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溝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勒布溝是門隅地區的中國控制帶,是西藏山南市錯那縣境內波拉山南側的一個著名景區(下山開車20分鐘就進入景區門口)。在喜馬拉雅山東段的一條南伸式大峽谷。西方是不丹王國,南方是門隅核心的達旺地區。從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亞熱帶濕潤地區,猶如小墨脫。勒布,藏語意為“好的地方”。這裡氣候宜人、物種豐富、山川秀美、鳥語花香,一年四季常青,盛開著美麗的杜鵑花、茉莉花、月季花和各種各樣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堪稱西域高原一絕。在古木與竹林相間的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隨處可見峭壁懸崖,嬉鬧的猴群和飛鳥。
大環境:山南地區錯那縣和林芝地區墨脫縣整體上都在山脈南麓,又都有河流習慣帶,強烈地迎接印度洋水氣。
勒布溝是娘江曲中下游,門隅的西北部。有吉巴門巴民族鄉、貢日門巴民族鄉、麻瑪門巴民族鄉、勒門巴民族鄉后,進入印度控制的達旺地區。
勒布溝的麻瑪鄉是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的前線指揮部所在。南方是勒鄉和著名的達旺地區。
錯那縣城到勒布溝只有二三十公里,以前路很難走的,海拔由4300米降到2800米。2014年建設景區核心帶的麻瑪村,貫通了柏油馬路。
從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下到2800米勒布溝底,垂直落差有1700米,據說180度的急彎拐有100多處,刺激得很。
錯誤稱呼”勒布鄉“:沒有這個鄉,勒布溝包括四個鄉,大於勒鄉。
以麻瑪鄉為中心的勒布溝已成為國家3A級旅遊勝地。
![錯那縣總體上在分水嶺以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2/m321e0b25e943072ba744a84e712dea36.jpg)
錯那縣總體上在分水嶺以南
從波拉山埡口下山開車20分鐘就進入景區門口。
勒布溝的勒鄉、貢日鄉、吉巴鄉和麻瑪鄉是門巴族主要居住地之一(在門隅西北部),勒布溝景區核心地帶有麻瑪鄉。
南方是著名的達旺地區。
舊時,門隅32錯(鄉),四個在錯那宗(縣),28個由達旺寺管轄。
勒布溝,在喜馬拉雅山東段向南伸展的一條大峽谷(娘江曲峽谷中段)。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原生態美景:雪山、草甸、花海、原始森林、飛瀑、溪流、珍禽.......
進入勒布溝,極目遠望,天空白雲繚繞,翩遷起舞,山頂白雪皚皚,銀光閃爍,懸崖峭壁林立其中。
山腰嬌翠欲滴,雲煙裊裊,山下溪流蜿蜒,瀑布飛流。
它集合奇峭、狂野、溫柔諸特色於一體,既有高原峽谷的兇悍,也有江南魚米之鄉的安樂和靜謐,如夢似幻。
兩邊山壁陡峭,一塊塊巨石像俯卧的大象、奔騰的駿馬、展翅高飛的雄鷹,情態各異,生動逼真,黑色的老鷹在峭壁築巢生息。
飛瀑與溪流,靈動至極:
勒布溝的水極具靈動氣息,溝底的娘姆江融入了高山雪水的清洌,化解了煙雨的迷濛,澄明了無數的生命與靈魂,以自己的聖潔與激情庇護和滋養著勒布的門巴族人。
一條條銀白色的瀑布從天而降,流花濺玉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極深處的靈動。
飛瀑,又猶如深藏在崇山峻岭、茫茫林海中的一位美麗仙女,在仙境里揮舞著衣袖,訴說著不老的神話。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3/m438aed4c6d63b64958f4fbc541401abf.jpg)
勒布溝
若是你在在五、六月份來到勒布溝,將你看到杜鵑花的海洋,不同品種的花卉色彩迷離,一朵朵,一叢叢,伴著山風共舞,將你撩撥得眼花繚亂。
水從花中生,花在水邊長,花成了水中花,花映水,水映花,花和水為勒布溝的陽剛之美調配著另一種撩人魂魄的花事花情。
海拔比較:
錯那縣的旅遊景點:拿日雍措湖(海拔4100米左右)、曲卓木千年沙棘林和溫泉(海拔3900米左右)、浪波林海(海拔3600米)、勒布溝(海拔2800米)等。
