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小金牛草的結果 展開

小金牛草

藥物

小金牛草,中藥名。為遠志科植物小花遠志Polygala arvensis Willd.的帶根全草。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痰止咳,散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咳嗽,咯痰不爽,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別名


小蘭青、細葉金不換、細金牛草、金牛草、小金不換、七寸金、瓜子金紅絲線、紫背金牛、紫花地丁。

入葯部位


帶根全草。

性味


味辛、甘,性平。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祛痰止咳,散瘀,解毒。

主治


用於咳嗽,咯痰不爽,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麻風病神經反應:用金牛草30g(鮮品60g),兩面針根9g。加水2碗,煮成半碗,睡前加糖頓服。每晚1劑。一般服3-6劑即可見效。[廣東省醫藥衛生研究所《醫藥科技動態》1972,(8):5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凈,切段,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揀去雜質,去根,切段。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主根木質;莖多分枝,鋪散,密被捲曲短柔毛。葉互生,葉片厚紙質,倒卵形;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5-12毫米,寬2-5毫米,先端鈍,具刺毛狀銳尖頭,基部闊楔形至鈍,全緣,綠色,主脈上面微凹,背面稍隆起,側脈幾乎不見;葉柄極短,被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或腋外生,總花梗極短,長不及葉,疏被柔毛,花少,但密集;花梗短,疏被柔毛,基部具苞片3枚,苞片卵形,不等大,具緣毛,早落,中間者長約1毫米,兩側者長約0.5毫米;萼片5,宿存,具緣毛,外面3枚卵形,不等大,長1.2-3毫米,寬1-1.2毫米,先端漸尖,裡面2枚斜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3.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花瓣3,白色或紫色,側瓣三角狀菱形,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邊緣皺波狀,基部與龍骨瓣合生,無毛,龍骨瓣盔狀,較側瓣長,頂端背部具2束多分枝的雞冠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長約2毫米,1/2以下合生成鞘,並與花瓣貼生,無緣毛,1/2以上兩側各3枚合生,花藥無柄,中間2枚分離,花絲絲狀,花藥棒狀;子房長圓形,徑約1毫米,花柱長約2毫米,向頂端逐漸增粗,並彎曲,柱頭乳突狀。蒴果近圓形,徑約2毫米,幾無翅,極疏被短柔毛,種子2粒,長圓形,長約1.5毫米,徑約1毫米,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種阜白色,3裂。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m的山坡路旁草叢中或空曠平地。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鑒別


一、藥材性狀

全草長5-15cm。根細小,淡黃色或淡棕色,質硬,斷面黃白色。莖纖細,分枝或不分枝,棕黃色,被柔毛,折斷面中空。葉片多皺縮,完整葉呈卵形、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1.8cm,寬2-6mm,淡黃色,葉端常有一小突尖,葉柄極短,有柔毛,在葉腋常可見花及果實。蒴果近圓形,長約2mm,先端有缺刻,邊緣無緣毛,萼片宿存。種子基部有3短裂的種阜,氣無,味淡。

二、飲片性狀

呈不規則的小段,莖、葉、花混合。莖細弱,棕黃色,被柔毛,切面中空。葉片皺縮,黃綠色,疏被短柔毛,厚紙質。葉腋常見數朵小花或蒴果,無臭,味淡。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治霍亂吐瀉,理內傷咳嗽。”
2、《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化瘀,化痰止咳。治胸痛咳嗽,咳血,肺結核,跌打諸痛,癰瘡小兒麻痹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