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101中學
1929年創辦的公立重點中學
鄭州市第101中學的前身為鄭州鐵路第一中學,創建於1929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辦學傳統。1981年學校被河南省確定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97年被命名為鄭州鐵路局第一所示範中學。2001年成為清華美院在河南省的唯一生源基地學校,2005年成為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2005年6月1日移交鄭州市政府管理,更名為鄭州市第101中學。2016年8月,鄭州市第101中學遷入鄭東新區新校區。
河南省鄭州市101中學(原鄭州鐵路一中),始建於1929年,是鄭州市歷史最悠久的中學,鄭州市第一個地下黨組織鄭縣黨支部就在該校建立。八十年來,學校發揚“愛國、進取、勤奮、求實”的光榮傳統,傳承歷代師生的優良作風,積澱了豐厚的學校文化,為祖國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嚴格的校風,紮實的教風,勤奮的學風,使學校贏得社會廣泛讚譽,1987年成為河南省首批重點高中,2005年被批准為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公民為方向,以打造鄭州市精品學校為目標,在鄭州市中小學教育領域內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沃土耕耘 禾苗茁壯
鄭州市101中學長期以來是鐵路企業辦學模式,2005年才正式移交鄭州市教育局管理。多年來,學校中招生源受限,入校學生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校園臨近鐵路,身處鬧市,學校硬體設施與同類高中兄弟學校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面對種種辦學困難和社會期望,學校知難而進,變壓力為動力,學校一直繼承發揚“尊師愛生、真誠相待、循循善誘、教學相長”的文化傳統,使生活在校園裡的廣大學生,處處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天天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人人都能自信、健康、快樂的成長,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
良好的育人氛圍,教師的敬業精神,使學校在中招成績遠遠低於省市其它同類學校的情況下,多年來高考成績一直在鄭州市名列前位。2000年楊松林同學獲鄭州市高考理工科第一名。共有35名同學升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高考本科及專科錄取率成績不斷提高。在省級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大賽中,有60人次分別在河南省信息學、物理、化學、數學、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學校絕大多數畢業生走入高校后,都能以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熱情真誠的態度、和睦的人際關係、積極參與意識和良好的工作能力,贏得社會及高校廣泛好評。學校教育真正體現了“入學低起點,畢業高質量”的辦學特色。
全面育人 潤物無聲
要求教職員工把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敬業愛生、勇挑重擔、以身作則、多做貢獻作為師德建設的具體內容,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師德建設的基礎上,努力營造“全員德育”的育人文化,通過多種途徑,使全體教職員工達成共識,德育工作是大家的事,要求全體員工,對於學校提出的各項工作,政教處開展的各項活動,班主任對學生提出的各項要求,大家執行起來目的一致、教育起來聲音一致、落實起來標準一致。
學校為學生設計了“先成人、再成材、后成功”的成長道路,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努力加強“學生習慣養成和基礎道德修養”教育,以多種活動使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從遵守校紀、班規入手,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從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關愛同學入手,培育學生的愛心品質;從不講粗話,不隨地丟垃圾入手,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從做好值日、衛生掃除入手,加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從不說謊話、考試不作弊入手,提升學生的誠信品格。
學校堅持舉行“升國旗儀式”,由每班學生輪流在國旗下演講;每年清明時節組織學生徒步到鄭州烈士陵園掃墓;每屆新生入校,組織學生進軍營參加軍訓;長期堅持對學生進行理解家長,尊敬老師的感恩教育;信守承諾,以誠待人的誠信教育;語言文明,儀錶大方的禮儀教育;理解別人,悅納自己的心理教育。每學年的運動會都是對學生進行集體榮譽感、組織紀律性教育的大好契機,每年末的科學藝術節,都是讓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感受成功的極好平台。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德育貼近學生,生動具體,使學生在豐富的體驗中感悟人生的價值,培養良好習慣,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從1991年開始,學校創辦了“中學生黨校”,相繼招收學員1300餘人,先後有650多名學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至今已發展43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中學生黨校學員,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校園生活,活躍在各種教育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視察鄭鐵一中時。
德育探索 煥發生機
新課程實施把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重視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育人方式提出了挑戰。
鄭州市101中學加強德育工作的思考與研究,在市教科所立項的“鄭州101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被列為鄭州市教育局重點課題。2005年起,學校從“校園主題調查教育活動”、“學生綜合素質層次教育與評價方案”、“學生成長記錄”三個方面展開研究與實踐。