從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亞熱帶濕潤氣候。![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3/m03053db8920aecfad664fd2fe26edea5.jpg)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3/m03053db8920aecfad664fd2fe26edea5.jpg)
勒布溝
勒布溝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
由於地勢低,森林茂密,空氣含氧量超過內地低平地區,成為西藏的一個天然富氧倉。
這裡氣候宜人、物種豐富、山川秀美、鳥語花香、四季常青。在古木與竹林相間的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隨處可見峭壁懸崖,嬉鬧的猴群和飛流直下的瀑布。這些瀑布在崇山峻岭、茫茫林海的襯映下,若隱若現,恍若仙女的飄帶,使這個天然畫廊充滿了靈氣。這裡就是勒布溝。
勒布溝,是山南錯那縣境內康格爾多山南側的一個著名的風景區。若在五、六月份,這裡還是杜鵑花的海洋,不同品種的花卉色彩迷離,爭相鬥艷,別有一番滋味。
一望無際的莽莽叢林涵蓋了從海拔1000米的亞熱帶常綠雨林,到海拔4000多米的喜
馬拉雅冷杉林。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6/ma68eb8c13076c7c920d488197680cc2a.jpg)
勒布溝
勒布原始森林有著多種珍稀動植物。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
它們有的整齊排列,井然有序;有的鶴立雞群,直衝雲霄;有的旁逸斜出,宛若盆景,蒼勁有力,風吹雲動,給人以潑墨山水的動態感、立體感。
原生態的勒布溝,也堪稱是天然的藥材寶庫和野生動物的樂園。主要有黃連、天麻、當歸、五味子、黃芩、冬蟲夏草等名貴藥材,還繁衍著孟加拉虎、金錢豹、雪豹、小熊貓、藏野驢、野驢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古木與竹林相間的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隨處可見在峭壁懸崖旁、在原始森林裡、在飛流瀑布下邊嬉鬧的猴群。
相傳這裡還有蓮花生大師的修行之處。這裡有蓮花生大師修行處的一處瀑布。在
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隨處可見一處處的拜謁地,在門巴嚮導的傳說故事中,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累就到了瀑布跟前。在絲絲落霧當中,你彷彿受到了神靈的洗禮。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d/mbd68dfd47e69a41b144402acf547fece.jpg)
勒布溝
勒布溝還是我國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在這裡生活著淳樸的門巴族人民。這裡的民族文化別具特色,他們有自己的方言、文化、服飾等。在風景秀美的門巴人家作客,跳上一曲時而柔和舒展、時而粗獷熱烈的門巴舞,品一碗濃濃的青裸酒和熱氣騰騰的當地蕎麥餅,定能使你如醉如痴,流連忘返。
勒布溝的麻瑪鄉是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的前線指揮部所在。南方是著名的達旺地區。
隨著江水穿過一道峽谷口,繞過幾道彎,眼前豁然開朗起來。零散的房舍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雞犬相聞,神似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讓人不覺闖入了另一個世界。
勒布溝是我國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民俗獨特。在門巴人家作客,跳上一曲時而柔和舒展、時而粗獷熱烈的門巴舞,品一碗濃濃的青裸酒和熱氣騰騰的當地蕎麥餅,然後伴著夜雨進入甜蜜的夢境。
勒布木碗:是將樹根砍成球狀,曬半干,經高溫煮過,再曬乾,才能製作。這種木碗質地堅硬,經久耐用,花紋鮮明美觀。
竹編:勒布竹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筐、簍、席、篩、盒、桶、枕、勺等。
卡達藏刀:主要靠手工製作,刀殼、刀把分別為純銀、銅製作。
在勒布溝中心地帶,即勒布辦事處所在的麻瑪村。
