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營鎮

蔭營鎮

蔭營鎮,隸屬於山西省陽泉市郊區,地處郊區中部,東與平定縣巨城鎮接壤,南鄰楊家莊鄉、李家莊鄉,西接平坦鎮,北與河底鎮、西南舁鄉為鄰,總面積103.3平方千米。

1949年,蔭營鎮境域屬縣級陽泉市工礦區第四區;2000年11月,三郊、白泉2個鄉併入蔭營鎮;截至2018年末,蔭營鎮有戶籍人口66740人;截至2020年6月,蔭營鎮下轄9個社區,23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橋上村西大街6號。

2011年末,蔭營鎮有商業網點350個,職工569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39萬元,比上年增長9.8% ;2018年,蔭營鎮有工業企業150個,規模以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9個。

建置沿革


1949年,蔭營鎮境域屬縣級陽泉市工礦區第四區。
1956年,屬陽泉市蔭營區。
1958年,屬陽泉市蔭營公社。
1969年,劃歸陽泉市郊區。
1986年,增設蔭營礦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0年11月,三郊、白泉2個鄉併入蔭營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蔭營鎮地處郊區中部,東與平定縣巨城鎮接壤,南鄰楊家莊鄉、李家莊鄉,西接平坦鎮,北與河底鎮、西南舁鄉為鄰,總面積10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蔭營鎮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丘陵土石山區,最高點劉備山位於本區西部,海拔1272.6米;最低點河谷地帶位於本區東部,海拔700米。

水文

蔭營鎮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蔭營河、三泉河2條,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蔭營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大泉眼、坪上、街上、橋上、下蔭營、南窯庄、上白泉、下白泉、小河北等村,長14千米。

自然災害

蔭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大風、霜凍等,洪澇年均發生0.1次,主要發生在7—8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2年7月29日的蔭營地區,當地山洪暴發,供銷社、糧店、百貨商店被淹,沖走煤炭、礬石2.4萬噸,損失達353萬元。

自然資源

蔭營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鋁礬土、硫鐵、石灰石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蔭營鎮轄區總人口7.0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636人,城鎮化率46.2%,另有流動人口1202人。總人口中,男性38626人,佔54.7%;女性31988人,佔45.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01萬人,佔99.4%;有回、土家、滿、彝、蒙古、苗等23個少數民族,共465人,佔0.6%,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1.5‰ 。
截至2017年,蔭營鎮常住人口60658人。
截至2018年末,蔭營鎮有戶籍人口6674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蔭營鎮有商業網點350個,職工569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39萬元,比上年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8101元。
2018年,蔭營鎮有工業企業150個,規模以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9個。

農業

2011年,蔭營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36675畝,農業總產值6218.2萬元,比上年增長7.6%,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生產糧食7839噸,其中穀子37噸,玉米762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紅薯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0277頭,年末存欄7504頭;羊飼養量498隻,年末存欄677隻;牛飼養量34頭,年末存欄65頭,生產肉類834.6噸,其中豬肉770.1噸,牛肉4.4噸,羊肉7.5噸,禽肉52.6噸;畜牧業總產值1270萬元。截至2001年末,森林面積1.1萬畝,有林地面積1.2萬畝,其中防護林5478畝,經濟林1622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4萬株,活立木蓄積量24440立方米,林木覆蓋率21.8%,水果種植面積1148畝,產量133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其中蘋果127噸,梨5噸,桃子1噸,大型農業機械72台(輛) 。

工業

2011年,蔭營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7億元,比上年增長8.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職工3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4億元,比上年增長1.3% 。

商貿

2011年末,蔭營鎮有商業網點350個,職工569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39萬元,比上年增長9.8% 。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蔭營鎮有幼兒園28所,在園幼兒602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17所,在校生4731人,專任教師3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3021人,專任教師29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蔭營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0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35人,經營管理人才2人,技能人才141人,農村實用人才42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蔭營鎮有文化站2個,農家書屋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7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蔭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8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39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39張,專業衛生人員175人,其中執業醫師55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5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18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540人,參合率94.8% 。