為改變以往教師台上講,學生台下聽的陳舊教育模式,學校以“校園主題調查教育活動”為載體,將學生推上德育的舞台。根據學生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問題和苗頭或社會焦點問題,學校每學期選定1~2個教育主題,例如:“校園誠信問題”、“校園中學生文明禮儀基本素養”、“中學生責任心基本現狀”等。組織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以上問題的態度和學生中的主流傾向。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喚起大家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使同學們對一個問題在相互爭議的基礎上,形成大家比較認同的輿論導向,收集整理同學們的意見,對全體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從而達到明辨是非,弘揚正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
尊重學生差異,加強人文關懷。學校依據《中學德育大綱》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研究制定了《鄭州101中學學生綜合素質層次教育與評價方案》,提出由低到高三個不同層次的綜合素質教育內容與目標。指導學生根據自身基本現狀,選擇適合自己綜合素質基礎水平的管理考核方案,用自己制定的標準管理自己,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班級定期組織自評、互評,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觀察引導,以肯定、激勵為主要基調,在學生自定標準的基礎上,努力發現學生的進步,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提醒與幫助,保證絕大多數同學的管理方案能夠落實。
為了積極適應新課程要求,學校課題組率先在鄭州市高中,研究編製出富有人文關懷和激勵作用的《學生成長記錄》。引導學生不斷對自己經歷的事、走過的路進行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激勵學生提高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此課題研究得到了鄭州市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學校的做法和經驗受到鄭州市教育局領導和兄弟學校的充分肯定。該課題於2008年3月結題,榮獲鄭州市教育科研重點課題一等獎。
創新實踐 領略成功
1999年河南省高中還未進入新課改,鄭州市101中學已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聘請華東師大霍益萍教授來校做“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專題報告,對教師進行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培訓。2000年9月,學校嘗試開設研究性學習課,成為在鄭州市為數不多的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校,同時,開始嘗試開展學生科技小組活動。學校每年有計劃組織教師參加鄭州市、河南省以及國家組織的“教師科技創新研究與實踐”的專項培訓,建立創新教育的教師骨幹隊伍。
學校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2001年學生撰寫的科技論文《揭開黃豆芽又肥又大的奧秘》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優秀項目”二等獎,並獲“明天小小科學家”提名獎。《煙青蟲的人工飼養與體會》學生科技論文獲河南省一等獎。2002年王曉宇同學的《嵩山地質考察——三條理想地質旅遊線路的發現》和石潔同學的《利用廢鎳—鎘電池回收硫酸鎳晶體》均榮獲第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英特爾英才獎、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三等獎。多年來,學校有18項學生科技創新課題在全國榮獲一、二等獎,24項課題獲河南省一等獎,學校出版三本“學生研究性學習及科技創新論文集”。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大的科技創新空間,學校出資購置電腦機器人組裝設備,建立了科技活動室和微型車、刨、銑床的機械工作室,成立學生“機器人”活動小組,積極開展科技創意與製作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同學生們設計出“未來高智能自動洗車房”、“遠程倉儲控制系統”分別在2002、2003年全國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中獲“機器人創意”一等獎。機器人足球賽連續兩年獲省一等獎。
學校還組織了“奇思妙想”的科技活動和“無線電測向”訓練。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製作的“木牛流馬”、“計轂離車”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學生研究製作的惟妙惟肖的機器豬和能夠沖幾十米高的三級水火箭,作為中國科協赴韓國科技節展示的項目,受到外國朋友的高度讚揚。無線電測向活動也多次在全國青少年比賽中獲獎。
學校每年的科學藝術節上,舉辦“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發布會”,2003年學校被中國科協確定為“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學校”。2005年,學校以科技創新為特色,成為河南省首批示範性學校。
教學改革 與時俱進
把握時代脈搏,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營造鮮活高效的課堂。鄭州市101中學在積極課改的過程中,使課堂教學不斷有新的起色。
