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德國
論德國
《論德國》是2016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里斯蒂安·約翰·海因里希·海涅 (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本書收錄了海涅的兩篇重要論著,《論浪漫派》和《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歷史》。主要從政治、哲學、宗教、文藝等方面總結了德國文學發展的歷史和德國宗教與哲學的歷史。本書是欣賞海涅文風的絕佳標本,其中痛快淋漓的諷刺和精彩的比喻可謂俯拾皆是。讀者即使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仍然能夠津津有味地一讀到底。
克里斯蒂安·約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1856),19 世紀德國最重要的抒情詩人和新聞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浪漫主義的超越者,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代表”。
孫坤榮,1932年12月生,江蘇太倉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曾任西語系副系主任、系主任。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全國高等學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
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發行
萬墨軒圖書 策劃編輯
定價:¥45.00
ISBN 978-7-5392-8793-5
論浪漫派(1833,1836) 1
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歷史(1834) 241
封· 斯塔爾夫人的著作《德意志論》,是目前法國人保存的唯一的一本全面介紹德國精神生活的書籍。但是該書出版以來,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一種嶄新的文學已在德國發展起來。這種文學是否只是一種過渡性文學?它是否已經達到了全盛時期?它是否已經枯萎凋謝?對此各種意見紛紛揚揚。大多數人認為,隨著歌德的逝世,德國開始了一個新的文學時期,古老的德國也和他一起進入墳墓,文學的貴族時期就此結束,民主時期從此開始,或者,像一位法國政論家新近說的那樣:“個人的精神已經終止,大眾的精神已經開始”。
至於我,卻不能以這樣肯定的方式來判斷德國精神的未來演變。我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預言了“歌德藝術時代”的終結,是我首先用這一名稱表明這個時代的特性的。我的預言正好說中了!我對那些想摧毀歌德藝術王國的心懷惡意的人的手段和伎倆認識得十分清楚,這些人甚至把我也看做從前反對歌德的暴亂中的一員。現在歌德去世了,一種難以言狀的悲痛使我摧心欲裂。
當我預告這幾頁文字似乎就是斯塔爾夫人的《德意志論》的續篇時—人們從她的這部著作中能獲得教益,我很讚賞—儘管如此,我必須奉勸大家,在使用該書時要相當謹慎,這完全可以稱作得一本小集團的書。非常值得懷念的斯塔爾夫人,彷彿在這裡用書本的形式打開了一個沙龍,她在這個沙龍里接待德國作家,並趁此機會把他們介紹給法國的文明階層;但從這本書里呼喊出各種各樣的聲音,紛亂嘈雜,可是奧· 威· 施萊格爾先生的優雅的高音聽起來總是最最清楚。倘若這位感情豐富的婦女以她整個光輝的心靈,以她全部智慧焰火的火花和傑出的瘋狂直世紀的詩歌、繪畫和建築中,在藝術和生活中表現出來。但是這種文藝來自基督教,它是一朵從基督的鮮血里萌生出來的受難之花。我不知道,我們在德國稱之為受難之花的這朵憂傷的花,在法國是否也叫這個名字,法國的民間傳說是否同樣把那神秘的起源賦予它的身上。這是一朵離奇古怪、顏色難看的花兒,在花萼里人們看到畫有將基督釘上十字架時所用的刑具,如鎚子、鉗子、釘子等等。這朵花絕不醜惡,而只是陰森恐怖,是的,看它一眼甚至會在我們的心靈里引起一種可怕的快感,像是從痛苦中產生出來的那種痙攣性的甜美的感覺一樣。在這方面這朵花可能是基督教最合適的象徵,基督教最可怕的魅力正好在於痛苦的極樂之中。
雖然在法國人們理解的基督教只是羅馬天主教,可我必須特別說明,我談的也只是羅馬天主教。我談的那種宗教,在它的最初的教義中就包含了所有的肉身有罪,它不僅承認精神高於肉身,而且還想消滅肉身,以誇讚精神;我談的那種宗教,由於它那違反自然的任務,就使罪孽和偽善來到世上,正因為肉身有罪,連那最純潔無邪的感官的享受也變成了一種罪孽,正因為人不可能完全靠精神生活,於是偽善便應運而生;我談的那種宗教,通過教義信條說什麼一切世俗的財富都是卑鄙無恥的,做人應該承擔起狗樣的謙卑和天使般的耐心,這樣,它就變成專制主義的最經得起考驗的支柱。人們現在已經認識到這種宗教的本質,他們不再會讓人用到天堂里去兌現的匯票搪塞過去,他們知道物質也有物質的好處,並不完全是魔鬼的東西,他們現在要求塵世的享受,塵世是座美麗的上帝的花園,我們繼承到的不可變賣的遺產。正因為我們現在完全理解了那種絕對的唯靈主義的一切結論,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基督天主教的世界觀已經壽終正寢。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是一頭斯芬克司,人們一旦揭破它的謎,它就跳進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