2014年3月18日,山南地區2014年實施的三個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乃東縣克松村、錯那縣麻瑪村、隆子縣斗玉村,此前已經建成乃東門中崗村、扎囊縣德吉新村和貢嘎縣德吉新村三個生態文明小康示範點)之一的錯那縣勒布溝麻瑪鄉門巴生態文明小康示範點項目建設率先開工【隆子縣斗玉村是珞巴族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第一期實施的項目涉及河堤改造、江淮大道和69戶當地門巴群眾的民房搬遷、改造等項目。預計總投資1.18億元。目前,投資1200萬元的江淮大道和投資1168萬元的娘母江曲河堤改造升級項目招標完成,民房改造工程全面開工。項目的實施對當地的旅遊發展、邊防鞏固、民生民利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地區政協副主席加央出席開工典禮並宣布開工。按照山南地委、行署的總體要求,錯那反覆修改論證形成了《麻瑪村生態小康示範村建設規劃》,同時通過調研摸底,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建議,確定了新農村建設戶型,分為大戶型和小戶型。將搬遷新建40戶,就地改造19戶,穿衣戴帽10戶。布多表示,將把麻瑪門巴生態文明小康示範點建設成為鑲嵌在浪姆江曲之畔的一顆明珠,一定能在門隅勒布這片充滿生機的希望的熱土上,開創出更加絢麗奪目的業績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4/m4403f57e7dc47078188410acd40ee3a7.jpg)
勒布溝
2015年5月,勒布麻瑪門巴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總投資達8056.35萬元,設計新農村建設69戶(其中新農村整體搬遷40戶,就地改造和穿衣戴帽29戶),娘姆江曲麻瑪鄉段河堤改造、衛生院、村委會、遊客接待服務中心等15個項目。
![麻瑪鄉夜景](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a/m6a39ca5a336ce7bb04043eede884a1f6.jpg)
麻瑪鄉夜景
小康示範點的建設不僅有效帶動當地旅遊業和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同時讓當地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增強了各族群眾熱愛家鄉、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促進了當地群眾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信心和決心。
小村莊猶如青山綠樹環抱中的一塊碧玉呈現在眾人眼前。江淮大道乾淨整潔,路燈設施健全,一排排極具門巴特色的小樓錯落有致,村民怡然自得,緩緩流過娘姆江的把村莊點綴的靈動而又秀麗。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c/m5c59720ce5563d7afdd40c2b06bacb54.jpg)
勒布溝
通過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目前共開辦了46家農家樂,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旅遊基礎設施及配套功能日趨完善,規模逐年擴大,如今以麻瑪鄉為中心的勒布溝已成為國家3A級旅遊勝地。
柏油馬路從縣城修到了村裡。當地群眾通過創辦家庭旅館,參與旅遊服務業。
![]() 勒布溝 | ![]() 勒布溝 | ![]() 勒布溝 |
![雲氣散布的娘江曲 河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4/mc417e1e416a199f8f0a42b8a0f00cf98.jpg)
雲氣散布的娘江曲 河谷
踏入勒布溝必須穿過漫無邊際的皚皚雪山波拉山,走過狹窄危險的盤山路,歷經艱險,方能一睹芳容。
原勒布區、現勒布辦事處駐地麻瑪鄉麻瑪村,距錯那縣城41公里,海拔2860米,從山頂埡口到山下,在短短30公里的距離內經過一百多個彎道,海拔高度下降了1600多米。大彎150個左右,大小彎188個——而且,麻瑪鄉南方是勒鄉,還有一批彎路。
![瀑布如潔白的哈達懸掛在山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3/m532335c0df7e3c5af9c49b1a38bd8cd1.jpg)
