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墓遺址
長沙開福區湘雅路的景點
湖南長沙吳王墓遺址位於長沙城北,相傳為秦漢時吳芮的墓地。據史料記載,吳芮,秦時被封為番陽令(即后之鄱陽,今之波陽);楚王項羽封吳芮為衡山王;劉邦即位,將臨江改長沙,加封他為長沙王。吳芮在位時,為政以德,很得民心。死後臣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傳說吳王墓高22米,墓旁立一祀廟,叫吳王廟。但漢末孫權在江南建立吳國,為了要給其父長沙太守孫堅建廟,而將吳芮墓挖開,取其中木料,所以吳王墓、廟存在的壽命很短。但因人們追念其功德,吳王墓遺址得以流傳至今。
據悉,墓中出土的不僅有原始青瓷器,最重要的是出土了珠襦及玉管組成的玉斂葬,這是當時國君才用的殉葬品。墓葬內既有吳國傳統的器物,如珠襦、陶罐,還有綠松石珠子、瑪瑙珠、紫晶珠、青銅箭、劍殘部等一大批物品。記者昨日冒著細雨登上寶山,只見該墓墓室很有氣勢,面朝太湖,頗有君臨天下之勢。墓地呈長方形,長25米,寬12米,高4米;底部長60米,寬20米,系板築技術。墓室長11.3米,寬5米。西側有長17米的斜坡墓道,整體呈“甲”字形,這是典型的中原墓地文化。墓道兩側還有排水溝,墓室底部因鋪了一層厚厚的木炭而更顯考究,種種跡象表明,墓主極有可能是春秋末期的吳王。據史載,壽夢南遷至吳,經諸樊、余祭、余昧、僚、,最後到夫差亡國,先後共有7位吳王,而春秋晚期只有闔閭、夫差兩位,此墓主人究竟是何人,有待深入考證。
據介紹,考古隊在發掘中發現,墓室有2個開鑿的洞口,墓中棺槨不知去向,屍體頭身分離。經對頭骨及軀幹骨分析,屍骨為同一成年男性,屍骨散亂,說明被粗暴撕裂,加之墓中出土了一把越制的青銅鑿和當時越國生產的黑皮陶雙耳汲水罐和一隻泥陶杯子,此墓為越人所盜的可能性極大,應屬政治性盜墓,這也從另一面證實,墓主很可能為吳國最後兩位國君中的一人。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對文物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不久將會解開這個謎團。
吳王墓遺址
據傳,吳王闔閭死後,夫差將其父葬人深池之中,棺樞外加套三重銅樟,池中灌人水銀。除珍寶外,還有名聞天下的奇劍"扁諸"和"魚腸"。這個深池就是現在蘇州著名的風景點虎丘下的劍池。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墓中的寶劍。
秦始皇曾不遠萬里來到虎丘,四處派人尋找,也沒找到。三國時,孫權親自來虎丘監督開挖,結果也是一無所獲。明朝正德年間,蘇州大早,池水乾枯,當時的名流唐伯虎和文徵明曾下池探索,在池北一石洞中找到一頭蓋骨,他們估計,此洞便是吳王之墓,但當時的蘇州知府以先王遺骨不得暴露為由,下令疊石封洞。
吳王墓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