社會保障

2011年,蔭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33戶,人數4831人次,支出1460.5萬元,比上年增長99.7%;城市醫療救助1223人,支出36.9萬元,比上年增長78.7%;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7989人次,支出4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95戶,人數2473人,支出351.4萬元,比上年增長103.2%,月人均118.4元,比上年增長65.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2人,支出3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8人,支出1.0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94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8人次,共支出64.2萬元,比上年增長12.2%;農村臨時救濟10人次,支出2.2萬元。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蔭營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5千米,投遞點10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2萬份、期刊0.8萬冊,業務收入35萬元,固定電話用戶821戶,行動電話用戶98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21萬元。

交通


蔭營鎮有青銀高速公路207國道、214省道過境,縣鄉級公路6條,總長80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蔭營鎮,自古灌木叢生,綠樹成蔭而得名。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蔭營鎮下轄1個社區、38個行政村:萌營礦社區,橋上村、坪上村、街上村、后溝村、老虎溝村、下蔭營村、礬窯村、上千畝坪村、下千畝坪村、上煙村、下煙村、南窯庄村、三泉村、上白泉村、下白泉村、林里村、東梁庄村、西梨庄村、段家莊村、河北村、山頭村、雞窪村、東落菇堰村、西落菇堰村、窯溝村、三都村、三郊楊樹溝村、火石岩村、東堖村、南堖村、西堖村、韓庄村、前窪村、后窪村、辛庄村、馬庄村、小庄村。
截至2020年6月,蔭營鎮下轄9個社區,23個行政村:蔭營煤礦社區、老虎溝社區、下蔭營瑞豐社區、下蔭營文苑社區、上蔭營社區、玉泉社區、坪上社區、橋上社區、下蔭營社區、礬窯村、上千畝坪村、下千畝坪村、上煙村、下煙村、三泉村、三郊村、三都村、楊樹溝村、雙福村、堖上村、辛庄村、小庄村、韓庄村、福窪村、下白泉村、上白泉村、落菇堰村、東梁庄村、西梨庄村、段家莊村、山頭村、窯溝村;人民政府駐橋上村西大街6號。

水文氣象


蔭營鎮所屬地區海拔高700-1000米,氣溫適中,光照時間長,可利用積溫4279.5℃—3708℃,平均無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550mm,北有溫河灌區、東有娘關提水工程,水源充足。全鎮現有機灌站15處,機電井配套30眼,旱井3000餘眼。

地形地貌


蔭營鎮地處太行山中部西麓的土石山區,西有劉備山脈,海拔1027米,南有蔭營河,北有溫河由西向東流經全鎮。全鎮耕地36000餘畝,主要分部在鎮東部的30個村,土壤為黃土母質淡褐土性土類型,有機質含量2.24%,氮含量0.12%,按全國分級標準衡量,大體處於3—4級之間,屬中等肥力。西部山區以沙頁岩,山地褐土為主,利於荒山造林和樹木生長。

土地利用


全鎮總面積111.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萬畝,居住用地2.2萬畝,荒山1.1萬畝,林地3萬畝,乾果經濟林0.6萬畝,水果經濟林0.14萬畝。

城鎮建設


蔭營
蔭營
近年來,城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累計投資15億元,改建民居40多萬平米,建設高標準住宅小區12個,綠化鎮區21038.8畝,環城綠化、通道綠化、園林村建設等造林綠化工程使鎮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基本形成公路網路化、家居城市化、生活現代化、管理規範化蔭營城布局。現正以“唯旗必奪、爭創一流”的蔭營精神為建設“蔭營明珠城”發起新一輪的衝刺。

經濟收入


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26.09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近4.98億元,財政收入完成70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8元,綜合實力始終位居郊區鄉鎮第一。

畜牧業概況


目前,該鎮畜禽養殖主要以豬、雞、奶牛為主,其中三郊全海養豬場年出欄生豬達3000頭。
東梁庄乳鴿場是該市禽類養殖的一大龍頭,乳鴿以其“一鴿勝九雞”的美稱,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歡迎和食用,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它將帶動該鎮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大發展,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此外,東堖村蛋雞養殖基地、下蔭營蛋雞養殖基地、西梨庄養豬場等一批養殖小區正在蓬勃興起。

