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廟鄉

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轄鄉

雙廟鄉位於清豐縣城東南13公里,地處濮陽市郊,總面積45.5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人口39256人(2017年),耕地51585畝。西鄰106國道、東臨省道209線,008線縱貫南北,固雙路橫穿東西全境,濮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雙廟鄉是市級“文明鄉鎮”、省級政務公開示範單位。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綜合先進鄉鎮、重點工作先進鄉鎮、招商引資先進鄉鎮、平安建設先進鄉鎮等。

歷史沿革


河南省政務公開示範單位,濮陽市級文明鄉鎮。
名稱來歷據傳元末明初,此地有玉皇、關帝兩座大廟,來此燒香求福者絡繹不絕,故名雙廟。
地理位置地處清豐縣東南部,東與六塔鄉為鄰,南與濮陽市華龍區接壤,西鄰柳格鎮,北接紙房鄉。人民政府駐雙廟街。電話區號0393,郵政編碼457325,距清豐縣城11.4千米。
1944年,屬清豐縣第八區。
1958年,成立柳格公社。
1962年,析柳格公社東半部成立雙廟公社。
1984年1月,改公社為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廟鄉地處清豐縣東南部,東與六塔鄉為鄰,南與濮陽市華龍區接壤,西鄰柳格鎮,北接紙房鄉。鄉人民政府駐地距清豐縣城11.4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7千米, 總面積45.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雙廟鄉境內地勢平坦,全部為平原,東部有部分沙區。最高海拔55米,一般海拔49米。 

氣候

雙廟鄉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全年無霜期215天,年平均氣溫13.4℃,年均降水量700毫米。 

水文

雙廟鄉地下水源充沛,主要河流瀦龍河在境內呈南北“S"走向,自濮陽市華龍區流入境內,向西北流入清豐縣柳格鎮,境內長6.5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雙廟鄉有耕地面積4.8萬畝,人均1.3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雙廟鄉轄雙廟街、孫村、張營、窯當、城南、馬家、王家、杜家、南寨、倉上、楊蘭、沙窩、沙格.寨、庄頭、戶家、秦家、殷家、西南庄、單拐、東安上、西安上、桂寨、單寨、西翟灣、大翟灣、王李庄、水牛陳、西南營、鹽店29個村。
截至2020年6月,雙廟鄉轄29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雙廟街。 
雙廟鄉區劃詳情
雙廟村孫村張營村窯當村城南村馬家村
王家村鹽店村西南營村水牛陳村王李庄村大翟灣村
西翟灣村單寨村桂寨村西安上村東安上村單拐村
西南庄村股家村秦家村戶家村庄頭村沙格寨村
沙河村楊蘭村倉上村南案村杜家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雙廟鄉轄區總人口37400人,其中,男性20100人,佔53.7%,女性17300人,佔46.3%;14歲以下6657人,佔17.8%,15~64歲27639人,佔73.9%,65歲以上3104人,佔8.3%。總人口以漢族為主。2011年,雙廟鄉人口出生率8.51‰,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4.51‰。總面積約45.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20人。 
截至2018年末,雙廟鄉戶籍人口4318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雙廟鄉農民人均純收入7096元。2011年,雙廟鄉財政收入293萬元,比上年增長30.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5萬元,比上年增長29.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5萬元,增值稅6萬元,企業所得稅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78元,比上年增長18.2%。 
截至2018年末,雙廟鄉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8個。 

農業

雙廟鄉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蔬菜為主。2011年,雙廟鄉農業總產值3.4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鄉地區生產總值的30%。 
雙廟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雙廟鄉生產糧食3.15萬噸,人均851千克,其中小麥2.25萬噸,玉米819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2011年,雙廟鄉蔬菜種植面積4000畝,產量3.40噸,主要品種有黃瓜、白菜、山藥等,其中黃瓜1萬噸,白菜2.2萬噸,山藥2000噸。 
雙廟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雙廟鄉生豬飼養量6.5萬頭,年末存欄3.5萬頭;羊飼養量2萬隻,年末存欄1.4萬隻;家禽飼養量68萬羽。 

工業

雙廟鄉以建築材料生產、木器加工、鑄造為主導產業。2011年,雙廟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有工業企業55家,職工1100餘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佔全鄉地區生產總值65%。 

商業

2011年末,雙廟鄉有商業網點600餘個,從業人員1500餘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00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15%;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250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11%。 

金融

2011年末,雙廟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各項貸款餘額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 

郵政業

2011年,雙廟鄉郵政業務總收入500萬元,其中純收入110萬元。 

電信業

2011年,雙廟鄉電信業務收入42萬元。

文化


雙廟鄉是紅色革命老區。位於單拐村的“冀魯豫軍區紀念館”是抗日戰爭後期中共北方局,中共冀魯豫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軍區第一兵工廠所在地,至今保留著鄧小平、宋任窮、楊勇等同志的舊居,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單拐村2009年被河南省建設廳評為特色景觀旅遊名村,2012入選中國首批傳統村落。
雙廟鄉是唐將南霽雲的故里。南霽雲,唐魏州頓丘(今清豐縣)南寨人。安祿山叛亂時,從軍討賊,為防守睢陽張巡部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屢建奇功。睢陽失守后,寧死不降,英勇犧牲。 

傳統特色產品

雙廟涼粉——用綠豆或紅薯澱粉摻水在鍋內熬成稠糊狀,盛於盆內冷涼成透明體塊狀(俗稱“涼粉塊”),吃時劃成小塊,可加蒜汁、醋、香油等調著吃,稱“調涼粉”,也可加油、蔥花炒熟吃,稱“炒涼粉”。另外,做好盛在盆內冷涼的涼粉,可用圓孔籠屜等工具加工成蝌蚪狀裝在盛有清水的盆里,食用的時候加蒜汁、醋、香油、芝麻醬等調著吃,稱“面魚兒”。雙廟涼粉味道清香、口感爽滑,既能涼調、炒、煎,還能涮鍋吃,使雙廟涼粉在濮陽地區享有一定盛譽。

交通


濮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長6千米,通往六塔鄉、柳格鎮。西鄰106國道、東臨209省道,固雙公路橫穿東西全境,鄉政府駐地雙廟街有濮陽市31路公交汽車通往濮陽市區,清豐縣5路公交車從雙廟鄉可通往清豐縣城,2011年末,平均日發客運班車30班次。
雙廟鄉
雙廟鄉

社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中心29個,各類圖書室29個,藏書4萬冊。

教育

2011年末,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2120人,專任教師220人;中心小學6所,在校生2112人,專任教師13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2980人,專任教師9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教育經費240萬元,比上年增長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14.1%,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衛生院1個,衛生室61個,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固定資產總值2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5名,執業助理醫師41人,註冊護士4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體育

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2個。7%的村莊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

廣播電視

2002年4月建成雙廟鄉有線電視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240戶,入戶率24.1%。

社會保障

2011年,累計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63戶,人數695人次,支出13.5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190元,比上年增長18.8%;城市醫療救助31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8人次,共計1.09萬元,比上年減少1.3%。累計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6萬戶,人數1.75萬人次,支出140.02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16.6%。敬老院1所,床位5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9人。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000萬元,使50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2萬人,參保率9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支局1處,郵政業務總收入500萬元,其中純收入110萬元。報紙、期刊累計發行7000份(冊)。電信公司1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5台台,固定電話用戶2500餘戶,行動電話用戶9000餘戶,用戶4000餘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2萬元。

旅遊


旅遊業概況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轄區單拐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獲得榮譽


2009年,轄區單拐村被河南省建設廳評為“特色景觀旅遊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