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象
三國時期侍中、青州刺史
皇象(生卒年不詳),字休明,三國時期吳國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時有書聖之稱。
他的草書與曹不興的繪畫,嚴武的圍棋,菰城鄭嫗的算相,吳范的善候風氣,趙達的算術,宋壽的解夢,劉敦的天文並稱“八絕”(亦稱“吳之八絕”),“似龍蠖螫啟,伸盤復行”(唐竇臮《述書賦》),“如歌聲繞樑,琴人舍徽”(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樸質古情,沉著痛快,文而不華,質而不野。前人對皇象書法評價甚高。唐張懷瓘曰:“右軍隸書,以一形而眾相,萬字皆別;休明章草,相眾而形一,萬字皆同,各造其極。”可見他創造了“相眾而形一”的書風,在書法史上有重要意義。他的書法被贊為“中國善書者不能及也。他學習別人的書法,能取各家所長而成自家面目。晉葛洪《抱朴子》譽為“一代絕手”。南朝宋羊欣說:“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唐張懷瓘《書斷》評他的章草為神品,八分為妙品,小篆為能品。傳世書跡有《文武帖》、《急就章》、《天發神讖碑》,相傳為皇象書。書論《論草書》。今世僅存《急就章》石刻,相傳為皇象書。又有數種,文字多少有異同,以松江本最為著名。此帖點畫簡約、凝重,亦較含蓄,又多隸書筆意。結字工整,法度森嚴。整篇觀之,氣息古樸溫厚,沉著痛快。對喜愛章草的人來說,是學習章草的優秀範本。因章草是早期的草書,到了皇象時代,已十分成熟,且為眾多書家所擅長。而皇象所書《急就章》,形體已經很規範化了。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答熙載九問》說: “草書唯皇象、索靖鼓盪而勢峻密,貽右軍所不及。”評價極高。
(傳)三國吳·皇象《天發神讖碑》(局部)
《三國志·吳志·趙達傳》裴松之注引《吳錄》曰:“皇象字休明,廣陵江都人。幼工書。時有張子並、陳梁甫能書。甫恨逋,並恨峻,象斟酌其間,甚得其妙,中國善書者不能及也。”晉葛洪《抱朴子》譽皇象為“一代絕手”。南朝宋羊欣云:“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清包世臣甚至說:“草書唯皇家、索靖筆鼓盪而勢峻密,殆右軍所不及。”唐張懷瓘列其章草為神品。
《書斷中》唐張懷瓘評曰:“吳皇象,字休明,廣陵江都人也,官至侍中。工章草,師於杜度。先是有張子並,於時有陳良輔,並稱能書。然陳恨瘦,張恨峻,休明斟酌其間,甚得其妙,與嚴武等稱八絕,世謂沉著痛快。抱朴云:‘書聖者,皇象。’懷瓘以為右軍隸書,以一形而眾相,萬字皆別;休明章草,雖相眾而形一,萬字皆同:各造其極。則實而不朴,文而不華,其寫《春秋》,最為絕妙。八分雄才逸力,乃相亞於蔡邕,而妖冶不逮,通議傷於多肉矣。休明章草入神,八分入妙,小篆入能。”
《天發神讖碑》
《天發神讖碑》建於吳天璽元年(公元276年),又名《天璽紀功碑》、在宋以前已斷為三石,故又名《三斷碑》。傳為華(核)文、皇象書,又傳為蘇建所書,因碑文殘缺,無從考證。舊在江蘇江寧尊經閣,清嘉慶十年(1805)毀於火。
此碑書法非隸非篆,篆書的筆意重一些。雄偉勁健,鋒棱有威,下筆多呈方棱,收筆多作尖形。轉折方圓並用,結體上緊下松,字形修長,形象奇異瑰偉。其筆法及體勢,在書法史上可說是前無先例,后無繼者。是研究東吳石刻文字的重要資料。
由於原碑早毀,流傳拓本很少。尤以斷裂之前的宋拓本極為珍貴。這裡所選的拓本為故宮博物院藏宋拓孤本,字跡清晰,墨色醇古。
《急就章》
皇象書法
流傳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寫本傳為皇象書,今有刻本流傳。而以明代吉水(今屬江西省)楊政於正統四年(1439)時,據宋人葉夢得潁昌本摹刻的為最著名,因刻於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現藏松江縣博物館。此本章草和楷書各書一行,字形規範,筆力剛健,寓變化於統一,其字結體略扁,各字間均不牽連。有些筆畫下筆尖細,重按後上挑,出鋒鐮利,形成不規則的三角形,成為其字的重要特點。此書點畫簡約、凝重、含蓄,筆意多隸,筆劃雖有牽絲,但有法度,字字獨立內斂。橫、捺、點畫多作波磔,整篇氣息古樸、溫厚,沉著痛快,縱橫自然。近人沈曾植《海日樓札叢》稱:“細玩此書,筆勢全注波發,而波發純是八分筆勢,但是唐人八分,非漢人八分。”此帖對後世影響甚大,至今仍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認的章草範本之一。
傳為他的作品的還有《頑闇帖》、《文武將隊帖》,另,著名的吳碑《天發神讖碑》亦傳為他所書。《急就章》長達一三九四字,可謂洋洋大觀。真跡早已不存,刻本以傳為據庸摹本摹勒上石的松江刻本為最著。此帖對後世影響甚大,至今仍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歷代學習章草的良好範本。
《三國志注 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吳范劉惇趙達傳第十八》