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

明代的玉質器物

明代玉器繼承了宋代和元代的藝術/工藝特點,造型粗獷,多以日常生活為題材,胎體較厚,鏤雕用法廣泛,平面雕兩層花,俗稱“花上壓花”。裝飾線條剛勁利落,稜角分明,不拘小節。

明代玉器不僅造型豐富,還受到文人畫的影響,玉器上還出現詩,書、畫、印等多種藝術形式,以陸子岡為代表。含有符瑞吉祥的諧音題材也在此一時大為流行。最後形成或有圖有意,或鑲金嵌寶,虛實相生,文質合一,集鑒賞、裝飾、實用於一體的明代玉雕新風尚。

明朝萬曆時期,史稱“萬曆中興”。他的墓中出土了大批精美玉器。這批玉器首先表現出玉質精良、鑲金嵌寶以及文質合一的審美特點。明人宋應星在《天工開物》載“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蘇州地區彙集了不少名師巧匠。所以,明代的很多宮廷用玉,甚至定陵出土之玉,大多出於這巧匠之手。

歷史沿革


明代社會的特點是國家始終處在內亂頻頻,內憂外患之中。但是承襲兩宋特別是南宋以來商業貿易的飛速發展,明代的商業非常發達,民間也因此變得富裕。明代玉器的發展變化也是與社會的變化相關聯的,從總體上看,明代玉器漸趨脫離五代兩宋玉器形神兼備的藝術傳統,形成了追求精雕細琢裝飾美的藝術風格。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監監製,而民間觀玉、賞玉之風盛行,在經濟、文化發達的大城市中都開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蘇州。同時,古玩商界為適應收藏、玩賞古玉器的社會風氣,還大量製造了古色古香的偽贗古玉器。我們現今還能見到大量這一時期仿製的“古玉”,甚至連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經被明代仿古玉欺騙。
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經歷了早中晚三個時期。
明代玉器圖片集
明代玉器圖片集
早明:明初玉器出土和傳世的均有佳作,風格繼承元代,作工嚴謹而精美。1970年南京市明汪興祖墓(1371)出土了玉帶飾14塊,碾琢隱起行龍,出沒於祥雲之中,碾工玲瓏剔透,有鬼斧神工之妙。但云龍的形象與布局均接近元代,玉帶板數量不符合明制。1970年春到1971年初,山東鄒城朱檀墓(1389)出土了冕飾、玉帶、玉佩、玉圭、玉硯、玉筆架、玉杯等玉器,表現了明宗室親王生前和殉葬用玉的狀況。這類玉器所採用的玉材光澤較強,碾工遒勁,磨工精潤,不重細部,明顯保存著元代玉器的遺風。但是嚴格地說,早明的玉器並沒有自己的風格,許多出土的精美玉器如上述的玉帶板應該歸入元代玉器的範疇之中,或者其原本就是元代遺留的玉器。
明中期:明朝中期的玉器趨向簡略,承襲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興盛,出現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蔭策杖斗杯等。明中期玉器的加工與集散多集中於東南地域如南京、上海、江西等地。上海陸深墓出土白玉鐵拐李、白玉蝶、玉雞心佩、白玉帶鉤、鏤空壽字玉、玉戒指、玉道冠、玉簪等,玉件小巧玲瓏,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種和作工。這一時期的玉器開始顯現出明代社會的特點,玉器的製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明代社會的特徵。
明晚期:晚明前期東南一帶社會穩定,城市經濟繁榮,民間富裕,因此玉器產量有所增加。當時蘇州制玉業代表著全國玉器工藝的發展趨勢,著名玉工陸子剛就出自蘇州制玉業諸巷。此器代表性的玉器有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玉帶鉤、玉碗、玉盂、玉壺、玉爵、玉圭、玉佩、玉帶等,包括了死者生前御用玉器和死後的殉葬用玉。其中玉壺、玉爵等使用鏨金或珠寶鑲嵌工藝,更是絢麗多彩。當時古玉已成為古董(或稱古玩),是高價的特殊商品。商人為了獲取高利,便用劣質玉、摻色玉等廉價玉材製造了大批假古董,玉器數量激增,藝術上明顯變得粗獷,精工者較少,多與金銀寶石鑲嵌工藝結合。因明中晚期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海外貿易頻繁,整個工藝美術為商品生產和外銷所支配,於是出現了追求數量,忽視藝術的不良傾向。隨之,玉器工藝也出現了商品化的趨勢,玉器太厚重、造型呆板、作工草率、裝飾繁瑣,流傳至今的有大量的玉壺、玉杯。在圖案方面,與晚明社會風氣相符,符瑞吉祥的諧音題材甚為風行,這種“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圖案,首先是為了祈福,其次才顧及到美。晚期名工陸子剛所琢玉器反映了此期時作玉、仿古玉及文人用玉的交錯發展的形勢。玉文化中的城市庶民、文人的成分與影響正在增強,這是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玉器生產商品化的結果,也是我國玉文化的新變化。

特點


明代玉器有以下幾個特點。
1:明代谷釘紋,多以管鑽套打,谷釘較大橫豎成行,周邊有明顯的套打痕迹。
2:動物造型的耳內多用錐鑽打凹,少見直筒。旋紋細而不均。
3:陰線寬深粗放,邊棱鋒利,槽地砣痕明顯,其過線,岐出現象比比皆是。
4:底子處理不清,不平整,俗稱【麻底】。
從總體上看,明代裝飾用線以寬而深的陰線為主,截面呈【v】字型,拋物線狀,首尾均出峰。
明代玉器的玉材主要使用質地細膩溫潤的和田玉。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了當時運玉材的盛況“凡玉由彼纏頭面,或溯河舟,或駕駝,經浪入嘉峪,而至甘州肅州,至則互市得興,車入中華,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價,而後琢之”。明代還通過海上貿易,得到了大量珍稀寶石,擴大了寶玉石製作的用料範圍。
明代玉器的紋飾和裝飾手法,有豐富的動物圖案龍、蟒、鳳、獅、虎、鹿、羊、馬、兔、猴、鶴、鵝、鬥牛、飛魚等;植物圖案菊花、牡丹、荷花、葵花、蘭花、石榴花、靈芝、山茶花等;盛行以圖案為底紋或邊飾萬字、喜字、壽字、流雲、朵雲、波浪等。最具時代特色的有兩種:一是深受文人畫藝術的影響,在玉器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詩書畫印藝術;二是符瑞吉祥的諧音題材大為流行,在玉器上比比皆是隱喻吉祥的紋飾。例如馬背踞一猴寓意為“馬上封侯”、戟磬圖案寓意為“吉慶”。
明代玉器從器型上看,主要有玉禮器、裝飾用玉、文房用品和日用器皿等。玉禮器主要有玉璧、玉圭;裝飾用玉有玉帶板、帶鉤、帶扣、玉簪、雞心佩、花片、方形玉牌等;文房用品有玉筆、筆架、玉硯、水洗等;日用器皿有玉盒、玉杯、玉壺、金托玉執壺等。
明代宮廷用玉,多與金銀寶石鑲嵌工藝結合。這類器物與金玉珠寶融為一體,有在玉飾件上鑲嵌紅寶石、藍寶石的;有金鑲玉的帶板;有金飾件上鑲嵌紅寶石、藍寶石的;無不雍容華貴,珠光寶氣,彰顯了明代皇家貴族的氣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