1999年學校承擔了河南省教研室“現代教育技術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研究”的實驗課題,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在鄭州市比較早地普及多媒體教學,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4年,學校在河南省教研室立項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同時,《有關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被中央教育學科研究所教育信息中心批准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信息資源網路建設對策研究》下的子課題。以上課題研究,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並使信息技術在學校課堂教學中,從單純的輔助教學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在促進學生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學習活動,營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增強課堂容量和效率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學校積極推行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提出“關注過程,師生互動、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營造“夯實基礎、瞄準能力、聯繫實際、實踐感悟”的教學氛圍。走出去向兄弟學校學習,在全校開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大討論,倡導教師“將研究性學習方法引入日常教學的課堂”,嘗試“學案教學”實踐,激勵教師熱愛學習,更新觀念,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結合學科特點研究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物理組的“問題教學法”、語文組的“開放性閱讀”、“英語組的口語及交際能力訓練”、生化組的“高三複習課模式”,音樂組的“學生音樂欣賞與演講”等,都展示出獨特的教改魅力,為學校“高效課堂”的形成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課堂教學方法改革,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提升,教學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2008年秋,河南省首次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新課程從教材知識的框架到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都向學校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對學校領導和教師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學校高度重視高一年級的新課程實施,成立新課程領導小組,制定新課程實施方案,全面開設必修課,根據學情和校情開展選修課和校本課程。從解讀課程標準,細化教學目標做起,不斷研究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為教師指明方向。對學生實施綜合素質評定,制定並實施“學生學分管理方案”。深入務實的工作,使學校教師的課改意識進一步加強,課堂上“教”與“學”的方式發生了可喜變化,教師的學科執行力整體進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實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成績,被鄭州市列為“新課程實施樣本校”。
科研互助 專業成長
教導處、教研室認真組織學校課堂教學達標活動和觀摩研討課、新教師彙報課等,通過大量的聽課、評課研討,促進教師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共同受益。學校高度重視師資培訓工作,每年分批送教師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專業培訓,並在校內定期組織專題講座,對學校教師隊伍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開展好常規教研的基礎上,各學科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需要,每組選擇1~2個教學問題進行研究,查找出現問題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並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問題的基本規律。
學校提出“科研興校”,倡導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學校每年在省基礎教研室、鄭州市教育局立項1~2項大的研究課題。各教研組結合教學需要,分別立項科研課題,集體參與教學研究,讓教師在參與過程中不斷進步,形成科研氛圍,深化校本教研。
廣泛深入的教育科研,對教師的教育理念、科研能力以及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促進,學校及教師都取得了許多優秀科研成果。
科學管理 制度治校
學校一向重視科學管理,把健全、完善規章制度,作為促進學校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把研究制定具有導向作用和激勵效應的制度、政策,作為校本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
學校移交鄭州市教育局管理之後,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制定、修訂了多項管理制度。出台了“鄭州101中學教師專業成長及發展方向指導意見”,從“師德風範,教育溝通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課堂教學能力,信息素養科研能力,班級管理能力,開發新課程能力,積極承擔學校重要工作,專業學習與成長”十個方面,對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行引導規範。制定了《加強學科建設及教研組建設實施方案》,對教研組建設和學科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按照責權利結合的原則,重新修訂“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職責”,出台“教研組和備課組體制改革方案”,制定了《校內名師評選與管理辦法》、《鄭州 101中學教學過程百分考核細則》、《學校考試質量分析六級分析制度》等。
2007年4月,學校編製出版了《鄭州市101中學常規管理手冊》,2007年8月,印刷出版了《鄭州市101中學學生手冊》。2008年3月,學校制定了《鄭州市101中學2008~2010三年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努力的方向,正式提出打造鄭州市省級示範性學校中的“精品學校”的奮鬥目標。從“科學的管理體系;優秀的教師隊伍;文明的學生素養;鮮明的教學特色;先進的科研成果;厚重的學校文化”六個方面解讀了精品學校的內涵,從八個方面描述了學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具體措施。