農業科技體系


蔭營鎮農業推廣服務網路健全。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專職農業技術人員20多名,村級農技推廣人員50多名。“九五”期間,蔭營鎮充分發揮區農廣校的基地優勢,共培訓農村基層幹部380人次,培訓綠證學員3000人,農民群眾素質普遍提高。

投資潛力項目


1、蔭營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現存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泉山關王廟,市、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壽聖寺和萬歲寺,特別是劉備廟、關王廟、張飛廟同在蔭營鎮,而且三廟互望實屬罕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度假、旅遊、休閑已成為一種時尚,三廟既有古傳統風韻,又是現實旅遊熱點,現正在開發階段,發展態勢良好,具有較大投資潛力。
2、蔭營鎮是全國小城鎮建設的明星鄉鎮,建設花園式城市是我們的目標,草坪、花卉、苗木的需求量很大。3、該鎮養殖業以散養為主,規模養殖僅有幾家龍頭企業。為深入挖掘該鎮的養殖潛力,結合省、市、區的養殖優惠政策,我們又出台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在水、電、路、地等各方面為在該鎮發展養殖業的朋友提供良好的投資平台。
4、經過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發展蔬菜產業的水利條件和土地條件都已具備,該鎮又有發展蔬菜產業的天然氣候條件做保障,現階段蔬菜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具有較大投資空間。
5、在蔭營鎮多個村莊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鋁礬土資源,可以用於鋁資源開放,做耐火原料等,是將來公寓方面的稀有原料。鋁礬土蘊藏豐富的有白泉、山頭等村,並且有大規模開礦的價值。

文化藝術之鄉


文化部在全國範圍內命名了963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該市的蔭營鎮榜上有名,它是該市惟一一個獲此殊榮的鄉鎮。
此次命名活動自2007年1月啟動以來,經過文化部的評審、公示等程序,所有的命名工作已經結束。我省的霍州市等39個市、縣、區、鄉鎮、街道獲此稱號。
蔭營迓鼓是一種集說白、歌唱、舞蹈、伴奏於一體的表演形式,是蔭營傳統文化中的一朵璀璨奇葩。傳統的迓鼓演出素以元宵節為甚。長久以來,迓鼓以它獨特的舞姿,精練的方土白話,簡捷明快的曲調,潑辣、生動的表演形式,深受群眾的喜愛,一直流傳到今。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期,迓鼓面臨著斷代危機,但是作為迓鼓藝術之鄉的蔭營鎮,不甘丟失迓鼓藝術這一經歷千年滄桑而流傳至今的藝術瑰寶,開始努力探索挖掘、傳承和振興迓鼓藝術的路子。2000年底撤鄉並鎮后,文化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為迓鼓藝術的傳承和振興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發展環境。2001年蔭營鎮召開了由100多名各界文化人士參加的先進文化建設交流研討會,全鎮上下特別是文化藝術界,在迓鼓藝術的搶救和保護方面形成了共識。2002年蔭營鎮又相繼召開了創新鄉土文化研討會,專門針對迓鼓、戲劇等傳統文化進行研討,為迓鼓藝術今後的發展方向和定位指明了方向。為了引導迓鼓藝術的健康、快速、正確發展,蔭營鎮鎮政府牽頭制定了迓鼓藝術發展規劃和措施,成立了迓鼓文化研究中心,三泉村相繼成立銳智文化部,專門從事迓鼓藝術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創作。在短短的幾年內,蔭營的迓鼓藝術逐步開始振興,全鎮湧現出了下蔭營村、三泉村、下白泉村等迓鼓文化村。2002年下蔭營村隆重推出由100多人蔘演的大型廣場迓鼓,為迓鼓藝術的振興打響了第一炮。之後,下白泉村、三泉村創作的迓鼓節目相繼登上鎮、區、市各級文藝匯演的舞台,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群眾的好評。現代迓鼓在一代代迓鼓藝人不斷的努力改革中,在繼承原有的動作和曲調的基礎上,不斷吸收眾多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素材,不斷汲取本地評說、蓮花落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之長,在表現人們的生活、理想、志趣與愛憎感情上更加生動活潑,更加爽直潑辣,更加富有神韻,成為新時期活躍在農村文化陣地的主力軍。2006年,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迓鼓藝術,蔭營迓鼓申報了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