瀑布如潔白的哈達懸掛在山間
進入勒布溝,極目遠望,天空白雲繚繞,翩遷起舞,山頂白雪皚皚,銀光閃爍,山腰嬌翠欲滴,雲煙裊裊,山下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萬花競芳,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層次美赤裸裸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山腳下的勒布溝氣候宜人、風景秀麗、鳥語花香。懸崖峭壁林立其中,飛泉瀑布遍布其間,五、六月份盛開的杜鵑花織成彩色的花衣,裝飾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調皮的猴群的歡快的鳥兒們也不甘示弱,盡情的舞蹈歌唱。一個勒布溝就是一個世界,是遠離喧囂的人間樂土。
![據說是蓮花山的石頭腳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a/m1ab5403df962b1dae524985f476711f3.jpg)
據說是蓮花山的石頭腳印
上山,小路在茂密的林中蜿蜒穿行,腳下是人工修築的石板路,儘管高低不平,但是還算好走。
當地人告訴我們,從瀑布旁邊有一條小路,由此上山走半小時就能看到一個更大的瀑布。我們到瀑布旁邊,還真看見有條小路,而且還要爬一個木梯子上山,我試著向上爬,發現梯子由於下雨很濕滑,長滿青苔,這個梯子上去之後還要再爬一個。
![飛來石](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b/m8be20cb43772d63bb34420eb82934c2b.jpg)
飛來石
拉薩市等地帶夏季太陽火辣,而勒布溝氣候宜人,到這裡,特別是春夏之交,來此休息一個時期、散散步,就相當於療養療養。
蓮花生石頭腳印
這裡有一塊大石頭,半人多高,需要三個成年人合抱大小,據說是從印度飛過來的神石,上面纏著些哈達。我們按照藏族的規矩從左至右轉圈,一定要轉單數。
離神石二十幾米有小個腳印,據說是蓮花生大師8歲時留下的(在西藏,石頭上留腳印或手印的地方不少如扎日山等等,內地有的地方據說也有道家大師能石上留印)。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7/m071b36356e400c8ac5d4b8a004792c93.jpg)
勒布溝
我們一路上總聽到蓮花生大師,好像是一個大聖人。回家上網一查,原來他的梵文名字是Padmasambhava或蓮華生,梵語音譯為巴特瑪薩木巴瓦,印度僧人。印度烏仗那國蓮花生大士法相(即今之斯瓦特)人,建立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西藏密宗紅教開山祖師,常被尊稱為大師、大士、咕嚕仁波切(意即上師仁波切)等。8世紀後半期把佛教密宗傳入西藏,藏傳佛教尊稱他為洛本仁波且(軌範師寶)、古如仁波且(師尊寶)、烏金仁波且(烏仗那寶)。通稱白麥迥乃(蓮花生)。公元八世紀,蓮花生入藏,幫助西藏正式建立了佛教傳播的基礎,因此受到藏族人民的愛戴,尊奉他為藏密的開基祖,是寧瑪派的傳承祖師。
倉央嘉措禪房
![倉央嘉措修養房](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5/m853954484b02dcc950d48fddfa82cb77.jpg)
倉央嘉措修養房
這裡有個古老房子,據說是他夏季的修養房——禪房。
門巴文化
門巴族在這裡是比較集中的,相當於門巴文化展覽館。
![唐僧相貌的岩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b/mab56ddee15de73fae0744fcc961160ed.jpg)
唐僧相貌的岩畫
茶葉屬於高山品種,再加上無污染、不打農藥等綠色概念,值得嘗嘗。
唐僧取經石像
在回去的路上找那個唐僧師徒取經的岩畫,被藏民稱為“漢人喇嘛”,據說這幅岩畫反映唐僧師徒四人路過這裡去印度取經的場景,畫面里依稀看見唐僧的相貌,據說這幅岩畫里唯獨沒有豬八戒,因為它跑到河裡洗澡去了。
![色木扎瀑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a/mda65ee5a0d7fd9fa04042b2cf9787185.jpg)
色木扎瀑布
色木扎瀑布:色木扎瀑布腳下,這裡海拔大概2860米,瀑布很壯觀,從山頂流下,有一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覺。但是今天陰天,這時還下起絲絲小雨,雲霧繚繞中瀑布頂端時隱時現。