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使學校步入“科學管理,制度治校”的軌道。在此基礎上,學校狠抓領導隊伍建設,加強學習,提高中層以上幹部的政治素質,提出“思想境界高,做人品質高,業務能力高,工作目標高,工作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工作原則,營造團結和諧,積極配合,上通下達,高效快捷的工作氛圍,努力提高班子領導力和中層執行力。健全制度,建設隊伍,如同鳥之雙翼,使學校管理再上新台階,促進了學校發展的良性循環。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2005年,對於鄭州市101中學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學校正式移交歸屬鄭州市教育局管理。學校雖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壓力。學校連續獲得鄭州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鄭州市學科競賽先進單位、鄭州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先進黨組織、文明學校、河南省招飛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現有高中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1656餘人,教職工147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49人,鐵道部突出貢獻專家2人,省部級優秀教師6人,鄭州鐵路局科技拔尖人才2人,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達100%。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擁有良好的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鋼琴房、舞蹈教室、美術畫室、可觀測天體的大型全方位天文台、300米塑膠跑道的封閉式操場、體育館、健身房等。還有先進的校園網雙向教學系統,每個教室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實物投影儀。學校圖書館藏書達8萬餘冊,學生閱覽室達 321平方米。學校建有設備良好的學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任職時間 | 職務 | 姓名 |
1929——1930.6 | 校長 | 黃富強 |
1930.6——1930.10 | 校長 | 張鋒伯 |
1930.10——1932.6 | 校長 | 黃富強 |
1932.6——1932.12 | 校長 | 周德偉 |
1933.1——1933.6 | 校長 | 黃致平 |
1933.6——1940 | 校長 | 吳乃立 |
1940——1949 | 校長 | 林祖群 |
1949——1950 | 校長 | 曹蘭珍 |
1950——1952 | 校長 | 徐拓夫 |
1952——1953 | 校長 | 查全敏 |
1953——1957 | 校長 | 郭武城 |
1957——1971 | 校長 | 蔡運生 |
1971——1977 | 負責人 | 步占存 |
1977——1979 | 校長 | 孟照仁 |
1979——1980 | 校長 | 楊力行 |
1980——1984 | 校長 | 黃惠群 |
1984——1985 | 校長 | 杜玉堅 |
1985——1987 | 校長 | 趙法泉 |
1987——1996 | 校長 | 李道熙 |
1996——2004.9 | 校長 | 高鶴 |
2004.9——2010.5 | 校長 | 錢鋒 |
2010.5——2015 | 校長 | 康午生 |
2015——至今 | 校長 | 李國喜 |
任職時間 | 職務 | 姓名 |
1937——1938 | 支部書記 | 楊長庚 |
1952——1953 | 支部書記 | 查全敏 |
1953——1957 | 支部書記 | 郭武城 |
1957——1959 | 支部書記 | 黨群 |
1959——1960 | 支部書記 | 沈金榮 |
1960——1961 | 支部書記 | 李春榮 |
1961——1962 | 支部書記 | 馮書明 |
1962——1963 | 支部書記 | 張鳳如 |
1963——1977 | 支部書記 | 韓翹秀 |
1977——1984 | 支部書記 | 司馬中和 |
1984——1987 | 支部書記 | 毛敬淑 |
1987——1996 | 總支書記 | 趙法泉 |
1996——1999 | 總支書記 | 郭旭 |
1999——2004 | 總支書記 | 錢鋒 |
2004——2009 | 總支書記 | 胡凡 |
2009.6——至今 | 總支書記 | 董慧蘊 |
今天我以鄭州市第一零一中學自豪,明天鄭州市第一零一中學為我驕傲。
學校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髮展和幸福奠基。
關愛每一個學生,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在鄭州市第一零一中學校園裡。
優良傳統
愛國 進取 勤奮 求實 創新
學校精神
追求卓越 創造一流 發展特色
校訓
德才兼備 勤奮自強
辦學思想
面向全體 因材施教 發展個性 全面育人
培養目標
先成人 再成才 后成功
嚴格的校風
嚴謹 務實 文明 和諧
紮實的教風
敬業 垂範 善導 育人
勤奮的學風
尊師 樂學 堅毅 高效
鄭州市第一零一中學的前身是 1929 年創建的平漢鐵路鄭州扶輪中學, 1930 年改為鐵道部立鄭州扶輪中學。建校初,學校就提出“學為萬人役,行率天下先”的辦學宗旨,於 1937 年在學校成立了中共鄭縣縣委領導下的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和進步思想的影響下,她的許多學生走上抗日前線,走向延安,投身革命事業。學校治學嚴謹,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成績突出, 1981 年被河南省首批命名為重點高中, 1997 年又被鄭州鐵路局首批命名為路局示範性高中, 2005 年成為河南省首批省示範性高中,2005年6月1日移交鄭州市政府管理,正式更名為鄭州市第101中學。
抗日戰爭爆發后,學校於 1938 年開始先後輾轉於西安、漢中、堡城張寨,經過 5 年的顛沛流離於 1942 年遷至陝西省蔡家坡。期間,學校雖遷徙多次,但優良傳統沒變,教師以教學水平高,教風嚴聞名,學生以刻苦努力著稱。學校愛國熱情高漲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1950 年,鄭州扶輪中學改為蔡家坡鐵路子弟中學。
1952 年,原鄭州扶輪中學的部分教師回到鄭州,在東三馬路原扶輪中學舊址重建鄭州鐵路職工子弟中學,簡稱鄭州鐵中。期間,學校曾設立三個分校。 1953 年在開封設分校, 1955 年獨立為開封鐵中。 1954 年設立新鄉分校, 1955 年獨立為新鄉鐵中。 1957 年學校由東三馬路遷到隴海東路 187 號現址。 1962 年再在鄭州設立分校, 1963 年獨立為鄭鐵二中。同時“鄭州鐵中”改名為鄭州鐵路一中。 1987 年經省教委批准撤銷初中部, 1989 年過渡為高級中學。
