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爪河

雞爪河

雞距河:俗名“雞爪河”,又稱“閻台淀”、“狼兒淀”。中有泉五距,俗名“雞爪泉”,平地涌水。(距:雞爪)。

雞爪河,酈道元《水經注》稱范水,雞爪泉平地涌水,發源於定興縣固城鎮西北,流經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徐水縣容城縣安新縣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興縣固城鎮雞爪河),轄區大約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境內,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

“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

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10500~9700年左右)人類就在此生衍繁息,西南兩公里處有南庄頭遺址(中國北方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舊志載源於定興縣,共有4支,一是陳村以上常福樂村,二為李家莊以上龍華村,三為姚村,四是馬村。今在三四支中間只有出於辛木村的一支。三支在台上村西相會。因形似雞爪而得名。台上村東部即《水經注》之鹽台陂、《宋史·河渠志》之閻台淀。三支會合后東南流,至申庄入徐水境。又東南流,至袁家墳、白塔鋪間穿京廣鐵路橋,經何庄至下河西,與萍河合流。《畿輔通志》載,雞爪河入安肅(徐水)境,屈曲南流,至縣城北(滾水壩東)入(北)雹河。

目錄

正文


雞爪河古時稱范水,發源於定興固城西北,河水及地下泉水(雞爪泉)湧出形成。
雞爪河,酈道元《水經注》稱范水,雞爪泉平地湧出,發源於定興縣固城鎮西北,流經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徐水縣,容城縣,安新縣。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興縣固城鎮雞爪河),轄區大約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境內,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
“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
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10500~9700年左右)人類就在此生衍繁息,西南兩公里處有南庄頭遺址(中國北方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舊志載源於定興縣,共有4支,一是陳村以上常福樂村,二為李家莊以上龍華村,三為姚村,四是馬村。今在三四支中間只有出於辛木村的一支。三支在台上村西相會。因形似雞爪而得名。台上村東部即《水經注》之鹽台陂、《宋史·河渠志》之閻台淀。三支會合后東南流,至申庄入徐水境。又東南流,至袁家墳、白塔鋪間穿京廣鐵路橋,經何庄至下河西,與萍河合流。《畿輔通志》載,雞爪河入安肅(徐水)境,屈曲南流,至縣城北(滾水壩東)入(北)雹河。
易水東分為梁門陂。(會貞按:《地形志》,范陽有梁門陂。)易水又東,梁門陂水注之。水上承易水於梁門,東入長城,東北入陂,陂水北接范陽陂,陂在范陽城西十里,方一十五里,俗亦謂之為鹽台陂。(會貞按:《一統志》引舊志,定興縣西五十里,閻台之西,有狼兒淀,地形窪下,郎山之水瀦焉。蓋即鹽台陂,閻台乃鹽台之訛也。)陂水南通梁門淀,(即梁門陂。)方三里。淀水東南流,出長城注易,(朱脫城字,趙據孫潛校增,戴增同。又《箋》曰:易,宋本作易水。會貞按:《大典》本、明抄本並無水字,全書如此者甚多,注無定例也。)謂之范水,(會貞按:《一統志》引舊志,有雞爪河,亦在閻台,平地湧出,三五不一,分流形如雞爪,繚閻台,經安肅,入雹河,蓋即鹽台陂水之南通梁門為范水者。)
巧對對聯-《中國民間故事叢書》
定興縣西南,有一條雞爪河,早年間,許多人靠在雞爪河裡打魚為生,
河邊設了一個鮮魚市。後來,這裡慢慢成了一個村子,村名就叫成了鮮魚村。直到清朝,一個拔貢才把“鮮魚”改為“賢寓”。鮮魚村北十來里地,有一個村子叫沽酒,沽酒村南邊不遠有一個村叫常樂富。相傳戰國時期,有 一位將軍駐守此地,經常在這裡唱戲,他見這個村北有沽酒,南有鮮魚,又常年唱戲,就取名常樂富。後來一些咬文嚼字的秀才就編成對聯:“鮮魚沽酒常樂富。”指明必須用本縣的村名對下聯。過了許多年,也沒人再對上下聯,直到清朝末年,幾個拔貢、秀才聚在一起,費盡心機,好容易才湊上下聯:“長安(城)嘉會(庄)太平庄。”