崗亭瀑布:離開勒村不久,我們來到一個瀑布前。
附:東方小小的浪坡溝是輔助景區,在浪坡鄉南部,靠近印控線。
戰爭舊址
勒布溝的麻瑪村是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的前線指揮部所在。南方是勒鄉和著名的達旺地區。
從錯那縣城出發,往南偏西,走二三十公里,翻過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就進入勒布溝的盤山公路。從海拔4500米的山口下到2800米勒布溝底,垂直落差有1700米,據說180度的急彎拐有100多處,刺激得很。這條盤山公路從溝頂蜿蜒盤旋到溝底,猶如一條銀帶在青山間飛舞。
在短短几十公里的路途中,從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亞熱帶的濕潤地區,從荒涼走向鬱鬱蔥蔥,從高原走進原始森林,讓你領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風景。
附:東方浪坡溝的東章瀑布:
從錯那縣城出發,往南偏西,走二三十公里,翻過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就進入勒布溝的盤山公路。從海拔4500米的山口下到2800米勒布溝底,垂直落差有1700米,據說180度的急彎拐有100多處,刺激得很。這條盤山公路從溝頂蜿蜒盤旋到溝底,猶如一條銀帶在青山間飛舞。
在短短几十公里的路途中,從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亞熱帶的濕潤地區,從荒涼走向鬱鬱蔥蔥,從高原走進原始森林,讓你領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風景。
附:東方浪坡溝的東章瀑布:
距離錯那30公里左右浪坡溝的東章瀑布,是高原原始森林河谷處一處不得不看的美景,一直都是長下坡,基本沒有回頭彎,那邊就是印度控制區了。印不時地蠶食我國領土,以前據說老百姓可以到瀑布下,現在因為這裡有天然和河流,把兩邊分開了,只能遠眺了。以前,河上有座橋,但2001年,印軍把橋拆了,還在河邊設了一個哨點,從那以後,中方的活動就只能止步於此。
過了浪波鄉(在錯那鎮南方)還要檢查一下邊防證,畢竟前面就是印度實際控制區了。
![崗亭瀑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e/m4ed3d05850b7afa976149656bde511d9.jpg)
崗亭瀑布
1、勒布溝屬於邊境小鎮,需辦理邊防證。最好帶上雨傘,因為雲霧繚繞的勒布溝隨時可能下雨哦。
(翻越雪山時切記不要發聲,否則會導致雪崩)
2、在藏區寺院旅遊時,勿跨越法器、火盆;不得逆轉經筒、經輪;遇到寺院、瑪后堆、佛塔等宗教設施,應從左往右繞行。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b/m1bb31d8f98dcb31a6b64acb43e74b71f.jpg)
勒布溝
4、山南地區海拔也在3000米以上,容易缺乏內源氧,除了帶必要的禦寒衣物外,適當準備一些常用藥品如感冒類、腸胃類、抗高反類藥品;如果進藏前感冒或有其他病症,最好推遲進藏時間。因為高原上即使感冒這樣的小病也很難康復,並有可能引起併發症。
2020年10月15日,第四輪“冬遊西藏”活動啟動,協會籌備組跟進公布了對外免票的33家景區名錄。其中包括勒布溝。
2014年時,勒布溝已經出了5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如今活躍在勒布溝的各個角落,成為了建設家鄉的生力軍。
![勒布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8/m48f295c6bc08d17831d41af3b6be3e08.jpg)
勒布溝
2016年8月《國家旅遊局公布280個旅遊扶貧示範項目(附名單)》報道: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松措景區山南市勒布溝景區札達縣阿里地區古格土林景區。
是勒布溝和洛扎溝、扎日溝(西方有玉麥溝),還有勒布溝東方的小名溝浪坡溝,作為勒布溝旅遊的輔助項目,另外,還有隆子縣三安曲林鄉的三安曲林溝(有噶舉派著名寺廟三安曲林寺)。四個溝氣候植被屬於西藏江南,其中勒布溝是亞熱帶雨林,只有三安曲林溝是環境比較荒涼。
![]() 勒布溝 | ![]() 勒布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