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韓府山的結果 展開

韓府山

韓府山

韓府山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和江寧區交界處,在鐵心橋的南側,牛首山的東北。

韓府山高逾百米,長達數里,崗嶺逶迤,溪壑重疊。《寰宇記》以其“山岩險峻,故曰岩山”。自六朝以來,帝王、后妃、大臣、太監等多有生前來此圍獵、游賞、建造寺廟、別墅,死後即埋葬於此者。南朝劉宋時期,宋孝武帝劉駿將此山改名龍山,亦曰南山。他死後的景寧陵及路太后陵、前廢帝何皇后陵均建於此。孝武帝的殷貴妃亦安葬此山,謝庄哀冊謂之“隧路抽陰,巫山郁雲”,極言此山之幽邃深阻,鬱鬱蔥蔥。此山俗稱鳳凰山。

簡介


明代初年,韓憲王朱松葬此,此後數百年,此山即稱韓府山。關於韓憲王究指何人,民間傳說不一,或曰南唐著名宰相韓熙載,或指南宋初年在黃天盪大敗金兀朮的蘄王韓世忠。清代南京著名文人周寶英遍游金陵南郊的名勝古迹,寫下了數十首敘景、詠懷的詩詞,其中一首《韓府山》詩云:“形勢逶迤碧障長,兩峰高起暮蒼蒼。名山得葬忠臣骨,千載猶傳姓氏香。”雖然未指明何人,但細味其意,周寶英是在歌頌一位千年以前姓韓的忠臣,並認為這是韓府山得名的由來。

史料記載


經查史料,《明史·卷一百十八》明確記載:“韓憲王松,太祖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國開原。性英敏,通古今,恭謹無過。永樂五年薨。以未之國,命葬安德門外。”清代後期修纂的《同治上、江兩縣誌》亦記云:“由牛首山而東北曰岩山。……明韓憲王葬此,又謂之韓府山。”據此,可知韓府山即岩山的又一個俗名。它的得名不是因為在該山葬了一位姓韓的忠臣或王爺,而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子韓憲王朱松葬於此山。
韓府山一帶丘陵起伏,明代許多勛戚重臣如南寧侯毛元、南京刑部尚書周瑄、太監羅志遠等都埋葬在此。朱元璋的大將寧河王鄧愈英年早逝,賜葬於安德門內,該處即稱鄧府山,與韓府山毗鄰。墓前豐碑高聳,石獸成行。
韓府山之東有段石岡,史載該處有大碣石,長一丈,乃東吳末帝孫皓於公元276年所建,刻勒銘題,以讚頌吳的功德。名“天發神讖碑”,又名“天璽記功碑”,后斷為三截,俗稱三段碑。此碑若篆若隸,字勢雄偉,相傳為三國吳書法家皇象所書,至今已1700餘年,乃南京地區流傳最古的著名石碑。康有為評價它是“奇偉驚世”、“筆力偉健冠古今”。原碑早毀,後人據拓本摹刻,陳列於清兩江總督衙署西花園——煦園西側夕佳樓畔。
該處另有一山相連,景物幽邃,山色碧如翠羽,故名翠屏山。
韓府山之西麓,原有靜明寺,古木參天,秋色蒼茫;寺內有玉華泉,儼儼石壁,涓涓流水。明人有詩讚之曰:“夜靜梵音岩壑滿,月明清夢石床涼。”西南麓即著名的龍泉禪寺,位於韓府山與將軍山會接處的巨谷之中,乃昔年宸游之處,幽靜之所。如今重加整修,殿宇精緻,香煙繚繞,為南郊避暑旅遊之勝地。寺周高崖巨壑,峭壁林立,山石呈青黛色,環境幽深。山巔有泉,清甘香洌,下注山麓成潭,即以“龍泉”得名。附近尚有斷臂崖、觀音洞等勝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