輝發那拉皇后病逝后,乾隆就銷毀了所有關於輝發那拉皇后的畫像,甚至修改了群像,抹去了繼后的面容,並修改其餘妃嬪面容以符合各自的身份站位次序,如《宴塞四事圖》中部分妃嬪面容有改動痕迹,甚至某妃嬪臉上出現了兩對眉毛,明顯為改動過人物,據此猜測乾隆皇帝曾令銷毀繼后畫像,不過至今尚無任何實質性證據。
在清朝,歷代帝后畫像曾存放於景山壽皇殿,在八國聯軍入侵時,壽皇殿遭劫,大量畫像散佚,部分被帶至國外,而不排除繼后的畫像在那時遺失,而且現網路流傳一幅無名畫像,曾標註為“嘉妃中年吉服像”,但該像明顯與《心寫治平》中嘉妃面容相差較大,應非同一人。而且是這種吉服像不曾在畫像上標註,一般都是在背面貼上鵝黃簽字以著名畫中人物身份,若鵝黃簽字遺失或錯放則會無法辨認畫中人的身份,現今猜測此像有可能為繼后畫像(看畫中人服制約為妃位,剛好符合郎世寧為帝后妃作像時繼後為嫻妃),但這張像也可能是愉妃的畫像,因愉妃也未曾留下畫像,所以畫中人究竟是誰,尚且不能作下定論。

姓氏之謎

關於本詞條主人公的主要姓氏,有二種說法。
其一,烏拉那拉氏說。民國年間編纂的《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皇后,烏拉納喇氏,佐領那爾布女。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同樣成書於民國年間的《清皇室四譜》亦收錄烏拉納喇氏的說法。但這種說法未見清代原始史料佐證。
其二,輝發那拉氏說。據清朝官方文獻《欽定八旗通志·卷十六》及《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二十四-輝發地方那拉氏》可知,那拉氏的父親訥爾布(或那爾布)是輝發國貝勒王機砮的後代,祖上歸於清室之後編入鑲藍旗,世襲四品佐領一職。繼后一系的脈絡為:莽庫(或作莽科,繼后爺爺的父親)—羅和(繼后的爺爺)—羅多(繼后的伯父)、訥爾布(繼后之父)—訥里(繼后的兄弟)—納蘇肯(繼后的侄子)。所以,如果從家族血脈來看,乾隆帝繼皇后姓氏就為輝發那拉氏,但尚無史書直接記載。
綜上所述,清代文獻《清實錄》與《星源吉慶》直接稱之為“那拉氏”或“納喇氏”;《清史稿·列傳一》中有“皇后烏拉納喇氏”之稱,《列傳八》又表述為“皇后納喇氏”,當代也有人據其家世認為她當為“輝發那拉氏”。相較而言,直接稱之為“那拉氏”比較穩妥。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五十》
《皇朝通典卷·五十二》
《清高宗實錄》
《嘯亭雜錄》
《星源吉慶》
《永憲錄》
《清皇室四譜——卷二》
乾隆帝冊封庶妃輝發那拉氏為嫻妃冊文:
命協徠辦大學士禮部尚書三泰為正使。內閣學士岱奇為副使。持節。冊封庶妃輝發那拉氏為嫻妃。冊文曰。朕惟教始宮闈。式重柔嘉之范。德昭珩佩。聿資翊贊之功。錫以綸言。光茲懿典。爾庶妃輝發那拉氏、持躬淑慎。賦性安和。早著令儀。每恪恭而奉職勤修內則。恆謙順以居心。茲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印封爾為嫻妃。爾其祗膺巽命。荷慶澤於方來。懋贊坤儀。衍鴻休於有永。欽哉。
乾隆帝晉封嫻妃輝發那拉氏為嫻貴妃冊文:
命大學士史貽直為正使。禮部右侍郎覺羅勒爾森為副使。持節、冊封嫻妃那拉氏為貴妃。冊文曰。朕惟化起璇閨。克佐肅雝之范。勞襄椒掖。聿彰淑慎之聲。爰考彝章。式頒綸綍。咨爾嫻妃那拉氏。性生婉順。質賦柔嘉秉德罔愆。協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膺褕翟之光榮。茲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寶封爾為貴妃。爾其益懋溫恭。尚祗承夫休命。彌懷謙抑。庶永集乎繁禧。欽哉。
乾隆帝晉封嫻貴妃那拉氏為攝六宮事皇貴妃冊文:
命大學士來保為正使。禮部尚書海望為副使。持節、冊封嫻貴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冊文曰。朕惟基化必資於內治。宮庭之模範當崇。從宜適協於成規。名位之優隆惟允。稽徽章而具在。重慈命之欽承。咨爾嫻貴妃那拉氏、早毓名門。素嫻內則。賜從潛邸。久昭婉順之儀。晉錫榮封。克佐肅雍之化。端莊表度。鏘雅韻於珩璜。恪謹持躬。著芳規於翟舀。茲以坤寧之虛位。屢煩聖母之縈懷。選繼體於後宮。時加註意。命嗣音於椒殿。每切諭言。朕曲體聖衷。追蹤家法。雖母儀儷極。事有待於將來。而閫職總持。典宜隆於此日。恭奉皇太后慈命。以冊寶封爾為皇貴妃攝六宮事。爾其祇承懿訓。益懋壼儀。奉長樂之春暉。勖夏凊冬溫之節。統掖庭之內政。贊宵衣旰食之勤。端令范以率先。順成是望。迓鴻庥而受祉。福履方綏。敬紹前徽。用光顯命。欽哉。
乾隆帝冊立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后冊文:
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大學士公傅恆為正使。大學士史貽直為副使。持節齎冊、寶冊立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后。冊文曰。朕惟乾始必賴乎坤成健順之功以備。外治恆資於內職。家邦之化斯隆。惟中閫之久虛。宜鴻儀之肇舉。爰稽茂典用協彝章咨爾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秀毓名門。祥鍾世德。早從潛邸。含章而懋著芳型。晉錫榮封。受祉而克嫻內則。噙躬淑慎洵堪繼美於蘭幃。秉德溫恭。信可嗣音於椒殿往者統六宮而攝職。從宜一準前規。今茲閱三載而屆期。成禮式遵慈諭。恭奉崇慶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爾其祇承懿訓。表正掖庭。虔修溫凊之儀。洽觀心於長樂。勉效蘋蘩之職。端禮法於深宮。逮螽斯樛木之仁恩。永綏後福。覃繭館鞠衣之德教。敬紹前徽。顯命有光。鴻庥滋至欽哉。