七十餘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畢業生,形成了“愛國、進取、勤奮、求實”的優良辦學傳統。
學校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全面育人”的辦學方針,著力教育學生 " 掌握規範,學會選擇,嘗試創新 " 。學校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提出了 " 在鄭州市第一零一中學校園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 的辦學理念。嚴格的校風,紮實的教風,勤奮的學風,使學校在向現代化一流學校邁進的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成績。如今的鄭州市第一零一中學正以“追求卓越、創造一流”的精神,朝著國家級示範學校闊步前進。
七十餘年來,學校發揚“愛國、進取、勤奮、求實”的光榮傳統,傳承幾代師生凝聚的優良品質與作風,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為祖國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世界飛碟射擊冠軍巫蘭英、深圳萬科集團公司老總王石、原省政協副主席姚如學、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閻海旺以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王永漢等都曾在這裡就讀。嚴格的校風,紮實的教風,勤奮的學風,使學校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鄭州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學科競賽先進單位,是河南省“文明學校”和“五愛”教育先進學校。
學校還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全面育人”的辦學方針,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提出了"在鄭州101中學校園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辦學理念。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教師敬業奉獻的拼搏精神,使學校在中招成績遠遠低於省市其它同類學校的情況下,高考成績多年來保持在鄭州市前五位。共有30餘名同學升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高考成績不斷提高,重點率達30%,本科率達70%,高考錄取率達97%以上。
營造和諧 成功育人
鄭州市101中學長期以來是鐵路企業辦學模式,生源受限,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面對辦學的一些困難和社會對學校的期望,學校變壓力為動力,制定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全面育人”的辦學方針,提出了“在鄭州101中學的校園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辦學理念,倡導教師“關愛每一個學生,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幾十年來,學校一直傳承著“尊師愛生、真誠相待、循循善誘、教學相長”的優良校風,生活在這樣的校園裡,處處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天天都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人人都能自信、健康、快樂的成長,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與提高。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全體教師的敬業奉獻精神,使學校在中招成績遠遠低於省市其它同類學校的情況下,多年來高考成績保持在鄭州市前五位。2001年以來,康樂、徐驚蟄同學分別獲得2001年、2003年鄭州市高考總分第一名。共有30名同學升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高考成績不斷提高,重點率達30%,本科率達70%,高考錄取率達97%以上。
2001年以來,在省級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大賽中,有340人次獲獎,其中60人分別在河南省信息學、物理、化學、數學、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8人參加全國信息學、物理、化學、科技創新大賽的決賽,在全國獲得優異成績。真正體現了“入學低起點,畢業高質量”的辦學特色。
人才培養 德育為首
鄭州市101中學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引導教師深刻理解“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意義,認真研究學生的思想、心理變化,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為學生設計出“先成人、再成材、后成功”的人生道路。
為了讓學生真正弄懂做人的道理,學校圍繞“學會做人”開展了一系列全員參與的德育教育活動和培養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從遵守校紀、班規入手,使學生從思想上產生自律意識;從愛護公物、維護環境、關愛同學入手,培養學生富於愛心的品質;從不講粗話,不隨地丟紙屑入手,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從做好值日、衛生掃除入手,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從不說謊話、考試不作弊入手,培養學生的誠信品格。
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校堅持舉行“升國旗儀式”、“成人宣誓儀式”,開展“國旗下的演講”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校園主題調查活動及主題班會。堅持清明節組織學生徒步到鄭州烈士陵園掃墓。
從1991年開始,學校創辦了“中學生黨校”,相繼招收學員1200餘人,先後有600多名學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至今已發展44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視察該校時,對中學生黨校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向高校輸送思想政治上優秀的畢業生,加強了高校學生中的黨建工作,這是條寶貴經驗。”
