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南霽雲的結果 展開

南霽雲

肅宗時期名將

南霽徠雲(712年―757年),魏州頓丘(今河南清豐),唐朝玄宗、肅宗時期名將。

出身農民家庭,人稱“南八”。勇武過人。“安史之亂”時期,協助張巡許遠鎮守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抵抗安史叛軍,屢建奇功。

至德二年(757年),睢陽陷落後,兵敗被俘,慷慨就義。

人物生平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慶緒殺死安祿山后,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統兵30萬攻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西南)。
是年十月,睢陽陷落,張巡、南霽雲被虜。

史籍記載


《張中丞傳后敘》
《睢陽魂》

軼事典故


封神祭祀

南霽雲在甘肅省天水市一帶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影響,在當地被供奉為二龍大王,民間廣泛敬稱為二爺。
睢陽保衛戰是安史之亂期間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以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為首的數千精兵,被困孤城,捕雀掘鼠,吃草根,扒樹皮,頑強拒守,寧死不屈,城破后,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三十六將全部遇難。安史之亂平定后,唐肅宗感其勇壯,追封張巡為開府儀同三司,贈揚州大都督,置像凌煙閣。唐肅宗詔封南霽云為睢陽太守,特進左金吾衛將軍,畫像續入凌煙閣宋太宗於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敕封南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澤二龍神君。清嘉慶帝敕封南為秦州慧音山昭佑綏灃嘉澤二龍大王。
二龍大王南霽雲的總廟會在天水秦州慧音山,甘谷總廟會在新興鎮雒家坪村,全馬路有47村,廟47處。主要集中在大像山鎮新興鎮安遠鎮一帶。二龍大王經千餘年崇拜,在天水一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祭祀程序。據不完全統計,天水市五縣二區範圍內有南霽雲、張巡、雷萬春等廟守達二百餘處,逢朔望及節會,香火鼎盛。
解放前夕,二龍王從天水來甘谷供奉時,正值小麥快成熟之際,由於迎送群眾太多,對沿途莊稼不免踐踏,於是就有了“耙(無釘)打二爺”和縣長張孝友打二龍王神像的事。卻是張孝友的事弄得民情嘩然,張孝友自己也覺著把事闖大了,一是二龍王的戰袍裡面還有袍,竟是蔣介石和胡宗南所獻,二是天水市紳對張孝友一片責難,無奈,張孝友只得在甘谷重塑二龍王神像,在天水捐資建南將軍祠,甘谷待不成,調任西和縣長。
甘谷一帶的二龍王廟文革中被當作封建迷信拆除,祭祀程序隨之廢棄。改革開放后,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以落實,文革中被毀的二龍王廟也相繼恢復興建。

五月會

二龍大王在天水一帶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影響,在天水人們尊稱他為“二爺”,只因“二龍大王”很受當地群眾歡迎與尊奉,所以每年的廟會活動都會去很多地方一尊活身像根本無法轉完各地,故此在天水的兩處總廟都有其“活身”像,天水秦州慧音山總廟有一尊二龍大王“活身”像,甘谷縣新興鎮雒家坪村總廟有一尊二龍大王“活身”像,兩尊神像幾乎完全一樣,甚至放到一起無法識別哪位是天水的,哪位是甘谷的。“活身”像均為坐身像,坐於敞棚轎子之中,全像有兩米多高,寬一米一,二左右,轎子共有六個龍頭,其中前方四個,左右各一個,前面兩龍頭下有一銅鈴,左右每個龍頭各有一銅鈴,將軍身穿紅色龍(莽)袍頭戴三角狀官帽,腳穿官靴,漆黑的臉面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彷彿在注視著當地的蒼生,長長的鬍鬚掉於胸前潔白的水袖直到腳面,轎子兩側都有兩個拱四人抬的穿轎乾的鐵環,全身約重800多斤,轎子的底座分上下兩層,據傳說每個加層裡面都有蛇,麻雀,燕子等小動物,它們長生於轎子的夾層里,千年不死。
二徠龍大王
二徠龍大王
每年的“二龍王”五月會,“二爺”都會從甘谷總廟坐車(因路程太遠所以用車拉)去天水總廟“取龍水”然後回到甘谷縣城總廟,屆時縣城街道兩旁的大小鋪面家家放炮相迎,每店都會或多或少的捐些香火錢,出了甘谷縣城,“二爺”便開始從鎮47個村鎮依次傳遞,(當地人稱之謂“打教”。)從第一個村子開始村村“下傳”,大村停留三天,小村停留一天,三天的稱之謂“全教”,一天的稱“半教”,傳遞一般上午十時許開始,村民們帶著鑼鼓,嗩喇,鞭炮,打著彩旗,拿著香火去接“二爺”,接頭后,所有村民由村裡老人帶頭,全體村民面朝“二龍王”神像,跪地燒香化黃紙磕頭供奉后,十幾個年輕的小夥子們抬起去自己的村子,隊列的最前面是鞭炮,其次是拿旗的孩子們,緊跟著的是鑼鼓,嗩喇,接著是“司公”(主持儀式的禮儀在當地的稱謂)然後是端著香盤的村裡老人,排行倒數第二的是手拿“二爺”令旗的指揮員,最後才是“二龍王”神像,其餘的村民則緊跟在“二爺”的兩邊。只因“二爺”是武將所以喜歡人抬著“他”跑,故此大夥都是抬著跑,雖然個個滿面汗水但心中卻喜悅無比,不論到哪村都是如此的隆重熱鬧,村裡幾乎每村都有安放神像的廟宇。到村后將龍王爺安放於廟宇后,開始擺放供品,村民集體燒香。第二天開始打教,“司公”帶領大家又唱又跳,好不熱鬧,其間也有很多還願,捐助與乞富求安的村民,等所有的教打完后又送往下村,依次往下!每年等所有的村會結束后二龍王於七月底返回總廟,整個五月會歷時將近三個月,場面空前盛大,逐漸形成廟會!為當地一年中頗為隆重的祭祀活動。

後世紀念


南霽雲廟

南霽雲廟,在宋州宋城縣(今商丘睢陽)南七里。唐代宗大曆二年勅曰:“頃者,國步艱難,妖星未落,中原板蕩,四海橫波。公等內總羸師,外臨勁敵,析骸易子,曾未病諸,兵盡矢窮,乃其憂也。於戲!天未悔禍,人何以堪?寧甘殺身,不附凶黨,信光揚於史冊,可龜鑒於人倫。其立廟焉,以時祭祀。”
南霽雲是唐魏州頓丘(雙廟鄉南寨村)人,今清豐縣境屬古頓丘。清丰南園,該項目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該園圍繞“忠勇”精神,以歷代忠勇之士的人物事迹為主題,進行全方位展示古人勇武剛強、忠勇大義和豪放不羈的英雄情懷。目前,該項目已建成並免費對外開放。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大唐遊俠傳》:敢笑荊軻非好漢好呼南八是男兒。
隋唐演義》:安祿山屠腸殞命南霽雲嚙指乞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