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化膿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

癤是一徠種化膿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相鄰近的多個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癰。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感染科

病因


● 癤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數為表皮葡萄球菌。機體抵抗力減弱、皮膚破損、衛生條件差、營養不均衡等因素均與癤的發生有關。

癥狀


● 癤多出現在面部、頭部、頸部、腋部、臀部等處,也可出現在四肢、軀幹、外耳道等處,既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每個癤的發展速度不一,主要表現為炎性丘疹、結節、膿皰等,部分患者可反覆發作。

主要癥狀

● 初起時皮膚出現鮮紅色的圓錐形毛囊性丘疹,高出於皮膚表面,有時丘疹中心有毳毛貫穿。
● 丘疹逐漸增大,可發展成鮮紅色或暗紅色的炎性結節,表面緊張、發亮,紅、腫、熱、痛明顯,部分結節既不化膿也不破潰,偶可自然吸收。
● 隨著病情的發展,結節頂端產生黃色的膿皰,中心形成膿栓、壞死,如火山口狀,破潰時膿栓脫落,排出膿液。
● 在病變發展過程中,多數癤都伴有疼痛,發生在鼻和外耳道的癤常有劇痛;膿皰內的膿液排出后,疼痛會有所減輕,形成紫色浸潤斑,最後留下瘢痕。

其他癥狀

● 可能引起畏寒、發熱、頭痛和食慾減退等全身癥狀。

檢查


● 需要做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細菌培養等來確診。
● 體格檢查
● ● 主要是觀察病變部位的皮損特點,判斷其是否具有癤的特徵,有利於初步診斷。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從病變處取下適量的皮損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觀察其發生的病理改變,有利於確診。
● 細菌培養
● ● 對皮損組織進行細菌培養,可以發現有無致病菌以及致病菌的類型,有利於醫生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

診斷


● 主要通過皮損特點、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來確診。
● 皮損特點:開始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發展成錐形隆起,數日後中央組織壞死呈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範圍擴大。再過數日,膿栓脫落,排出膿液,逐漸癒合。
● 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毛囊附近的膿腫內有葡萄球菌及大量中性粒細胞,膿腫附近有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浸潤。

鑒別診斷


● 多發性汗腺膿腫、癰、膿皰瘡、假癤等皮膚病變與癤的皮損特點相似,有時不容易區分。如果你發現皮膚上出現炎性丘疹、結節、膿皰等異常改變,一定不要自行用藥,應該儘快到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診斷,並進行對症治療。

治療


● 本病需要及早治療,炎症早期時常採用口服和外用藥物進行抗菌治療,已形成膿腫時,需要通過手術切開引流。伴有全身癥狀時需對症治療。

藥物治療

● 包括外用藥物和口服藥物。
● 外用藥物
● ● 常用的藥物有魚石脂軟膏、碘酊莫匹羅星軟膏新黴素軟膏等,具有抗炎、防腐和消腫的作用。
● 口服藥物
● ● 炎症嚴重或引起全身癥狀時,可口服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具有抗菌、殺菌、消炎和預防感染的作用。

物理治療

● 包括紫外線、超短波、紅外線照射等,可以促進炎症消失,防止炎症擴散。

切開引流

● 當癤化膿有波動時,切開癤腫后,引流膿液。

危害


● 影響美觀
● ● 發生在面部、頭部、頸部等部位的癤,會影響個人形象。
● 影響生活
● ● 癤多伴有疼痛,在病情發展期間,疼痛會逐漸加劇並影響到正常生活,直到膿液排除后才逐漸減輕。
● 引起其他感染
● ● 發生在面部危險三角(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的癤,潰破后容易通過血行播散引起顱內感染,嚴重時可致死亡。

預后


● 經過治療后,一般預后良好。

預防


● 注意皮膚清潔,特別是在夏天,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勤洗頭、定期理髮、定期剪指甲。
● 避免過度抓撓皮膚,有瘙癢性皮膚病者應積極治療。
● 飲食清淡,忌口辛辣刺激和煎炸之物。
● 患有營養不良或糖尿病的人,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臨床表現


最初,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範圍擴大。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液,炎症便逐漸消失而愈。
徠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若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癥狀。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唇周圍和鼻部癤,如被擠壓或挑破,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並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