家族成員


父親佐領訥爾布
母親郎佳氏,乾隆二十二年三月去世
兄弟武德
四格
訥禮
配偶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
長子皇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去世,嘉慶四年三月追封多羅貝勒
幼子皇十三子愛新覺羅·永璟,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去世
女兒皇五女,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出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日去世
侄子蘇巴爾汗
扎拉芬
訥蘇肯
《滿清十三皇朝》繼皇后(蘭妃)
《滿清十三皇朝》繼皇后(蘭妃)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書名作者
《清史演義》蔡東藩
《清宮十三朝演義》許嘯天
還珠格格瓊瑤
乾隆皇帝二月河
後宮·如懿傳流瀲紫
延禧攻略周末、笑臉貓
如懿傳》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本流瀲紫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劇演員劇中名
1940香妃黃玠
1988滿清十三皇朝徐思斐
1998還珠格格一、二部戴春榮
1999
揚州八怪劉蓓
2002乾隆王朝李芸
2003還珠格格第三部姜黎黎
江南京華夢姜鴻
宮廷畫師郎世寧王瓊
2004乾隆與香妃翁虹
鐵齒銅牙紀曉嵐3許曉丹那拉·慶兒
2011新還珠格格鄧萃雯
後宮·甄嬛傳張妍烏拉那拉·青櫻
2014宮鎖連城楊明娜
2017畫框女人范冰冰
2018如懿傳周迅烏拉那拉·如懿
延禧攻略佘詩曼輝發那拉·淑慎
2020紫禁城裡的小食光張靜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