雞爪河的由來-《中國民間故事叢書》
徐水縣的北部(即定興縣境內),有一條河,叫雞爪河。為什麼叫雞爪河呢?
相傳,老年間雞爪河源的地方有個深不見底的大湖。湖裡有個龍王,專管這一方土地的旱澇。
有一年,天旱不雨,莊稼都旱死了,人們便向龍王求雨。龍王說要三十對童男童女才下雨。
誰家的孩子肯讓龍王作踐呢?人們不依,龍王就不下雨,終日在水晶宮裡尋歡作樂。人們嚇得連湖裡的水都不敢喝,怕龍王發怒。人們叫苦連天。
有一天,觀音大士路過此地,見人們如此可憐,觀音大士就命金雞大神到下界來懲治龍王。龍王不服金雞大神的管制,兩個便廝打起來。
金雞大神和龍王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最後,金雞大神終於把龍王降服了。金雞大神抓住龍王的角,按著他往前走,龍王又怒又疼,把地拱了一條溝。最後龍王向金雞大神求饒,答應降雨,金雞大神才饒了龍王。
湖裡的水,順著龍王拱的溝流成了河。人們為了紀念金雞大神,就把這條河取名叫雞爪河。
定興縣《留村村史》
村正北有垂雲寺一座,南通古遂,北延燕都,東鄰雞爪清泉(雞爪河源頭之一的雞爪泉),西映郎峰疊翠,寺中有雙塔巍然聳立,此成千古之大觀也。
六郎泉的傳說-《中國民間故事叢書》
早年間,定興縣姚村鄉李家莊村外雞爪河邊,曾有一處大泉眼,老人們都叫它“六郎泉”。
那時,還可見到泉水周圍用大塊青磚壘砌的花牆和栽種的花草,以及石墩、石柱之類的東西。面積足有一畝大小,所以,人們也叫它“一畝泉”。
說到這泉水,可是大有講究。最為人們稱道的則是關於六郎楊延昭的許多故事。
傳說,這個地方在北宋時期處於宋遼邊界。宋遼不和,經常打仗,這裡也就變成雙方“拉鋸”的地方。北宋名將六郎楊延昭所把守的三關之一徐水遂城,距此也只有十公里遠近。
有一年大旱無雨,雞爪河也日漸乾涸。楊六郎帶兵出擊遼軍,一仗打勝。回遂城時,路過西李家莊。此時,連日拼殺,將士們早已人困馬乏,都走都走不動路了。楊六郎見此情景,只好下令休息片刻。將士們口乾舌燥,想找口水喝,轉悠了半天,卻找不到能喝的水。這下可急壞了楊六郎。他命人再遠些地方尋找。結果找來找去還是沒能找到水,將士們大失所望,捶胸頓足,咒地怨天。
這時,有人忽然發現楊六郎的坐騎一照月白龍馬高聲嘶叫,兩隻前蹄猛刨地下的黃土,在它刨過的地方,出現一小片潮濕坑。楊六郎靈機一動,立刻命人拿來鍬鎬,沿坑深挖。挖著挖著,就聽“咕咚”一聲,一眼泉,從坑底竄了來,清澈的泉水,噴涌翻花,高有丈余,不一會兒就衝出三丈方園的大泉,直向雞爪河流去。六郎和將士們一見大喜過望,禁不住歡呼跳躍,擁抱狂舞,撩水嬉鬧起來。
楊六郎傳傳令就地紮營,埋鍋造飯。將士們飽飲甘泉,疲乏頓解,精神起來,人們還特意對大白馬犒賞了一番。
第二天,楊六郎就命將士們搬磚弄瓦砌了一圈花牆,將泉水圈了起來,並派了專人看守。後來又運來物料,建造茅屋,構築工事,決計把西李家莊當成北進抗遼的前哨陣地。
因為有了這眼大泉,附近的老百姓也大大受益,不僅飲水澆地有了指望,而且有楊家將的保護,也不再遭受遼兵的侵擾。飲水思源,後來老百姓們就把這眼泉水命名為“六郎泉”了。
北宋到了徽宗皇帝坐朝廷,君昏臣奸,朝綱不整,日漸衰敗。而此時的遼國也被金人所滅。金國國王阿骨打窮兵黷武,大舉南侵,仗打到三關,這裡也遭淪陷。金軍為斷絕宋兵的水源,不僅屠殺了守泉的軍兵,還搗毀了房屋建築,更為殘忍的是連“六郎泉”也用石碑封死。這就是後人們傳說的所謂“金兵扣鍋封泉”的故事了。從此,雞爪河除非有洪水下來才有,平時只剩下一縷時斷時續的小溪。
紅廟庄的傳說-《中國民間故事叢書》
李家莊原名紅廟庄。傳說三百多年前的雞爪河北岸,六郎泉西的十幾米處,坐落著一座紅牆青瓦的廟宇,人們都叫它“紅廟“。雞爪河裡往來的船隻上的人及附近村莊的人,路過紅廟總要下船歇腳進香。相傳這座廟修建於金朝統治時期,大宋遺民因不滿金人的統治,非常懷念保宋抗遼的楊家將。這時有人提議在六郎泉邊為楊六郎建一座廟,以寄託人們對楊家將的思念和表達對金人的憤慨。消息傳出后,往來客商和附近居自動捐款捐物,無錢無物的出力幫工,很快建起了這座廟宇。但當時怕金人找麻煩,沒有敢在宙宇上寫明供奉神像的名字,人們只能稱其為“紅廟 "。但是進香者心中都明白這裡供奉的是抗遼英雄楊六郎。
紅廟建成后,經歷了金、元、明三朝數百年的風雨。後來,紅廟附近有不少人家定居,就形成了一個自然村,隸成陳村。這裡居民也自稱“紅廟庄人”。直到滿清入關明朝滅亡,這座廟宇還屹立在雞爪河畔,與六郎泉相隔而望。大約在康熙年間,社會穩定,民族矛盾也逐漸緩和,紅廟也因年久失修,逐漸破敗。此時,正值有一李姓人家,為紿地主坐收地租遷居於此,村子更名為“李家莊”。紅廟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漸漸淡漠。大約在嘉慶年間,人們又用拆掉紅廟的磚木石料,修建了村南的龍王廟。如今,人們只能看到在廟址附近挖出的碎石磚瓦了。但紅廟的傳說,卻留在老人們的記憶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