為使學生關注社會,開闊視野,學校每天編輯15分鐘校園電視節目,並將收看校園電視節目排入課表。各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重視滲透德育內容,用高尚的情操陶冶學生。成立“呼喚愛心”社,多年來,組織學生幫助孤寡老人,幫助身邊的貧困同學。聘請法院的法官擔任法制副校長,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定期開辦“家長學校”,建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為使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設立了心理健康諮詢室,開設“心理諮詢”課,科學引導學生有一個健康、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養成教育 重在引導
立足將來適應社會競爭的需要,鄭州市101中學充分認識到,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公德修養,對學生將來的成功至關重要。學校在堅持傳統德育教育活動的同時,在鄭州市教科所立項申報了重點課題“鄭州101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從“校園主題調查教育活動”、“學生綜合素質層次教育與評價方案”、“學生成長記錄”三個方面展開實踐與研究。
雖然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一天都沒有停止,但校園內還是不停地出現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對此,學校嘗試換一種新的方式,組織調動學生在校園中開展調查和討論。通過調查,了解大家的想法,通過討論,使大家對同一個問題在相互爭議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形成公約,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把學生放在德育工作的主體地位,變老師說教為學生自己主動參與教育活動,成為自己的主人。
以政教處、團委牽頭,成立課題小組,在高一、高二學生中開展“校園主題調查教育活動”。分別就“校園文明禮儀”、“校園誠信”、“校園早戀現象”、“學生節約意識與行為”、 “學生責任感基本現狀”,等主題展開調查研究,並在各班組織了廣泛、深入的討論。配合主題調查活動,學校期中考試設立了誠信考場,語文組組織了主題調查的徵文比賽,政教處組織評選了“文明禮儀先進個人”,歷經近一年的時間,有計劃開展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教育活動。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廣大同學態度積極,思維敏銳,在各班小組討論時,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表現出了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對美好校園、高尚情操的嚮往與追求。
為了加強德育工作的人文關懷和激勵效應,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差異,學校依據《中學德育大綱》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將德育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由低到高三個不同層次的綜合素質教育內容,制定了《鄭州101中學層次教育方案》,建立新型富有激勵作用的綜合素質教育評價辦法,在高一年級和高二部分班級試行。要求每一個學生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按照自己當前的素質水平和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高度,自己選擇組合一套適合個人的綜合素質評價標準,信守諾言,嚴格執行,班主任注意引導和督促,定期組織自評和互評,寫出評語。這一管理模式的確對激發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熱情起到了積極的調動作用,有效地鞭策同學們約束自己的行為,並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為了積極適應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成長過程,重視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個性與興趣的發展與完善,學校研究制定了“鄭州101中學學生成長記錄”,在高一年級進行試驗。通過圖文並茂的學生成長記錄,引導學生增強對校園生活的熱愛,重視德智體美勞及實踐活動,注重自己的能力鍛煉和才華展示學生成長記錄,增加了學生、老師、家長的相互交流溝通,起到了積極的橋樑作用。
此課題研究得到了鄭州市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學校召開了重點課題研究現場會,受到與會領導和兄弟學校的充分肯定。
師生互動 勤思樂學
把握社會前進的脈搏,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負責。鄭州市101中學高度重視學生人格、個性及品質的培養,重視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及價值觀的全面提升。多年來,學校提出“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改革進行整合”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動學習、勤思樂學”的課改理念,極力營造“夯實基礎、瞄準能力、加強實踐、綜合運用”的教學氛圍,運用信息技術和開展研究性學習,改變教與學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摸索出以下好的做法。
