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隆

重慶市銅梁區下轄鄉

慶隆鄉原名慶隆場,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建場,以境內有慶隆廟得名,后改場為鄉。

人文地理


簡介

長石小學
長石小學
位於銅梁縣東南部,距縣城巴川鎮13公里,距國道319線4公里。東接壁山縣,西連巴川鎮、石魚鎮,南鄰虎峰鎮,北靠蒲呂鎮。全鄉轄4個村,90個社,1個街道居委會。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26470畝,耕地面積16247畝,林地面積10045,總人口16372人(其中農業人口15048人)。離遂渝高速公路蒲呂互通口僅2.5公里,區位優勢凸顯。

資源

慶隆鄉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有小安溪河由南向北穿境而過,地質結構較為複雜,為川東平行嶺谷褶皺帶出露嘉陵江組、自流井沙溪廟組地層。境內主要以厚砂泥質頁岩、石灰岩為主,東部低山區,植被較好;西部丘陵區為主要糧食產區,光照較好,水資源豐富。

群眾生活


慶隆鄉群眾經濟收入不斷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8年的1200元增加到2007年的4640元,10年增加近四倍,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場鎮建設面貌煥然一新。95%以上的農民都改造了舊房建了新房,居住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截止2007年,全鄉安裝電話2145部,擁有彩電4505台,電冰箱274台,20%的農戶用上了手機,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向小康邁進。
20年來,鄉政府對弱勢群體實行了救助政策,解決了部分下崗職工和城鄉居民困難戶吃上低保。2005年全鄉解決低保戶42戶141人。對全鄉五保老人給予了吃、穿、用供給,其中有12名進入敬老院養老,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對農村特困戶家庭實行了救濟扶助制度,每人每月發給12元扶助金,對殘疾人採取了特殊的照顧政策。
通過二五、三五、四五普法及法律教育,人民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普遍增強,各種違法案件和民間糾紛普遍下降,社會治安明顯改善,社會風氣有了很大好轉,人民的思想素質有了極大提高。由於環境得到保護,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人民的健康有了保障,身體素質逐年提高,老年壽命有所延續,1990年全鄉人均壽命為67.42歲,到2005年人均壽命約為70歲,比1990年提高了2.58歲。
慶隆鄉文化、體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發展和可喜成績。文化設施有:影劇院(即大會場)1棟,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同時有舞台、燈光、音響、幕布等全套設備,還設有固定的“宣傳櫥窗”和閱報欄。認真宣傳貫徹《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大力開展“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全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數達6300餘人,佔全鄉總人口的42.6%,每逢重大節日還舉行各種文化體育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文化體育生活。

經濟建設


資源

慶隆鄉屬於典型的農業鄉,農作物中,以糧食作物為主。其中又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四大作物為主,主要農副產品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高粱等,特別是慶隆梨,果形大、口感好,遠近聞名,經重慶市農業局審核,頒發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到2007年止,共栽梨2500餘畝,30餘萬株,已投產株數18萬株,是銅梁縣最有特色的水果之一。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石灰石、石英砂、砂岩、頁岩、河沙等。特別是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總儲量達300萬噸。

工業

慶隆鄉工業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樹立依託蒲呂工業園區、服務蒲呂工業園區招商引資的思路,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黨委、政府重點工作來抓,由主要領導負責,落實專門人員,大力招商引資,效果較為明顯。已引進投資800萬元的重慶市鴻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落戶該鄉,投資8600萬元的重慶聯達重鍛有限責任公司落戶蒲呂工業園區,投資1500萬元的重慶恩馳建陶有限公司年產1000萬匹琉璃瓦項目已批准立項,5月初即將開工建設,9月初即可投產,總投資達2.17億元的重慶主城區六家企業已達成落戶園區的意向性協議,目前正在積極的招商中,投資300萬元的大棚蔬菜基地也正在積極建設之中,總投資3億元的重慶美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該鄉建設“萬國鄉村風情園”項目已作為全縣重點建設項目。

農業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蔬菜、梨子、畜禽為主的三大產業發展態勢已初步形成。2007年上半年,圍繞打造銅梁縣生態農業示範區的戰略思路,引進業主,加強土地流轉,反租農民土地300多畝發展大棚蔬菜。充分利用緊靠蒲呂互通口的優勢,以重慶主城區為主要消費市場,大力發展慶隆無公害優質梨、東江水產有限公司優質水產品等優質農產品;以1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為龍頭,在慶隆大力發展以休閑度假、農耕體驗為主的休閑旅遊觀光農業,引導土地合理流轉,把慶隆逐步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區,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先行區。

商業

慶隆鄉商業經濟發展迅速。1986年至1993年這8年間的商業以集體(供銷社)商業經濟為主,個體私營商業為輔。由於政策進一步放開,搞活市場經濟,個體私營商業逐年發展,到2004年9月慶隆鄉經濟普查摸底,批發零售、餐飲服務業、私營個體工商戶146 戶,從業人員307人,營業面積1330平方米,年銷售營業服務收入1635.2萬元。個體私營商業佔領了整個市場,搞活了商品流通,促進了經濟發展,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城鄉經濟日益繁榮。

基礎設施


交通

慶隆鄉的交通事業發展較快。1997年以前,只有一條慶、蒲公路,97年以後修通了慶、石公路,接通了國道319線,交通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止目前,全鄉90個農業合作社都通了公路。到2005年,全鄉有汽車59輛,其中客車4輛,轎車6輛,摩托車271輛,水上機動客船2艘,從事客、貨運輸,大大改善了該鄉的交通條件。

農村基礎設施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近年來,各級累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先後實施了國家小安溪河工程整治、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綜合開發、土地和病害水庫整治等一大批農業項目,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水系、路系等農業基礎設施,完成了東江水產有限公司優質水產品養殖基地、稻漁田農業綜合開發、優質糧油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等大批農業基地建設;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實現了100%的村和100%的社通四級泥結路面,2007-2009年,全鄉將完成10公里村級公路的水泥路建設,達到村村通客車目標;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電視、電話實現了村村通,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鄉,農貿市場和車站也在規劃建設中。

文明

社會事業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鄉文明村達2個。鞏固“兩基”成果,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舉辦了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和婦女素質學校,使大部分農民都掌握了 1-2門農村實用技術,“雙基普實”經重慶市教委檢查驗收合格。大力實施農村合作醫療,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堅持經常性的安全檢查,全鄉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落實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和“一票否決”考核機制,積極創建“平安慶隆”,一大批社會矛盾得到有效調處,使該鄉的穩定工作上了新的台階。

醫藥衛生

慶隆鄉的醫藥衛生事業有很大變化,2001年鄉衛生院投資43萬元,將原來的磚木結構樓房,改建為現在的門診大樓,共4層,建築面積達1194平方米,現有職工17人,職業醫師1人,設有照光機、B超、生化等科室,建有村級衛生站18個,其中原柏楊、白沙、康民村均設有2個衛生站,大大方便了群眾就醫。特別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現,較好地滿足了農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增強抵禦疾病風險能力,保障農民身體健康,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