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漢書·地理志的結果 展開
- 班固創作的古籍
- 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
班固創作的古籍
漢書·地理志,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包括三個部分:開頭引錄《禹貢》全文和《周禮·職方氏》的九州部分,中間以
西漢的行政建置為綱,將山川、物產、古迹等各項地理資料分條附記於其中,末尾輯錄劉向的《域分》和朱贛的《風俗》,並記載了一些海外交通的情況。
這一結構充分地反映了班固對於“地理”的理解。他在《漢書·敘傳下》中稱:“自昔黃、唐,經略萬國,燮定東西,疆理南北;三代損益,降及秦、漢,革剗五等,制立郡縣,略表山川,彰其剖判,述《地理志》第八”。就是說,他觀念中的“地理”雖然也包括了山川形勢,但更關心的是對它的“疆理”、“剖判”,亦即行政建置。因而他對《禹貢》給予充分的尊重,在《漢書·地理志》開頭將其全文照錄,並不是象我們今天這樣意識到《禹貢》對於地理學所具有的意義,而只是將其當作行政制度之一種,恰好在傳說中它曾實行於夏禹時代。同理,他將傳為周代行政制度的《職方氏》九州也一併照錄,而不辨析其來歷及真實與否。正因為如此,當歷史行進到秦漢時代,五等之封已經革剗,傳說中的九州也已成為過去,此時的“剖判”是通過郡縣。班固順應時變,在正文中將“地理”的綱領由《禹貢》、《職方氏》的九州一變而至於漢代的郡國,這不能不說具有開創之功。這份功勞本應該屬於太史公司馬遷的。
由東漢學者班固撰寫,成書於公元54~92年間,為《漢書》十志之一。它對漢代郡縣封國的建置,以及各地的山川、戶口、物產、風俗和文化等作了綜述,保存了漢代及其以前的許多珍貴的地理資料。是中國地理學史上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內容包括3不分:①轉錄《尚書·禹貢》和《周禮·職方》的全文,並略綴數語,簡述前代政治地理的演變和發展。②敘述西漢末疆域政區的設置情況,計有103郡(國)及所轄的1587縣(道、邑、侯國)。在郡(國)條中,其轄境以元延末與綏和初(公元前9~前8)為斷,名稱和戶口數以元始二年(公元2)為斷,部分郡(國)條還記述一些重要的自然和經濟情況;在縣(道、邑、侯國)條中,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分別記錄有關山川、水利、特產、官營工礦,著名的關塞、祠廟、古迹等情況。據統計,載有鹽官共36處,鐵官共48處,反映了當時官營鹽、鐵產地的分佈;記有水道和陂、澤、湖、池等300多處;所記水道,大多在源頭所在的縣條中說明其發源和流向。較大河流還記有所納的支流和行徑里數。這為了解古今河道變遷的情況,提供了可靠依據。該部分是《漢書·地理志》的主要部分。③依據劉向的《域分》和朱贛的《風俗》,記述了漢代的一些經濟、人文地理情況,對全國作了區域劃分和分區概述,還載有南海各國的簡況和通航的路線。它是中國最早以疆域政區為主體的地理著作,開創了疆域地理志(以一個朝代一定時期的疆域政區為主體、分錄各區山川物產)和沿革地理的體例。漢以後的15種正史地理志和各種地理總志,都是以其為典範編纂的。其優點:①各郡、縣條中記述的內容很豐富。②第三部分具有全國區域地理總論性質,且較為全面扼要。③記述的對象不限於西漢當代地理,亦包括歷史地理。漢以前古籍上所載的地名,很多即因《漢書·地理志》用漢地予以註釋,才使後人知其正確位置。④記述的範圍廣,東至日本海,西至甘肅西部(西域地理載在《漢書·西域傳》中),南至越南中部,北至陰山,對邊區記載也較詳悉。所以也是研究古代邊疆地理的必讀書。其不足點是志文過於簡略,如不參證其他史料,難以理解其正確含義;體例前後不一;博採眾說而未加辨析,或實際情況已發生變化,卻仍照錄舊說,引起敘文前後矛盾等。參考書目 譚其驤:《〈漢書·地理志〉選擇》,《中國古代地理名著選讀》第一輯,科學出版社,北京,1959。
對“地理”的這種理解也很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特點:重實用、重功利,而輕視學理上的探討。《漢書·李尋傳》載傳主之言云:“仰視天文,俯察地理,觀日月消
這一觀念再滲透到地理學中,那便是形成一種很強烈的思維定勢,即輕自然而重人文。《漢書·地理志》而後,歷代正史修撰《地理志》形成一個傳統,但內容不過照著《漢書·地理志》亦步亦趨,有些簡單的甚至只有光禿禿的政區綱目,其它內容如山川、物產、古迹、水利等一概沒有。沈約在《宋書·州郡志》序中稱:“地理參差,其詳難舉,實由名號驟易,境土屢分,或一郡一縣,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千回百改,巧曆不算,尋校推求,未易精悉”。文中直接將“地理”當作“政區”的同義語,這可以說是古代對於“地理”一詞最為極端的理解。
也正因為如此,地理學在我國傳統中一直被當作歷史學的附庸。一方面,以地理為標的的著作往往成為歷史著作中的專篇,如國史或地方志中的《地理志》。另一方面,這樣的地理之學往往帶有歷史地理的性質。即便體例不受《地理志》影響,內容也往往不免帶有濃厚的歷史色彩。如《水經注》,它以水道為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地理學
班固:字孟堅,為後漢班彪的兒子。東漢名儒,著名的史學家。他年輕時就才華橫溢,但在他56歲之前 (明帝和章帝時期)職位很低,“位不過郎”。建初三年升為玄武司馬,也不過是
一個守衛玄武門的郎官中的小頭目。在他一生的最後幾年,雖因輔助竇憲遠征有 功,升為大將軍中護軍,但很快就下獄冤死。他一生仕途坎坷,很不順利。但長 期做掌管皇家圖籍的郎官,使他有機會廣泛閱讀各種書籍,佔有大量文史資料,從而完成了《漢書》,不僅為後世同類史書奠定了規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國古 代地理學史中的獨特地位。班固除給後世留下巨著《漢書》以外,他還寫了大量 的典引、詩賦、銘、頌等文章,在范曄(劉宋)寫《後漢書》時尚存41篇,現在除 《後漢書》中保留的三篇外,其餘大多散失。班固的地理學成就主要體現在《漢 書》中,尤其是《漢書·地理志》在正史中專列《地理志》是從班固的《漢書·地理志》開始的。班固生活的 時代是漢朝已建立了200多年之際,王朝空前統一和強盛,經濟發達,版圖遼闊,陸海交通發達。地理知識的積累遠非《山經》和《禹貢》時代可比,社會生活和 管理對地理知識的需要也空前迫切。地理撰述不再近則憑證實,遠則憑傳聞,而 是國家掌握的各地方當局的直接見聞,乃至相當準確的測繪和統計了。記錄大量 實際地理資料的地理著作的出現雖是那個時代的要求,但是,在正史中專列《地 理志》卻是班固對後世的重大貢獻。封建時代,一般的地理著作很難流傳到今天,但正史中的《地理志》,在後世王朝的保護下,較易流傳下來。班固在正史中專 列《地理志》的作法,被後世大部分正史及大量的地方志所遵奉。這樣就為我們
今天保留了豐富的地理資料,為研究中國古代地理學史及封建時代的社會、文化 史提供了重要條件。班固對正史《地理志》的開創之功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