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閱讀,將閱讀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實踐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模式。首先,帶著研究課題閱讀。教師指導閱讀方法,學生分成閱讀小組,制定閱讀課題計劃,有針對性地閱讀相關書籍。第二,圍繞課題搜集信息。在閱讀主要讀物的同時,小組同學分工合作,通過圖書館和網路收集信息,展開討論,整理出有獨特見解的文稿。第三,精心準備展示成果。教師批閱小組論文,提出修改建議,由各組學生代表,運用多媒體向全班彙報,教師做點評,突出對學生閱讀質量和閱讀技巧的指導。同學們認為這樣的閱讀課,具有多元性、開放性、交互性和獨立性。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習,團隊精神、信息素養、獨立思考問題及賞析作品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在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學校還開設了英語口語與交際能力訓練課、校園系列講座等十多項具有鮮明特色的校本課程,以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與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鄭州市教育局領導和教研員的讚揚。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學校畢業走入高校的學生,絕大多數能以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熱情真誠的態度、和睦的人際關係、積極參與意識和良好的工作能力,贏得高校廣泛好評。
科技創新 領略成功
在普及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基礎上,鄭州市101中學把科技創新活動和當前的課程改革結合起來,開展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活動。每年有計劃組織教師參加鄭州市、河南省以及國家組織的“教師科技創新研究與實踐”的專項培訓,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科學素養和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指導能力,建立一支骨幹隊伍,成立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小組。學校每年組織科學藝術節,為了給同學們搭建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平台,學校每年組織科學藝術節,舉辦“學生科研課題展示會”,讓同學們用多媒體的形式把自己選題的可行性、研究過程及預期結果進行展示,並邀請省科協青少年中心的領導和專家對學生的課題進行點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科技創新熱情。
學校還組織了“奇思妙想”的科技活動,學生製作的“木牛流馬”、“計轂離車”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研究製作的惟妙惟肖的機器豬和能夠沖幾十米高的三級水火箭,作為中國科協赴韓國科技節展示的項目,受到外國朋友的高度讚揚。
學校開設“機器人製作”和“無線電測向”校本課程,成立活動小組,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河南省及全國比賽中,均取得良好成績,同學生們設計出“未來高智能自動洗車房”“遠程倉儲控制系統”分別在全國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中,獲“機器人創意”一等獎。
學校編輯了兩冊學生研究性學習及科技創新論文集。論文中學生用大量的理論和科研事實論證、說明自己所研究的問題,表達自己在從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歷經困難和成功的深刻感受。文章論點鮮明、論據充分、富有新意,閃爍出學生的智慧和激情。在河南省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中,該校《嵩山地質考察——三條理想地質旅遊線路的發現》、《利用廢鎳—鎘電池回收硫酸鎳晶體》、《家庭多用探測儀》、《探索恐龍滅絕的可能原因》、《輔照及儲藏條件對食品VC含量影響的研究》、《營養型綠色豆腐的製作》等16項課題在全國榮獲一、二等獎,21項課題獲河南省一等獎。群眾性的研究性學習和科技創新活動已 成為學校富有時代生機的辦學特色。
培養特長 打造精品
鄭州市101中學具有一支業務技術精湛,敬業愛崗的競賽輔導教師隊伍,在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在近三年省市組織的各類學科競賽中,碩果累累,取得優異成績。
2003年,王牧、程隆同學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分別獲得全國二等獎和三等獎。丁峰同學在第二十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全國二等獎。丁峰、高彬、陳姜智、武程同學在河南省高中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省一等獎。
2004年,李子汨同學,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全國三等獎。
2005年,李子汨、高陽同學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國家三等獎。陳旭旭、王寅、徐竟歐、王俊,周夏冰、周偉同學在全國信息學聯賽中,獲河南省賽區一等獎,其中陳旭旭同學獲河南省第一名。安源、陳海龍同學在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榮獲河南賽區一等獎。李昊、付宇、宗遠、張菲同學在河南省高中學生化學競賽中榮獲省一等獎。周妍在河南省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決賽中,榮獲省一等獎。周妍、董昱辰、閆顯達同學在鄭州市首屆中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學校長期以來重視體育、藝術類特長生培養。每年招收的體育特長生高考升學率達到了100﹪,體育特長生全部被被體育學院和綜合性大學體育專業錄取,曾連續13年獲鄭州鐵路分局教委高中團體總分第一名。在2005年鄭州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暨“晨光”比賽中,學校運動隊榮獲鄭州市團體總分第二名。在歷年的高考中為高等院校輸送了高質量的運動員。其中蔡琪同學以高水平運動員被清華大學錄取。近一兩年來,科技體育正在崛起,在2005年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分區賽中(河南賽區),該校青年組獲團體第一名。在河南省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中,該校獲高中組團體第一名。
2001年,鄭州市101中學被批准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生源基地學校,為省內開重點中學與名牌大學聯合辦學開了先河。為該校開辦美術“文化、專業雙優教學”特色,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學校按照專業課、文化課雙軌同步模式設置,選派最優秀的任課教師,提供最佳的教學條件,科學管理,真抓實幹,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績,為清華美院以及國內其他名牌美術院校培養輸送專業課、文化課兼優的學生,受到清華美院和其它藝術院校的高度信任。2003—2005年,在全國名校的角逐中,該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共向高等美術院校美術專業輸送165名,其中有7人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錄取,15人被中央美院錄取,重點院校錄取率達到65%,升入本科的學生達95%以上。
