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良

書畫家

李學良,出生於1939年,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委員,中國金陵印社總部藝術委員。

李學良


男,1939年出生,山東省壽光市人。高級講師。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委員,中國金陵印社總部藝術委員、榮譽理事,世界藝術家聯合會會員,中國江都書畫院常務理事,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書畫師,中國現代書畫名家名作編委會特約委員,中國民俗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桂林"雲雅軒藝社"特約畫家。1991年參加過中國書畫製作百米山水長卷"民族之魂·炎黃之母"製作,國畫作品被多家博物館、紀念館收藏,報刊發表,海內外展出。簡介入"中國教育專家名典"、"跨世紀中華文藝人才大典"、"跨世紀中外翰墨藝術家精品大全"、"世界書畫家經典"、"世界書畫名錄"、"國際藝林名家大辭典"、"全國中原杯書畫名家作品選"等三十餘部典集,獲中國"金陵杯"書畫大展銀獎,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大展賽一等獎,"廖氏杯"全國書畫大賽三等獎,得"當代書畫名家"、"當代中華藝術家"、"當代書畫藝術名人"、"國際書畫藝術家"、"藝術家豐碑獎"、"跨世紀藝術人才"等榮譽、證書。國際碑林名像、立傳。

李學良


教授出生於1958年12月20日,中國河南人。1991年獲荷蘭博士學位,1992年任
教授,1996年任博士生導師,1997年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995年省級優秀專家,1996年部級優秀留學回國人員,200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南開大學組合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圖論與組合數學會理事,中國運籌學會理事,美國數學會《數學評論》(Math.Review)評論員,《Discussiones MathematicaeGraph Theory》雜誌編委,《應用數學》雜誌編委。另外,還長期應邀為J. Combin. Theory B, J. GraphTheory, Discrete Math., Discrete Applied Math.等組合數學研究領域中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審稿。10餘次應邀去荷蘭、英國、香港、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於圖論與組合最優化、計算機科學理論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B》、《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應用數學學報》等國內外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百餘篇被SCI和EI檢索,180餘篇被Math. Review檢索,數百篇次被國內外同行學者的論著引用。6次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多次主持完成省部級基金項目,作為骨幹研究成員參加“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各1項。《代數圖論研究》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分子圖形的拓撲結構和拓撲量的數學理論研究》獲得陝西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完全r-部整圖》獲得陝西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培養碩士生24人,其中21人已獲碩士學位,培養博士生44人,其中29人已獲博士學位。

農民 李學良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李學良,
農民李學良
農民李學良
1968年出生,男,籍貫:河南省鞏義市回郭鎮,初中文化程度。殘障人士,愛好環保發明,環保志願者,系鞏義市良慧環保機械設備廠法人代表。年輕時涉足機械行業,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憑著其酷愛探究事物機理的性格,使之很快對機械行業產生興趣,並深深愛上這個行業。
農民李學良有個環保夢
2001年年初,李學良進入鞏義市一家耐火材料公司磨床車間當了一名設備操作工。進廠第一天看到的景象,讓李學良十分吃驚。車間內滿是含有石墨的黑色粉塵,職工們帶著四層口罩也遮擋不住粉塵進入鼻腔。工友說,廠里曾請來環保設備廠的工程師尋求治理辦法,但環保工程師說利用水除塵不行,而一套靜電除塵設備至少得80多萬,廠里掏不起這筆錢。超細粉塵是矽肺病的傳播源,媒體上關於矽肺病的報道讓李學良膽戰心驚。能不能試著想想解決粉塵污染的辦法?上班第一天,李學良就萌生了這樣的念頭...在多方壓力下,李同意義務治理污染問題,經過李的不懈努力,終於——80萬才能解決的問題,李學良用了,數千元就解決了。這件事過去了,但是從此李學良愛上了環保發明...(詳見參考資料)
當夢想成真
近十年來,李不顧經濟拮据的壓力,自費研究超細粉塵污染治理技術。2007年4月,李學良終於取得重大成果研製發明的煙塵、二氧化硫消除器,接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的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這並沒有滿足李學良探求污染治理問題的腳步。李學良先後於2008年2月13日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一項,2008年3月26日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一項,2009年7月1日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一項,2010年12月22日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明專利一項,2011年1月12日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一項,其事迹曾被多家媒體公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