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富

彭子富

男,北京曲劇創始人之一,曲藝演員。原名彭振山,原籍北京順義縣楊各庄二郎廟,生於北京珠市口。其父彭士增是北京南城大鼓名家,長期在天橋演出並應各類喜慶堂會,堂號“士增堂”。

追求精益求精


彭子富
彭子富
彭子富先生自幼跟隨父親、哥哥彭振林在天橋演出。1936年,向尹福來之父尹士興學習各類大鼓、牌子曲等,拜師后便開始了一生的演藝生涯。他能自彈自唱並掌握各類大鼓,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樂亭大鼓、奉調大鼓、京東大鼓等,還擅演單弦牌子曲、拆唱八角鼓雙簧以及北京時調小曲等。他對藝術的追求可謂精益求精,無論是“唱”還是“做”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國初期


中央廣播電台籌建文工團,西河大鼓名家馬增芬沒有專職弦師,特聘彭子富先生為其在電台彈弦伴奏,是演員中能兼彈奏的佼佼者。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的北京曲劇,作為新興劇種應運而生。彭子富先生是早期加入曹寶祿創辦的群藝社藝人之一,也是北京曲劇創始人之一。1951年,彭子富與群藝社曹寶祿、魏喜奎、顧榮甫、尹福來、關學曾等參加了赴朝慰問團。

先後主演


回國后,先後主演了曲劇《柳樹井》的周強、《喝面葉》的陳世奪、《婦女代表張桂蓉》的王江、《打鳥》的王三、《楊乃武與小白菜》的錢寶生、《啼笑因緣》沈旅長、《天仙配》的董永、《駱駝祥子》的小順子、《姑娘心裡不平靜》的柳春江、《紅霞》的趙志剛、《野火春風斗古城》的韓燕來、《鬧洞房》的二禍等角色以及《趙小蘭》、《羅漢錢》等劇的配角。1960年後參加主演了《牆頭記》的大怪、《王老虎搶親》的王天豹、《喜笑顏開》的趙學藝、《箭桿河邊》的二賴子等角色以及《紅燈記》等劇的配角;1970年後主演了《師傅》的師傅、《震不倒的紅旗》的老礦工、《白卷先生》關大學、《母與子》、《野鴨洲》等劇的配角;1980年後又演了《巧團圓》的常員外等。

評價


1954年,他主演《喝面葉》中的陳世奪,與魏喜奎扮演的梅翠娥合作成為對兒戲。1955年3月5日,他們曾在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演出,得到了中央首長們的好評。隨後赴蒙古人民共和國演出該劇,慰問中國援外工作人員。
1955年,他在《婦女代表張桂蓉》這部劇中主演王江,在被張桂蓉(魏喜奎扮)說得理屈詞窮后的一段唱腔,採用了[梆子佛]曲牌,他的“這個女人哪!太撒刁……”的唱段,把人物自責自嘆、無可奈何的心境表露無遺。這種唱腔很符合人物性格,把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北京曲劇五十年》一書中對彭子富在《婦女代表張桂蓉》中飾演王江這一角色的唱腔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演員彭子富功底深厚,他的嗓音高昂,一般演員用三弦伴奏,能唱“三個眼”(曲藝的行話)F調就不錯了,而彭子富可高達“四眼A調、五個眼B調”能與著名曲藝名家魏喜奎唱功比拼,這在當時是很少有的。”在此期間,他們演出的《婦女代表張桂蓉》參加北京市匯演榮獲表演二等獎。

基本功很全面


彭子富先生不僅在唱功上有特點,在表演上的基本功也是很全面的。當時北京曲劇沒有繁重的做工戲,在創編新戲時彭老總是認真研究,在基本形體上力求更充實地表現人物。在一些現代戲中能靈活運用傳統戲曲中的旋子、飛腳等技巧,在同輩演員中是惟一的一位文武全才演員,為豐富北京曲劇的武打劇目奠定了一定基礎。北京曲藝團曲劇隊於1957年首演了《楊乃武與小白菜》,後來因故由彭子富救場飾演了做假證的藥鋪掌柜錢寶生,是個封建社會道德淪喪的社會渣滓、市儈小人的形象。儘管在該劇中只是一個小配角,但他熟練老辣地的將[太平年]唱腔運用自如,還借鑒了西河大鼓的虛字、耍板等技巧,該劇的音樂作曲劉吉典先生對他的演唱十分讚賞。他能把人物的狡詐通過“唱”、“做”表現得活靈活現,不少同行都說:“這一角色非他莫屬”。該片還選入了《1949-1999五十年舞台藝術精品》光碟,這也是彭老生前留下的最經典、為數不多的影像資料。

退休后


1986年,彭子富先生正式退休,當時他還經常參加各種演出活動。1995年,在他71歲高齡時還受老合作夥伴魏喜奎女士的邀請,參加了現代曲劇《崔大慶》的演出,飾演反面流氓老阿飛,這是與魏喜奎女士最終的合作,也創造了北京曲劇演出史上最年長演員參加演出的記錄。後來他每周堅持參加八角鼓票房活動,與其他退休演員及票友一起交流藝術,還要經常唱上一段兒。
他沒有藝術家的架子,凡京城任何票房邀請都欣然前去。有時還與杜三寶合作演出老派雙簧,為相聲票友們捧哏量活,為新初道的票友們傳藝。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在“霓裳續詠”子弟八角鼓票房任置場把兒頭時,總是讓先初道的票友多唱,自己卻只唱個小岔曲或一落大鼓就算告成,然後默默地坐在不顯眼的位置上,為了不影響演唱總是小聲講話或到室外談話。這種高尚藝德是有別於人的。晚年雖年老體弱,還以驚人的毅力多次參加票房活動。彭子富不求名利,對藝術精益求精,他一生始終沒有脫離過曲藝事業。
2004年11月9日凌晨2點,彭子富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
誕辰:1924年10月21日,農曆甲子年九月廿三日
逝世:2004年11月9日,農曆甲申年九月廿七日,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