教師互助 集體教研
為深化校本教研,鄭州市101中學創設多種教研方法與途徑,營造平等對話、相互交流的機會,使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教研更突出集體的智慧,更加民主和諧。每次教研活動,各備課組都有中心發言人,在中心發言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內容,教法、學情、情境創設、提問設置等問題,大家各抒己見,集體討論,相互啟發。提倡大家分工合作,收集教學資料、選題、製作課件等,實行資源共享,同伴互助,共同受益。對於不同程度的班級,學校要求各備課組研究制定不同的教學標高,上課、提問兼顧全班各層次的學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充分體現出因材施教。對於同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學校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倡不同的教學風格,大家相互切磋,揚長補短。對於學生作業或測驗、考試中反映出的問題,教師們不僅做到及時訂正,而且要研究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督促學生預習、複習、作業、訂正錯誤入手,加強自習課到班輔導、聽寫、背誦、檢查筆記、訓練學生寫知識小結等環節,從研究、改進學生非智力因素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在保持良好的常規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各學科結合本學科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每個備課組選擇1~2個本學科常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重點突出查找出現問題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並通過在教學實踐中尋求解決問題的基本規律。學校組織教育教學論壇,推薦專題教研做得好的備課組在大會上做專題發言,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在組織落實學校常規教研和常規教學問題研討的基礎上,開展教育科研的課題研究。學校通過一、兩項大的研究課題,引領全校教師的科研方向,培養科研骨幹教師,影響、帶動全體老師,讓教師在參與過程中不斷進步,形成科研氛圍,深化校本教研。
學校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先後在省基礎教研室、鄭州市教育局立了三個大課題:“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研究性學習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參加三項研究達40餘人,佔全校教師的1/3以上,取得了良好成效。2005年,在河南省基礎教研室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該校榮獲4項一等獎 3項二獎、1項三等獎。在鄭州市教育科研成果及論文評比中,該校榮獲7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
科學管理 促進教學
鄭州市101中學把健全、完善教師教學目標管理制度,作為學校推行新課程理念,確保教學改革深入進行的具體保證。同時把研究制定具有導向作用和激勵效應的制度、政策,作為校本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提出改革指導思想,組織全校分層研討,制定了適合校情的“教學質量六級分析”制度、“教學質量獎勵方案”和“學生綜合素質層次教育方案和評價辦法”等新的規章制度。
圍繞教學質量分析,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對各層面質量分析提出具體要求,層層分析,找准問題,制定措施,力爭實效,把質量分析的過程作為校本教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確保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加強過程管理,開展教學反思和教學敘事活動。在教導處、教研室的具體領導下,期中、期末考試后,由各備課組長組織本組老師,圍繞小組教研情況、教師對課本及教學大綱的認識、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設計、學生學習知識的感受與教學實效等方面進行研討、反思,總結得失,寫出感悟,學校通過教學通報,促進學科之間的交流。
針對教學質量目標的落實,學校提出“重視過程,抓好細節,保證質量”的管理思想,所制定的“教師教學質量獎勵方案”充分體現了團隊作戰、各班學生整體進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課程理念,體現“優勞優得、多勞多得,獎勤罰懶”的管理導向,得到了全體教師的充分認可。新獎勵政策的出台,對加強目標管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積極的保障。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05年學校正式移交歸屬鄭州市教育局管理,這一年對於鄭州市101中學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雖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壓力,但在鄭州市教育局各級領導的熱忱關心指導幫助下,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精誠團結,努力拚搏,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教學成績。2005、2006學校連續兩年獲得了鄭州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學科競賽先進單位,2006年還榮獲省文明學校、教育局先進黨組織、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安全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招飛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