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黃家輝的結果 展開

黃家輝

茶藝培訓師

黃家輝,92年出生,機械工程專業,曾任浙江東書教育有限公司專職茶藝老師,現任浙江新通教育集團茶藝老師,中國銀河證券有限公司茶藝培訓師,中國茶葉學會“第三屆茶藝師資班優秀學員”、茶藝培訓師。

人物概述


初識黃家輝,給人感覺溫文爾雅,談吐謙和有禮,在給採訪者一行人展示茶藝的時候,舉手投足間飄逸出一股清淡、明凈的人文氣息,眼前這一切讓人很難聯想到他的機械工程專業背景。事實上,他在投身茶道之前還在一家大型國有天然氣公司供職過一年。
談到自己的專業,黃家輝笑稱這個問題已經被問過無數遍,但他還是為我們耐心的娓娓道來緣何從事起茶藝師這個職業。這個年輕人對於自己的事業有著很深刻的認識,他說自己的專業背景與茶藝二者並不衝突。中國傳統文化被世人忘記的時間太長了,茶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點,但是茶能為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享受。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酒茶。一種文化從生活升華至藝術向來是不易的,更何況這是一件我們在生活中都快忘記的事情。西漢王褒《僮約》有文:“……,烹茶盡具。……,武陽買茶。”這是生活。那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有文:“一碗喉吻潤……六碗通仙靈”便是精神的至高乃至道了。他要做的就是讓茶回歸生活,而後升華為藝。但藝術是以技術為基礎的,技術需要嚴謹,當一件事做到極致,既能表達自己,又能感染別人,何嘗不是藝術呢?一方面,茶藝師要有相當的文化底蘊與文化自信,這樣才能讓涵養由內而外的體現;另一方面,對茶葉沖泡還要達到非凡的熟練程度,如注水的高度與角度、溫度與時間都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使品飲者沉浸其中,進而體會到茶的幽香雅韻,達到精神上的升華。
黃家輝與茶的緣分從上一代就已經開始了,他的母親從事茶葉生意二十餘年,並且是第一屆師資班的班長,可以說是茶圈的大咖,他可算是家學深厚了。他記憶里最早關於茶的場景是兒時的一個午後,在院子里玩得滿頭大汗后,快步衝進家裡,端起桌上白底藍邊的搪瓷杯,裡頭裝著的是奶奶給爺爺泡上的一缸茶,“咕咚,咕咚”喝到嘴裡是那樣的解渴,可能這使他對茶有了獨特的親切感。但之後的少年歲月里他並沒有立刻和茶葉擦出火花,直到十七歲的一個下午。
或許氛圍是最好的老師,便利的環境,讓他從小就能接觸到各種頂級的茶葉,無形中鍛煉著味覺與嗅覺的靈敏度。某天下午靈光一閃,他坐在母親的茶桌前,突然想自己泡杯茶喝。那是他第一次自己泡茶,望著架子上的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紅心鐵觀音、大紅袍,最終他選了碧螺春,丟在玻璃杯中,拎起水壺便沖,沒有溫杯、沒有上投,捧著杯子吹著熱氣,邊嗅邊喝,甘甜的茶水在頃刻間便充斥著口腔……從那時起,他開始慢慢的和茶產生了一些情愫。
工作后,那個朝九晚五的崗位鍛煉著剛畢業的青年,忙碌而充實,但是他發現總是少了點什麼,他開始想起來少年時埋在心裡的那顆茶籽,發現它已慢慢長大變成一顆茶樹。這件事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經過深思熟慮,他暗下決心:我要做一件我這輩子都願意為之奮鬥的事!“如果說幸福是從事自己喜歡的事,並以此為事業,那麼我的選擇就是茶。”家輝如是說。

從教經歷


黃家輝從2016年開始便從事茶藝教學工作,迄今為止已經向500餘人傳授過茶藝知識:在這些人之中有在校的學生、有來華求學的國際學生或工作的國際友人,也有初入社會的職場新人、還有已經而立之年的社會中流砥柱、更有崇尚文藝與慢生活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教學相長,在近三年的教學過程當中,他看到了眾多人對茶的理解,從生活到精神,從風俗到民族文化,一杯茶能夠讓人感懷至深、一杯茶能讓人懷念家鄉、一杯茶可以讓人想起往事與童年。現在他仍舊每個星期固定為不同的人上茶藝課,教他們學習品鑒與沖泡悅己悅人的茶。教那些不曾喝茶的人慢慢的讓茶回歸生活,慢慢的讓心走進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